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老王(吳?)工商服務時間))))

老王(吳?)工商服務時間)))) 多年來個人因素,一年去誠品大概一兩次而已,目的無外乎去抄書單。昨夜正與老朋友和新朋友(自認相當奇妙的組合)喝酒吃川菜時,大學同學傳 Line 訊息,居然是敦南誠品二樓入口處的照片。因此今天忒地跑來目睹一下這種奇怪的感覺。 第六本翻譯書(繼前一本七十五萬字的《帝國落日》在本月初上架)上市了。這本書名《被隱藏的中國》有點沉重──其實當時在翻譯之初以為應該內容相當輕鬆,不會像《帝過落日》那樣只有忒定族群會喜愛──不過,文本本身是沒有那麼嚴肅。當然可以用很輕鬆的閱讀方式來看這本書(當做一本比較知性的旅遊導讀);自然也可以用政治與民族的觀點切入對待中國(視為一本西方人對中國少數民族和中國的觀察與體悟)。 讀者比譯者擁有更多的特權,那就是擁有詮釋的權力!解讀永遠會壓在天秤上讀者的這端砝碼。 P.S. 忝為譯者的下人我之觀點,與作者的出發點有許多不同之處。不過,在與富察總編聊過此書的行旅過程──他本人來自白山黑水不說,也走過作者同樣的南疆之旅──他表示作者對於當地景物描繪是相當精準的。在翻譯的過程中曾好幾次迷失在搜尋當地的景色上,而忘記自己其實正在翻譯,而不是旅遊。中國之西(伊黎河谷)與滿洲(滿洲里、綏芬河與莫河)再度在我的旅程清單的順序中往上爬了好幾格。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What I ate: G8 Mathematician!!!

What I ate: G8 Mathematician!!! 與老友約在這(當年還在台大獸醫院大廳一隅)吃個點心順便聊天,話題從原本的文學家跳到數學家(因為他母親認為真正有大智慧之人不是數學家或科學家之流,而是文學家──我不甚同意。)不知怎麼跳到二次大戰的 Enigma(恩尼格瑪密碼機)上。因為對軍事和歷史的興趣和愛好,話題的幅度就此展開。既然是 Enigma,自然脫離不了 Alan Turing,我想多數人都是因為 The Imitation Game 這部電影而進一步認識他。 談話中間也提到電影《U-571》──美國人還是免不了暨自大又攬功,把搶到 Enigma 的功勞偷偷靠著電影宣傳畫歸到自己身上;不知情者還真以為是美國海軍這麼神通廣大。但是在《模仿遊戲》中沒有提到一個關鍵點,就是一九四一年英國海軍成功捕獲德國海軍U艇「U-110」──在「他」由艦長下令自沉同時傳送電碼跟回基地確認破壞機器和密碼本前,成功奪下這兩樣至關重要的物件;而德國海軍也一直以為 Enigma 和密碼本都隨U艇沉入大海,而沒有進行更動。Turing 他們有了這個,破解出來的訊號才能比對出有意義的字眼,不然也只是一堆垃圾。而電影中的「布萊切利園」(Bletchley Park)也只有輕輕帶過,其實破解與攔截德軍無線電的主要基地也是在此,這才是英國打贏「不列顛之役」(The Battle of Britain)最重要的幕後功臣──當然皇家空軍(RAF)的噴火式戰鬥機(Spitfire)和英勇飛行員也是居功厥偉,但若非靠著強大無線電偵測,英國靠著有限防空戰力怎麼能抵擋當時橫掃歐洲的德國空軍(Luftwaffe)? 也提到和破解密碼有關的 AF 字迷和山本五十六之死。美國海軍在澳洲達爾文港外海擊沉日軍 I-124 號潛艦後,破解日本 JN-25 密碼。在逆轉太平洋戰勢的「中途島之戰」之前發現 AF 字樣不斷出現,為了確認 AF 就是指中途島,美軍故意發出假電訊顯示「中途島淡水供應站出現問題」,隨後發現有關 AF 的電文中也出現相關電訊,進而確認 AF 就是中途島。這也讓美軍能在此戰役中取得空前的戰果,扭轉戰勢。也因為靠著破解電文,加上山本五十六準時一絲不苟的個性,在發現他要飛往索羅門群島前,派出當時航程最遠的大量閃電式戰鬥機(P-38)去攔截山本的座機。 當我扯到無邊無際時,朋友又提到 Turing 這個人。我想起我對他在電影中的觀感而說:「其實 Turing 這個人很雞歪!」 朋友淡淡的一句:「好可惜,你怎麼沒成為數學家。」 P.S. 見到電影中的一句台詞為人引用:「Do you know why people like violence? It is because it feels good. Humans find violence deeply satisfying. But remove the satisfaction, and the act becomes... hollow.」──這句話很可能是編劇自己的註腳,而非 Turning 說過的話。 乍看這很有深意,似乎也為 Turning 一直遭受暴力對待有很深刻的註解。不過,Turning 本身也是在運用智慧對他人在言語上行使暴力,而他不自覺而已,當然他甚至不認為那是暴力。暴力不一定是靠有形的力氣,那往往都只是造成一時的傷害,言詞的暴力恐怕傷人更深?!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h4pbcDmJ682DLzxuCcWzBVSixxuB8kL9S2rpPBj793tZk94xdj13qu1udSwJj7Tml&id=1912740012343885

What I saw: G8 Mathematician!!!

