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永哥港式點心坊 新店

永哥港式點心坊 新店

有段時間喜歡吃蘿蔔糕,這東西總在港式點心店中必然見到──至於像是美而美早餐店的那種,我就不認為它屬於蘿蔔糕了,至於那是甚麼?也就不太好說了。反正,那種店的吃啥都不重要。

有次在亂搜尋時,看到了這家店,這才發現原來離得還滿近的。有趣的是,去過寶安街吃早午餐幾次,居然都沒留意到這間。但是去之前並不抱持任何期待,畢竟在台北吃港式點心或燒臘時,那跟正牌貨口味的差距,不知道能有多遠就有多遠了。在台北吃港點,只要能有個八十七分像,那就算是OK了,這也就是連京星這樣都能連鎖店一路開,而且還得排隊。

這家吃甚麼我也忘了,只記得當天只拍下這個蘿蔔糕。也許是因為沒帶著希望而來,發現這家單單是蘿蔔糕這個品項,就甩開了京星,可以再來吃吃。Google Map提醒我這照片,看樣子該找時間再去看看其它品項。有時太近的店,吃過沒留心就會忘了再去。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PVqpSCJnVL56XYUrQSxZUfn5iGxL3c3T1V5ddimG2z75RoLbxqtB4v4Xw2H56ETbl&id=100064729897414

2015年2月20日 星期五

人情味 多多中東沙威瑪 宜蘭羅東

人情味 多多中東沙威瑪 宜蘭羅東 回到老家羅東時,多半是龜縮在家不出門,除了出去吃那幾家過去習慣的老味道,才會迫使自己出門。因此對於新開的店家,真的十分陌生與無知。雖然偶而也會經過些許新的店面,但通常也就是一望而過,離去之後肯定也忘了可以去探路看看──反而都是老友提醒我一些羅東的新店面,他們比我了解小鎮甚多,而我像活在數十年前的小鎮上。 這家賣黎巴嫩口味的沙威瑪店,則是我會常去的店之一(這兩年就比較少去了)。我必須說,這家味道真的是比較接近發源地的口味,但是受限於機器和麵包,多多少少會有所不同。不過,有回我帶我大學同學來吃,他吃了第一口之後說:我感動的要哭了,這味道跟我在巴黎吃到的味道一樣。當時我也覺得那個口味根本不台灣,完完全全的就是異國的味道。這兩年吃的味道有點飄忽不定,時好時壞的感覺,味道不是那麼穩定。而且老闆也沒以往那麼多的笑容,老闆以前在黎巴嫩大學學外語的,因為黎巴嫩是法國的殖民地,所以他還學過一點法文,每次去總是跟我用簡單的法文瞎聊天。主題都是來店的女客人!哈哈哈~老闆很有趣,果然是中東人口味,喜歡豐腴的女子。 有回過年期間一早衝過去,發現竟然營業著。看到前面正好來了一堆人,心想那就排隊等吧?那一堆人看樣子像是親戚旅行團之類的,喳喳呼呼地在喧嘩著,最後由一個人統籌點餐。我一聽是點37分,差點沒昏倒在現場。一個好歹也要兩三分鐘,這我不就起碼要等一小時。我這麼懶,正在想怎麼辦的時候。臭著一張臉的老闆看著我,要我坐到旁邊的木條子上等著。過了一會兒,他就塞給我兩個,還送了我一杯紅茶。我就邊坐在長杌子上,邊吃著熱騰騰的沙威瑪,邊捏著肉塊餵坐在機車菜籃內我家的狗,享受著這分不用等待的人情味。



初篇:http://bit.ly/3GEa3D3
貳篇:http://bit.ly/3JeWX15
續篇:http://bit.ly/3HvpO0u
再篇:http://bit.ly/3ISaPB0 (本篇)

