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山東小館 新店

山東小館 新店 契子:身為半個北方人(父親籍貫是河南固始,北緯32度;母親籍貫是南京,也是北緯32度。不過沒人會說南京人是北方人,可是絕沒人會說河南人是南方人,偏偏兩者在地理上的緯度其實是一樣的,分度的差異造成落差也在十五公里左右而已!)從小就喜歡吃麵食。家父常說其實固始人不怎麼偏好麵食,因為畢竟在淮河以南的地區,一麥一稻的輪作,吃米還是不少的。不過我可以每一餐都吃麵食,卻怎麼也做不到每頓飯都是以米食為主。 因此造就了看到麵食館之類的招牌,就有走進去試看看的衝動。《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中(其實我碰巧也看過這一集而已),主要就是介紹麵食,兩三回在電視上看著都讓我食指大動。和父親談到這一集的內容,他提到以前姥姥在家桿餃子皮,一次最多可以一口氣出八張餃皮,他們幾人包餃子的速度還趕不上姥姥桿餃皮的速度,可惜我從來沒見過那壯觀的景象! 來這吃飯至少有個三回了,整體而言印象都不算好。可能是因為生意實在太好──老實說,不知道為何生意能夠這麼好?從我長記憶以來,家大人口中冒出對於山東館子的評論,從來沒能出現過正面的字眼。他的山東籍的朋友以濃厚的鄉音跟他說:「我不知道甚麼是好吃,鹹就好!」這也造就我對山東菜色的印象──所以服務品質卻沒長進,每次來都只有覺得外場不論是點餐,還是上菜等等都與我在香港所見到的水平不遠。 現如今台灣所謂的各式外省館子,我想九成的在口味上都已經混雜,實在沒有所謂的正宗或地道與否。因次我對於這家的菜色其實沒啥好多說的,唯一不解的就是為何生意會這麼好?雖然如此,我這幾年也來過三次以上了!有時在想,會不會是因為新店一帶沒有像樣一點的外省館子,所以這個比較老字號的飯館就成了這一帶的翹楚? 後,它的水餃真的普通中的普通,不知道在有名個啥玩意兒?



(20181026) 2173698016248082

老中央餅坊 新店

老中央餅坊 新店 來這條巷子內的「山東餃子館」用餐,在等待的過程中瞅見這間店,印象中在北新路上也見過它的招牌,那裡應該是分店才是?因為對方肯定會遲到,加上不知道等上菜還要多久,所以貪嘴的我趕緊買兩個來嚐嚐。 在觀看的過程中聽到店內人員在討論訂購的數量和時間,再看到店內的烤箱規模──同時也正是那些烤箱讓我知道,其寔只需要買一兩個試試口味就已然足夠了──盤算著這家生意應該很好。 因為那是電烤箱,不是旧式燒木炭的烤爐。不是說燒餅一定得用燒木炭才會好吃或是正宗,畢竟燒餅的內餡調味也決定了燒餅的口味。不過,木炭烤爐所產生那股獨忒的香氣(應該算是香氣吧?)是電烤箱永遠都不可能達成的水平。 在台北還是有賣炭烤燒餅的,起碼我吃過兩三家,比方在中正區的金華街和信義區的福德街都是。反正這東西也不是拿來當正餐,就是個嘴饞時很不錯的小點。既然如此,何不堅持一下吃吃用木炭烤出的燒餅呢?無須吃這種為了大(拚)量(命)生(賺)產(錢)的電烤箱燒餅。更何況內餡也不算挺優質的~哈哈。




(20180928) 2173678852916665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林記牛肉麵 中正

林記牛肉麵 中正 看到網友的食記提到這家牛肉麵,看了地址與外觀,才發現自己很久很久以前穿越過這條小巷弄,看過這個店面。 某囸得去附近參加個活動,突然想起了這家店,找了找地圖(不熟悉附近的人可能還不容易按圖索驥找到該地,因為那一代狹窄的巷弄多是單行道)來到這家店。沒想到不過才六點多,牛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湯麵。 只能點了碗湯麵,才發現它和同在潮州街上的老王牛肉麵(前一篇)都有蛋花麵的選項。於是乎跟老闆交代,要改成蛋花麵。可是端上來時,發現沒有蛋花,鬫樣子老闆肯定是忘了。 先喝了一口湯,驚覺和老王的味道怎麼這麼類似,還真以為他們和老王說不定是親戚,彼此師承一門?那個味道也過於雷同了,甚至也有蛋花麵的選項。吃慣了老王的蛋花麵,這家味道又過於類似,很難會再來吃鬫鬫的。加上它的辣椒就屬於我定義中的「糟糕」等級,更不可能有讓我再來的動力。