G8 Mathematician!!! 與老友Weifan Tsai聊天,話題從原本的文學家跳到數學家(因為他母親認為真正有大智慧之人不是數學家或科學家之流,而是文學家──我不甚同意。)不知怎麼跳到二次大戰的 Enigma(恩尼格瑪密碼機)上。因為對軍事和歷史的興趣和愛好,話題的幅度就此展開。既然是 Enigma,自然脫離不了 Alan Turing,我想多數人都是因為 The Imitation Game 這部電影而進一步認識他。 談話中間也提到電影《U-571》──美國人還是免不了暨自大又攬功,把搶到 Enigma 的功勞偷偷靠著電影宣傳畫歸到自己身上;不知情者還真以為是美國海軍這麼神通廣大。但是在《模仿遊戲》中沒有提到一個關鍵點,就是一九四一年英國海軍成功捕獲德國海軍U艇「U-110」──在「他」由艦長下令自沉同時傳送電碼跟回基地確認破壞機器和密碼本前,成功奪下這兩樣至關重要的物件;而德國海軍也一直以為 Enigma 和密碼本都隨U艇沉入大海,而沒有進行更動。Turing 他們有了這個,破解出來的訊號才能比對出有意義的字眼,不然也只是一堆垃圾。而電影中的「布萊切利園」(Bletchley Park)也只有輕輕帶過,其實破解與攔截德軍無線電的主要基地也是在此,這才是英國打贏「不列顛之役」(The Battle of Britain)最重要的幕後功臣──當然皇家空軍(RAF)的噴火式戰鬥機(Spitfire)和英勇飛行員也是居功厥偉,但若非靠著強大無線電偵測,英國靠著有限防空戰力怎麼能抵擋當時橫掃歐洲的德國空軍(Luftwaffe)? 也提到和破解密碼有關的 AF 字迷和山本五十六之死。美國海軍在澳洲達爾文港外海擊沉日軍 I-124 號潛艦後,破解日本 JN-25 密碼。在逆轉太平洋戰勢的「中途島之戰」之前發現 AF 字樣不斷出現,為了確認 AF 就是指中途島,美軍故意發出假電訊顯示「中途島淡水供應站出現問題」,隨後發現有關 AF 的電文中也出現相關電訊,進而確認 AF 就是中途島。這也讓美軍能在此戰役中取得空前的戰果,扭轉戰勢。也因為靠著破解電文,加上山本五十六準時一絲不苟的個性,在發現他要飛往索羅門群島前,派出當時航程最遠的大量閃電式戰鬥機(P-38)去攔截山本的座機。 當我扯到無邊無際時,朋友又提到 Turing 這個人。我想起我對他在電影中的觀感而說:「其實 Turing 這個人很雞歪!」 朋友淡淡的一句:「好可惜,你怎麼沒成為數學家。」 P.S. 見到電影中的一句台詞為人引用:「Do you know why people like violence? It is because it feels good. Humans find violence deeply satisfying. But remove the satisfaction, and the act becomes... hollow.」──這句話很可能是編劇自己的註腳,而非 Turning 說過的話。 乍看這很有深意,似乎也為 Turning 一直遭受暴力對待有很深刻的註解。不過,Turning 本身也是在運用智慧對他人在言語上行使暴力,而他不自覺而已,當然他甚至不認為那是暴力。暴力不一定是靠有形的力氣,那往往都只是造成一時的傷害,言詞的暴力恐怕傷人更深?!


