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阿堂鹹粥 台南

阿堂鹹粥 台南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在破爛飯店內吃了相當糟糕不中不西的早餐之後,再次徒步前往這家極為知名的店家。清早的台南街頭,並沒有甚麼人車,除了早餐店之外,還沒有店家開門。走在高低參差不齊的騎樓內,時不時會踩虛了腳;原本就很容易踩空腳的我,還真是不習慣,不如走在街上。 從巷弄間轉到店家附近時,看到那人潮真把我嚇到挫屎般,我猜想這應該跟我一樣,都是傻屄觀光客才是!店內座無虛席不說,排好隊站著等的至少有十幾號人。猶疑著要不要加入當傻屄之際,既來之則安之吧!乖乖進入隊伍。 為了個座位,大概等了比一刻鐘還要多一點的時間;一屁股能坐下時,感到萬幸,起碼不用再站著了。運氣不壞,居然就坐在灶前,店員還問我介不介意?我本來就想歡坐在這種爐灶前的位子,看著他們料理食物的工序,像是機械化重複類似的手法,總是讓我覺得像在看著回放紀錄片般的有趣。 坐下之後,聽到排隊那頭好幾人吵了起來,這才注意到那人龍更誇張了。坐在鍋前的我,看著許多人桌上都還空著起,我自己那碗粥可能還真要等到猴年馬月去了!這時發現些東西可以一點就來,不用等太久,像是蝦仁飯。這時就感謝在糟糕旅館吃的難吃早餐了,不然早就飢腸轆轆,無法久候。沒吃過蝦仁飯這東西,第一次吃到,當下就覺得這碗飯很厲害,明明飯是溼答答的,但還可以粒粒分明。蝦的味道與飯的結合,感覺這碗真鮮──後來知道這家的蝦仁飯不算一品,台南本地朋友有回送了當天的蝦仁飯給我,那才是一個美味。幸虧有這碗飯先頂著,不然坐在鍋前不斷聞著香氣,卻啥也吃不著那可真是折磨(當下對於那些去電玩展拼命去拍照的阿宅們產生了無比的同理心。) 好不容易這碗粥終於端到我的面前了!看了看時間,竟然是過了一個半小時之久。這是我為了吃,等過最久的一次了,久到一種海枯石爛的感覺,更佩服居然自己突破了極限。哈哈~ 當然不認為一碗粥在沉沒成本上具有等待一小時的價值,這點無庸置疑。在吃之前,提醒自己,不要因為等了過久,把那份等待融入了評價之中。吃了一口湯之後,才能理解原來在台北吃到的虱目魚粥是如此等而下之,難怪在地人會何等地睥睨台北人,又何等地自豪了──自此之後,在台北我也不會再想去吃碗虱目魚粥了──我想風味的提升是需要歲月與品味的積累,台南人有著過去首府與富裕的交互堆疊,那份深厚表現在美食上,的確用心! 之後,小學同學吃過另外一家同為盛名的,告訴我,這家比較好吃。但我沒吃過那家,無法比較喜好。前同事是台南人表示,這都是外地人在吃的店,我想或許真是如此,但如果吃得喜歡,又何妨? 覺得蝦肉飯確實很不錯,跟榮盛米糕一樣,還打包一分準備在回程的車上當點心。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4hTDNFgVNYzvmnsnCEQzqEB48TN7azWngz2TJT8vANbshkBZeWtT6YYFsKXodjxwl&id=1912740012343885

榮盛米糕 台南中西區

榮盛米糕 台南中西區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來台南之前就聽過榮盛米糕的大名了,一直很喜歡吃油飯與米糕的我很是嚮往這家,想看看到底台南同學口中為何老是在噴台北的難吃。正好它與阿財點心就在隔壁,非常方便一次解鎖兩家。 我覺得台南這家米糕的味道沒話說,有名是有其道理的。在那吃現場的就可以體會當吃慣了這家的米糕之後,會覺得台北隨便吃一家油飯或米糕都有踩雷的可能性。其實隔天要回台北之前,還特地繞過去打包一份,要在車上吃。不過,過多的花生著實讓我覺得是缺點。 雖然我吃過羅東夜市旁的那家骯髒油飯,那怕是它已經水準飄忽不定,時好時壞的,但有機會還是會吃一碗。我記得這家的米糕不靠醬料,其水平已經很突出了(當然,我也在台南吃過非常難吃的米糕!當本地同學得知我去哪家之後,立刻笑出來表示,那家出了名的難吃。)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MSsprDgu4SMJdBNmPC9o4thKw4ToPMCnEHaef8x82CT6n74UMc49fTiUSzYpbMzcl&id=1912740012343885