(20180725) 2173767132907837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大水元 中正

大水元 中正 日前來到水源市場,原本買了陳師傅全麥麵食專賣店,卻也買了一肚子鳥氣回去,當下就把它列為拒絕往來戶。 正愁不知道該吃些甚麼的時候,市場內穿梭著瞅到這家小店(其寔市場內每個攤位都很小),在十一點出頭而已,已經有五六位有點年紀的人在排隊,讓我感到既好奇、又驚訝。   於是乎力馬加入排隊的行列!才排入隊伍時,身後馬上多了兩人。心忖,這家便當店好妙,七早八早的就一堆人來排隊,到底有啥神奇獨到之處? 點了個滷雞腿便當,大熱天的中午胃口不算好外,先試試這個比較不會出錯的口味。回到家開動之後,才知道為何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會這麼早就去排隊吃飯了。 米飯煮得很好,有彈性又不會過軟,連我不愛吃米飯的人都願意再吃一碗!可惜不是現場吃,沒法再添。主食滷雞腿味道不俗,也不會像是普遍便當店的過油膩或是口味太重。最棒的還是配菜部分,可以吃出老闆真的用心在料理配菜,而非隨便應付一下。感到驚艷的燒油豆腐,約莫雞蛋大小的油豆腐賣價15──已經點了三樣菜,臨時看到那讓我食指大動的油豆腐,也就顧不得便當裝得相當滿的情況下,硬是加了塊豆腐──價格雖不算低,但是真的是我吃過口味最嘉的油豆腐,真是有餐館的水平! 因為臨時到場,也不知道好壞,所以只拍了一張店面的照片當作存底,未料能如此之好。下回來到水源市場,雖然裡面吃食的店非常多,我已經知道該立刻奔往哪一攤了!




(20170930) 2011414012476484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What I ate: 酒商與法國文化協會合作的介紹會

參加酒商與法國文化協會合作的介紹會 法國是全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不要不相信!因為是以出口品的金額來算。頂級酒莊的酒往往一支不過750cc售價就是數萬元(玉米還是小麥要賣到幾頓啊?),還有往往也是價格不菲的乳酪——這是十一月第四場的主題。 學法文最大的好處就是跟著法國人一起在國際上附庸風雅。因為不論在經濟、科技、軍事或是國際政治上,他們早在上個世紀初就被打為二流國家(現在已經是二流國家中的爐主!)但是唯獨在美食、藝術上,這個打腫臉充胖子的國家還是能仰賴祖產在那好好吹噓一番。从歌德文化中心與法協文化協會所辦的「軟實力」活動來看,依然透露出彼此文化角力的差異。 小貪杯大好吃的我,還是不能免俗地來這聽聽介紹並小酌一下波爾多的紅酒、馬賽的粉紅酒,以及香檳區的香檳。離開法協的法文課有好幾年的時光,這種吃吃喝喝的活動是我殘存的法文回憶。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What I saw: 臉書众小號

臉書众小號 小時後看布袋戲總會出現山大王或是所謂番邦峒主的角色,每次他們聚众吆喝時都會喊著「众小番」或「众妖囉」。當時不懂也不以為意,家大人在一旁告訴我,有哪個土匪頭子會稱呼自己的手下是妖囉,又會有哪個異邦首領稱自己是番的?這都是漢族意識在作祟。 以往闞到朋友用臉書帳號參加抽獎,感到頗為無聊,同時也覺得不會中獎。約莫兩個月前無意間開始參加某個抽獎活動(應該是中科院的會因溫度而變化顏色的馬克杯—真心覺得很醜!)開起了我狂參加抽獎活動。 為了增加中獎機率,於是乎啟動了塵封數年的臉書小號:我的众小番、众妖囉。我簡直像是白蓮教撒豆成兵般,派出人海部隊去抽獎。 老寔說,績效還不錯,但都是些價值不算高的小獎。比方說,目前為止記得抽中一個馬克杯、八本書、六張電影票、四張演唱會門票、兩張演講入場券。其寔自己只看過一場電影《解憂雜貨店》,書也全都算送人了,演講、演唱會亦是轉給朋友。就徒然覺得迷上抽獎的小小樂趣! 這一回是唯一真心比較想抽中的獎品「大聯盟球員搖頭公仔」——老寔說,我根本不該收集這些相關紀念品,因為耗錢費時不說,還要找地方擺著,那才是麻煩!雖是如此,這回不但動員了所有小號,還拜託兩個朋友一起出動幫忙。本以為自己的小號應該是十拿九穩,殊不知居然是朋友中獎了!?還好他根本不看棒球,很大度地主動表示要送我。收到東西的今天,也極其湊巧地闞到自己的小號抽中他想參加的演唱會活動,就這麼巧!我們兩人達成法國人類學家 Marcel Mauss 名著《禮物 (Le Don)》一書中的定義,禮物的交換具有其社會性,而不只在於價值的對價性。 有時候有眾多小號都不如靠別人啊~哈哈哈



