這才是頓中餐 上海鄉村餐廳濟南店 中正 在先去買兩個 #濟南路水煎包 吃吃墊點肚子之後,接著就是來到這家老字號餐廳與朋友聚餐。去吃一頓大的之前,總要先塞點口味沒啥毛病的東西通知腸胃,算是暖機。 說這家是老字號那是真的,是家大人住台北時期就已經開的店,具體時間有多久我是不知道,搞不好歲數比我還大?不少厲害的餐廳經營了兩三代人數十秊,但鮮少拿此來說嘴,因為老顧客一代帶著一代人回頭來吃,那才是有口皆碑的真義。 有段時間,不知是公司老闆還是客戶主管很喜歡這家餐廳,部門前年的尾牙和來年的春酒都要辦在仁愛路上不同的店。當年在網路行銷根本還未能發揮的年代,能開在仁愛路上的中餐館,沒有點資金與技術,那應該很難存活。因為是訂好的桌菜,我覺得口味只能算是這家維持最基本、最基本的中餐館水平而已,完全無法顯山露水。因此抱著期待而去,雖不至於遺憾而歸,但感覺就像去吃再怎麼知名的餐廳辦的喜宴一樣,都是拿早早準備好的菜餚去加熱回火而已;東西熟了,味道有了,但是口感走了。 那天是大家一人點一道菜,我看了看菜單上有鍋餅,二話不多說,我只在乎這個。至於其它鹹口味的菜,任由他人去選,反正一定能吃到自己喜歡的口味,不擔心。 各道菜餚上來,有人比我還愛拍照,要拿出單反來拍。我堅持用很破爛、五年前生產的手機隨便拍拍。我相信好的拍攝能讓人食慾大開,朋友是專業攝影師,同時也很會做菜,每回去他家吃頓他母親做的好料時,那拍的照片與我所拍就是判若雲泥的差距。因為我更在乎的是我吃的那一口當下所記住,甚至因此鎖定記憶的味道。 必須說,點菜的味道與訂好的桌菜味道是有差距的,當然有些東西是得現成先準備個差不多,屆時才能端得出手。那日吃到菜飯、鱔糊都覺得有點水平,尤其鱔糊裡面是真的都是鱔魚,而不是韭黃多過鱔魚。除了因為愛吃鱔魚口感之外,喜歡看最後拿著一壺滾燙油壺淋焯上去,瞬間油滋洌亂響、煙氣騰竄的感覺,才把鱔魚軟中帶脆的口感徹底帶出發揮,韭黃與薑絲的微微焦香味更是迎面撲鼻而來。排骨燒得很是不壞,鹹甜適中又很入味,極其下飯,那一塊就能就下一整碗白飯。蝦鬆的敗筆在於用了泡過藥水的蝦仁,那種假彈性的口感猶如在吃塑膠,以這樣水平的餐廳用這種貨色,實在十分掉漆跌股。鍋餅還算不錯,稍微過焦了些,如果軟糯趕再能綜合進去,那就更像老味道了。 整體而言,這是頓享受的一餐,給我種回到過去上館子吃中餐的感受,滿足了味蕾,也舒服了胃腸。(整體服務水平感受要比曉鹿鳴樓來得好,後者口味也不差,但服務沒能達到可以的水準。)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108137866137421&id=191274001234388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