赤崁棺材板 台南中西

赤崁棺材板 台南中西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這是這趟台南的最後一項了,近乎二十四小時內趕著這麼多攤,雖然也丟棄了不少東西,還是有種終於受限於胃和時間因素,得啟程返家了。最後一個點選擇了這個玩意兒,原因不過是很小很小的時候吃過這,但早就忘記它到底是啥味道。之後見到有關台南的旅遊資訊,似乎總會提起這個,就算本地同學告誡完全無需去吃這,我還是得來一探究竟,不過就是填補一下記憶而已? 到了店門口,發現居然還差一點時間才開門。完全不需要排隊,冷清到讓我懷疑是否沒開門?除了我之外,後來才見到一組拉著行李的香港觀光客也來朝聖,因為他們手上來拎著一本旅遊雜誌。等到店門開張,坐等食物上桌之時,客人依然相當稀少。跟之前去的其它店攤相比,這真算是門口羅雀。 這東西老實說真沒吃頭,雖然吐司麵包是炸過的,但吸附那勾芡濃呼呼的東西之後,一切下去也成了軟趴趴的口感。而且麵包炸過之後,油膩感滿點!應該像是基隆的營養三明治那樣,加上酥脆乾爽口感的東西。把類似泔的羹(還是羹的泔?)給塞進去,成了唯一與眾不同的特色之外,口味上真的很不行。這麼愛亂吃麵包的我都沒能吃完這坨如屎般的名物。 以吐掉的阿松割包開場,也以遺棄的赤崁棺材板收尾,一切都最好的安排!哈哈哈~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87T7pvezLyVdzVtTAWwKcgKQivGJAKwnPNjNHgif7JG7D3Y2gQ9gKYRXQzjQWWZMl&id=1912740012343885

阿村牛肉湯 台南中西

阿村牛肉湯 台南中西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吃完阿堂鹹粥之後,又照著事前的功課走到國華街上,來吃碗牛肉湯。都說台南的牛是當日現殺的溫體牛,與冷凍進口的口感有異。或許小時候還吃過這種溫體牛?當時根本吃不吃好壞。日後應該都是吃進口的居多,畢竟價格與便利性是優勢。 走到店內時,正張望著菜單,尋思要點個啥時。老闆娘笑笑地告訴我,只剩下一碗牛肉湯了,其它都賣光了。臉上頓時冒出詫異的表情,問著她,才十點多,這麼早就賣光了?她說一早就開賣了,通常中午差不多就要洗鍋收攤了,今天比較早。我這才領教了台南人真是早上能來碗口感馥郁,食才濃厚的習性,讓我想起在高陽在《紅頂商人》中描述松江曹幫老大尤五家早餐開飯是提供米飯的情況。 就在這時又來了個客人,老闆娘趕緊問我是否還要這碗僅存的牛肉湯。運氣這麼好,吃到打烊的最後一碗,自然是要的!那個客人也很有意思,沒了肉,也願意喝碗老闆娘招待的清湯,沒想到老闆娘又另外還留了碗清湯給我。 習慣吃滷牛肉或紅燒的,鮮少吃這種清燉式的牛肉。那滋味確實與前者大不同,湯頭的確呈現出濃濃的牛肉味,沒有其它過多的調味,就是單純的牛味。心想,如果能再補上一小坨細陽春麵,最後再混著湯一口滑進去,那才是滿!早上能來碗這種牛肉湯,的確是種痛快。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QUNvV8StNxbWVyszNnPLrrzWUy19qy6RtHC88EZ7iiuBEygd4Ucofvgp3PgB8f8ul&id=1912740012343885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葉家肉粥 大同

葉家肉粥 大同

保安街上慈聖宮前一條小道上,擠滿了許多攤家,其中有不少攤都算是網路名店吧?每回來此時,總能見到初來乍到的觀光客,那份按圖索驥而來的模樣總是十分鮮明。這幾年見到的初訪客群不限於那種卅歲以下的,反而有不少是絕對過了中年,甚至已經退休的夫妻檔一道前來;他們那份首回陌生的應對舉措,是與年輕族群有著截然不同的型態。