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我是來吃油飯的! 珠記大橋頭油飯 大同

我是來吃油飯的! 珠記大橋頭油飯 大同 不知何故,打小就討厭米飯,要是家中連兩頓主食都是米飯,那簡直是種天崩地坼般的災難。不過,反而喜歡糯米作成的油飯或米糕,可這之中粽子除外,幾乎到了完全不碰的程度。這幾個喜好與家中所有人的習慣都是相反的,因此總是一個人跑到外面去買油飯或米糕。家大人對於小鎮中那些賣米糕或油飯的攤販的態度,簡直到了嗤之以鼻的境界。主因不是口味,而是髒亂程度。 雖然很喜歡吃糯米,但並未養成像是吃牛肉麵一般,騎車路邊看到,往往就停下來吃一碗的習慣。因為油飯/米糕的價格因素,入門門檻太低了,導致到了甚麼程度難吃的可能性都會遇到。因此看到寫著油飯之類的招牌,雖然無法視而不見,但也總會到了三思而行的程度。時常停在店門口的旁邊躊躇著。 知道這家有很長一段時間,但不知何故總是緣慳一面?有天終於起個大早專門跑去,心想既然這麼知名,定有厲害之處! 說真的那油飯十分普通,豬油攪拌的味道還不夠充分,粒粒分明的彈性也有所欠缺,不是我喜歡的口感。反而是荷包蛋和滷鴨蛋的口味算是不壞,真有點買櫝還珠的味道。 我是來吃油飯的! http://bit.ly/3vTmo22


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

What I saw: Mon "Tigre I" de Wehrmacht en camouflage de désert sur une colline de cactus.

Mon "Tigre I" de Wehrmacht en camouflage de désert sur une colline de cactus. My "Tiger I" of Wehrmacht in desert camouflage on the cactus hill. 沒空做實景模型,只好用現成的東西想像一下人稱「沙漠之狐」Wüstenfuchs 的隆梅爾 Erwin Rommel 率領著不管是攻入北非戰略要地艾拉敏 El-Alamein,還是从那撤退的「非洲軍」DAK。 其實,虎式戰車一直到了北非戰役的後期,希特勒才派運至此。投入已經全面潰散的戰場,毫無扭轉戰局的能力。 后記: 戰爭打得不祇是在戰術層面的操弄和實踐, 更不僅是在戰略縱深面向上的規劃和執行, 整體性戰爭的決定層面還是在後勤和補給。 德國在二次大戰的失敗主要因素還是敗給盟軍強大的生產面象,不論是美國還是蘇聯。光是由嚴酷的東線戰役中就可以見到端倪,當蘇聯將生產線東移到烏拉山以東的地區之後,再加上德國不重視長程戰略轟炸機的研發和製造,無法真正擊潰蘇聯的生產線,致使 IL-2 和 T-34/76 源源不絕的往前線供應。 德軍整體上運用在戰術上的靈活度還是無法擊潰蘇聯後勤補給能夠彌補紅軍前線顢頇無能的作戰立。無怪乎傳聞拿破崙 Bonarpart Napoleon 說過「戰爭三要素就是錢、錢、錢」。 也許隆美爾的評價真如倫德斯特元帥 Karl von Runstedt 所言「才能不過是一位師長」,但是卻不能否定他在北非戰線上玩弄戰術上的天份。更有可能昧於德國宣傳部在希特勒和戈培爾 Paul Goebbels 操作下刻意渲染戰績和功勳,但是對於他許多正向的評價卻是來自於當時北非戰場上的敵對一方:英軍。他們憾於他在北非戰役上的機敏靈活和狡詐多變,也因此被稱為沙漠之狐 the Desert Fox。 不過見到他在 43' 年以後在西線站場大西洋長城 the Atlantic Wall 興築的守勢作為,想起對美國現代潛艦之父李高佛 Hyman Rickover 的評論:「昨日的前瞻著,今日的守成者,明日的後覺者」。 總是憑藉上一次戰爭的經驗來打下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