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金龍餐飲室 中和

金龍餐飲室 中和

在翻讀《被隱藏的中國》時,見到作者雖不是如武鄉侯那般五月渡瀘,但是深入不毛倒是真的,甚至前往的地方要比他更深入現如今的中國西南,到了西雙版納地界。一本純文字的書籍,頗為詳細地描述了當地人的生活景象與方式。因為這印象,數年後在看到Youtube上中國美食博主前往西南邊區時,益發驗證了那些書中的「景象」。來到了華新街,多多少少能體悟到西南民族的習慣。

在華新街諸多的店家中,這家店是我見識過最邋遢的;如果它自稱第二,整條街上應該無人敢說自己是王者了。雖然如此,我還是在好奇心下,要把整條街每家店給走一回的概念,去吃看看。畢竟骯髒不表示難吃!這家招牌讓我感到特別的懷舊,那方式好像是五、六十年代才有的樣貌。截掉照片下方機車與腳踏車的部分,很像懷舊照片中的台北西門町的某角落。

這家店的特色就是便宜,在華新街整體上說來,已經都屬於廉價,這家還能有種新境界之感。吃了很普遍的叉燒麵和金山麵,這兩種口味幾乎是這一帶有賣麵的店家必備的品項。我只能說這家味道最不合我意,雖然每家味道多少有點不同,這家的就是拍起來看起來正常,吃起來特別不對勁,有種說不上來的鹹與異味,都顯得過度調味。還好只點了兩碗,都沒能吃完就走人了。

店家騎樓下的客群呈現了西南民族的特色,一如《被隱藏的中國》書中所描繪的場景,坐在門口喝著奶茶、抽著菸,無所事事的都是男人,類似於母系社會的呈現。這也是我在這附近店家見到很是普遍的狀況──如果店家有賣奶茶類飲料的話。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What I saw: 禮物(le don)

What I saw: 禮物(le don)

九十多年前法國人類學家牟思(Marcel Mauss)寫過一本小冊名為「禮物」(Essai sur le don. Forme et raison de l'échange dans les sociétés archaïques),談的是關於上古社會中交換的理由和形式。

同事剛剛去了趟夢想中的花都,因為她那文青的先生引用海明威在一九五○年時寫給朋友 A. E. Hotchner 說過的一段話,讓她在年輕時非去一趟巴黎不可(因此跟我借了本書,還時不時問我一些法國的小問題):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其實我還真訝異她先生會搬出這段話來跟她說要帶她去法國的原因!(我想這應該也是《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這本書最好的註解?不過,自豪到破錶的巴黎人肯定不會這段話來當做宣傳口號!)

回來後她送給同事每人都有份紀念品,(說真的,巴黎的紀念品我還真不缺!好酒:買不起;美食:在那吃都來不及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根本不覺得,同時也不知道巴黎有什麼好買回家的?)也因為相互間熟識和互動頻繁與否的差距,「禮物」也隨之不同。

收到羅丹(Auguste Rodin)「沉思者」(Le Penseur)的橡皮擦,還附上「一念之間 地獄與天堂」──同事應該是知道這個雕像的一些典故──不過,我猜同事真的沒寫的一句話卻是「凡事多用腦子想」~哈哈哈。

雖然羅丹的原意和同事的認知有些差距,他原先是接受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邀約設計門飾群雕,而他的靈感來自但丁《神曲》的地獄篇,因此將這群雕像命名為「地獄之門」(La Porte de l'Enfer),取意「從我這裡走進苦惱之城,從我這裡走進罪惡之淵,你們走進來的,把一切的希望拋在後面。」




What I saw: 禮物(le don)

What I saw: 禮物(le don) 九十多年前法國人類學家牟思(Marcel Mauss)寫過一本小冊名為「禮物」(Essai sur le don. Forme et raison de l'échange dans les sociétés archaïques),談的是關於上古社會中交換的理由和形式。 同事剛剛去了趟夢想中的花都,因為她那文青的先生引用海明威在一九五○年時寫給朋友 A. E. Hotchner 說過的一段話,讓她在年輕時非去一趟巴黎不可(因此跟我借了本書,還時不時問我一些法國的小問題): 「如果你夠幸運, 在年輕時待過巴黎, 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 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其實我還真訝異她先生會搬出這段話來跟她說要帶她去法國的原因!(我想這應該也是《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這本書最好的註解?不過,自豪到破錶的巴黎人肯定不會這段話來當做宣傳口號!) 回來後她送給同事每人都有份紀念品,(說真的,巴黎的紀念品我還真不缺!好酒:買不起;美食:在那吃都來不及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根本不覺得,同時也不知道巴黎有什麼好買回家的?)也因為相互間熟識和互動頻繁與否的差距,「禮物」也隨之不同。 收到羅丹(Auguste Rodin)「沉思者」(Le Penseur)的橡皮擦,還附上「一念之間 地獄與天堂」──同事應該是知道這個雕像的一些典故──不過,我猜同事真的沒寫的一句話卻是「凡事多用腦子想」~哈哈哈。 雖然羅丹的原意和同事的認知有些差距,他原先是接受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邀約設計門飾群雕,而他的靈感來自但丁《神曲》的地獄篇,因此將這群雕像命名為「地獄之門」(La Porte de l'Enfer),取意「從我這裡走進苦惱之城,從我這裡走進罪惡之淵,你們走進來的,把一切的希望拋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