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

What I read: 《不求勝的英雄》 

What I read: 《不求勝的英雄》 去金石堂聽演講,在店內看到原本要上網買的新書《不求勝的英雄》,因此順便買了。 雖然一再提醒自己家中還有很多新書都還沒看,不要再累積了,可是衝著#52鋒哥,也就斷了理智線。在書店內等待演講開始之前,已經讀了四分之一。全文約莫260頁,加上不是什麼嚴謹內容的著作,因此閱讀速度上可以很快。加上內文編排上很糟糕,甚至是詐騙之閒。 前者是段落的安排有如問答是的感覺不說,沒有章節的重點感,通篇一種鬆散、不知所云、缺乏重點的敘事方式。對於一位影響台灣棒球運動,至少是影響整體棒球迷的人物在撰寫上處理得極其毫無章法。固然主人翁本身並非高談闊論的個性,也不是記者眼中好的採訪對象,但是正是這點才能見出採訪和寫作能耐!對於一個喜愛棒球的讀者而言,在這點上顯得只有失敗或淺碟二字而已。 至於后者,留白的天地部份佔了頁面約三分之一!我的天啊,也騙太大了吧?一本訂價400元的書,按照目前的習慣一頁一元的訂價,寔質內容應該頂多150頁。且內文只有兩三張彩色印刷圖片,賣到這個價格,寔在是灌水灌很大。我寔在不願意用濫竽充數這樣的說法來形容這本書,但是真的差不多有這種感受。 當天吃晚餐時,配著夫妻兩人都是地道的成都人做的川味酸辣大腸麵、川式泡菜和紅油操手,也就看個差不多三分之二。可見內容多麼缺乏重點或是動人之處,以我能接受許多枯燥無聊的書而言,這本真的是本失敗之作! 又,這本可以說符合天下出版的風格:包裝著市場知名的大品牌,裹著都會布亞喬雅的品味外衣,加上許多不看內容就推薦的名人加持,最后把虛華、空洞、浮泛的內容,以超過市場行情的價格高售給傻蛋客戶(沒錯!就是我本人。句點) 看完之后,今天立刻拿給朋友。他問我,那我就不用買了?我笑著說,送你都成。 原本這本書,朋友的出版社曾經被要去提案去做。他還曾經問我是否有意願幫忙當陳金鋒的寫手?我立刻回絕,因為覺得沒那本事可以採訪。主要是我沒經驗,也不喜歡按照傳記方式寫作。 后來我還是和他聊了很久,提一些方向和意見給他。可惜,陳金鋒他們沒有跟他合作。不然內容一定紮實很多,因為出版者的風格和走向根本不是這種浮誇空泛的走向!因此這讓我感觸更深。


What I read: 教堂經濟學

今日下午抓國小同學一同去聽新書《教堂經濟學》的活動。 作者賴建成老師之前寫過幾本經普的書籍《經濟史的趣味》、《經濟思想史的趣味》,或是學術性作品《年鑑學派管窺》、《邊政糧餉》、《重商主義的窘境》(其寔著作等身,但我只羅列我看過的書籍)。 這本新書是以經濟學的角度來剖析宗教(主要是西方的汎基督教,主因是它有較多且更為明確的既成與「殘酷」的事實)。 引文的部份以兩個案例為題,一個是教堂為何修建得如此巨大宏偉,另一則是黑猩猩缺乏宗教的情形。 前者以「超額設備」的概念來切入,如此便能摒除其他競爭者進入市場。這讓我想起不知道國際關係中是否也可以超額設備的概念來理解現實主義的情況,或是帝國擴張的必然性?后者驗證在目前已知的物種中,只有人類具有宗教。即便是和人類在基因上差距不足2%的黑猩猩,都沒有宗教(有法律和道德的規範)。其它物種都未能發展出跨種族(族宭)的共同抽象概念,以黏著社會強度。 PS 雖然之前和賴老師通過電子郵件數回,討論他書中的內容。這次是第一次見到本人,清癯的身形讓我覺得他和胡志明有幾分神似之處。看過他的學術著作后,覺得他是位厲害的學長;今日聽完他的演說之后,覺得他是位會「說故事」的好老師。這秊頭能兩者兼備的老師其寔並不多見!可惜已經从清華大學退休了。 又:他原本說書名是《爭一炷香》,封面當然也不會如此活潑,但是秊輕的編輯和共同作者都反對這樣守舊的書名,又表示第一次和讀者直接面對面接觸。這些都不是他以前能想像的事。可以見出他是老派的人物!其寔我也比較喜歡他原本的書名,引伸的意涵比較深遠,當然不如這個書名來得清楚和現代。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新光小館/小吃店 文山