有段時間對在台北吃碗像樣的粥,有了較為濃厚的興致,因此透過Google上亂找,才知道這家。一見這位置之後,才發現之前來過這時,都沒留心到這家。

點了碗肉粥、炸紅燒肉與蚵仔,很基本的台式肉粥組合,東西都是再常見也不過了。

吃了之後只能說,是不是單純因為這幾味在台北愈來愈不普遍,加上這攤位於知名台味小吃的匯集地,加上算是屬於傳統味道,所以才特別出名?它的口味真的很普通,甚至燒肉味道也不入味,炸得溫度也不好。當時位置不算太遠,同時還在營業的「雙連鹹粥」就完全輾壓這家,不論是粥還是小菜皆是。




地址:台北市保安街49巷17號
電話:0916836699

後記:料理是多元的,口味是多樣的,兩者皆無絕對,歡迎朋友多多推薦你們眼中的美食,增添我 Bucket List 的選項。感恩~貼文維持半年前以上的累積速度,而非近日所聞所見。

葉家肉粥 大同

葉家肉粥 大同 保安街上慈聖宮前一條小道上,擠滿了許多攤家,其中有不少攤都算是網路名店吧?每回來此時,總能見到初來乍到的觀光客,那份按圖索驥而來的模樣總是十分鮮明。這幾年見到的初訪客群不限於那種卅歲以下的,反而有不少是絕對過了中年,甚至已經退休的夫妻檔一道前來;他們那份首回陌生的應對舉措,是與年輕族群有著截然不同的型態。 有段時間對在台北吃碗像樣的粥,有了較為濃厚的興致,因此透過Google上亂找,才知道這家。一見這位置之後,才發現之前來過這時,都沒留心到這家。 點了碗肉粥、炸紅燒肉與蚵仔,很基本的台式肉粥組合,東西都是再常見也不過了。 吃了之後只能說,是不是單純因為這幾味在台北愈來愈不普遍,加上這攤位於知名台味小吃的匯集地,加上算是屬於傳統味道,所以才特別出名?它的口味真的很普通,甚至燒肉味道也不入味,炸得溫度也不好。當時位置不算太遠,同時還在營業的「雙連鹹粥」就完全輾壓這家,不論是粥還是小菜皆是。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What I read: 《動物農莊》

What I read: 《動物農莊》 閱讀原著的衝撞: 應該是在上大學時才聽過這本有名的著作,在閱讀社會科學的書籍時,時不時就可以看到引用這本書的書名或作者,而其整本意念似乎就這四個字就足以表達全貌。偷懶的我只是瞄過引用的字眼就以為可以理解,甚至是等同閱讀過此書;實質上是不論是其同路者間眾多的書評吹捧,亦或反對者的批評,我都只能停留在看過書介和評論的份上。 如果沒有事先看過評論,與當時時空條件脫離甚遠的我很難直接聯想到史達林治下的蘇聯。看到統治者的名字是「拿破崙」,以及「動物」農莊在人類控制時期的名稱為「曼諾」農莊,反而讓我聯想到其他的諷刺性。 雖然時空轉折大異其趣,而今蘇聯已經是一個歷史詞彙,極權主義似乎也只剩下少數案例;而真正的目標都不在抨擊極權主義的象徵者或政權等,是對於自由這樣的概念的省思。不是只有極權主義的國家才失去新聞和言論自由,喬治‧歐威爾 Geroge Orwell 在本書的序言中的結論如下「害怕自由主義的是自由主義者,污損知識的是知識分子」,這才是最佳的註解。諷刺的是,當 1945 年在英國出版此書初刷時,其序言「新聞自由」(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居然是整個被刪去的,甚至當時的英國情報通訊部建議出版社不要出版該書。 透過圖片影片等來描述極權政權所造成的死亡和恐懼固然是殘酷與直接的,讓視聽者有直接的衝撞,似乎是難以忘懷的;但是藉由童話般來比喻和描述當時蘇聯極權主義下的悲慘、無助與恐怖等等負面的一切,似乎這樣轉寫的故事可能更讓讀者有回饋和省思的空間? 直接閱讀原著,而不是去看他者的心得和評論才是正途,而他者的心得在事後重新閱讀又能供給自己不同的回饋和找到悅讀的盲點。 接著要好好重讀「1984」! 此中文版本的有附上 Geroge Orwell 當初的序言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