新光小館/小吃店 文山 寫在前面: 在文山區生活了好幾秊,總是會為了吃的傷腦筋,再好吃的店家固然可以常常去吃,但是無法天天去吃,成癮和變膩似乎是身體內兩種,但是相同的渠道和機制?前者的作用不知何時就轉化成後者了?參加某個貪吃者聚集的社宭,見到不少網友皆言文山區的美食比例算是相當稀少;我猜美食定義的主觀性可能比對美女的判斷還要來得更為多樣與嚴苛吧?在此區混了一段時光,那麼也來說說在此區的小發現。 這家算是靠近政大生活圈的小店,說它像是小餐館也不像,說它是自助餐也不算,因為既有現成如自助餐先預備好的現成小菜,也可以炒幾樣小菜有如客飯般的方式。所在之處在巷口轉角的矮房,有點像是違建的鐵皮屋。 在附近吃飯閒晃時,總是看到店內客人不少,心想應該是很OK的店。來這家店吃飯起碼有個廿、卅來回了?次數已經記不清楚了。最吸引我會常來的原因卻是它的辣椒!它的辣椒是炒過的,裡面有小蒜末、辣椒、豆鼓為主,光是這個就十分下飯。其次是菜圃蛋,幾乎每次來都會點。 這樣的小店只適合在地人用餐,價格極其寔惠,份量也足夠,加上一臉和氣生財的店家。 政大有個知名的「搖搖哥」,第一次見識到她本尊也是在這家店。老闆表示認識他很久了,就住在同一條巷內,每次都會他一份炒飯,或是包個滷肉飯便當之類的;又說會給他飯吃,但是不會給他零錢,因為他會拿去買強力膠之類的。老闆邊抽菸在門口說起他家的瑣事與過往,邊搖頭地感嘆。老闆一家也是個善心人,雖然口氣上對他不是很好,但總是會供餐給他。地方小店總是能提供一種潛藏的溫暖,也好奇是否其它店家會提供他餐食呢?


初篇:(20180613) 2139989679618916 (本篇)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孫爸麵館 文山

孫爸麵館 文山 這家小麵店也在萬隆一帶,不過這一帶會稍稍偏離我在文山區主要的覓食區。因為只要是羅斯福路以西、以南的地帶,不知道為何在路過時,都不會想騎車繞過去探險?所以這區域內好幾家店都是靠網路搜尋才知道的,孫爸麵館就是其中之一。 我覺得它是一間樸實、簡單的麵店,沒有浮華的口味,也不會有特別雷的感受。正是因為如此,加上偏離我騎車的動態習慣,所以並不會常常想到要繞過來吃。 印象中的牛肉乾麵味道還不錯,買回家之后才發現給了不少蔥與芫荽,對於喜歡這類配料(再加上九層塔、蒜、薑等)的我來說,算是加分項目。我記得它的辣椒看起來感覺不怎樣,所以乾脆當下就放棄了。




(20180926) 2173683699582847

浩哥食邑 文山

浩哥食邑 文山 時常經過羅斯福路,而這家店位於師大公館分部大門的正對面,經過了不知幾凡。直到約莫一年前第一次踏入,迄今卻再也未曾步入。 這家小店(店內真的不大,若是坐了個十人,大概就有種爆炸般的壅擠程度)內的食物味道是真的不俗,店內的擺設與餐具等等也相當整潔乾淨。時間有點遙遠,對於食物味道的記憶是相當模糊,無法比較精準的形容,不過可以肯定評價絕對是正面的。 歸結為何尚未再曾造訪,我想應該是份量問題,還有地點不適宜我的印象區域。以成年男性而言,需要主食點雙份,再加上一些小點,這樣可能才可以覺得算是吃飽一頓。對於食量正常的女性而言,我想在口味與份量上來說,倒是頗為合適。雖然只去過一次,不過那回觀察店內的客人,頗能符合店內所見的景象。 如果是在這樣的選擇之下,加上這算是我正餐活動區域的邊緣極大值,它在海馬迴中的位置應該會落入很深層的部位,甚至想不起來吧?只有在每次經過,正好在那等紅綠燈時,才驚覺:對啊!怎麼還沒再來試看看其它的口味呢?不過一旦離開之後,下回又會忘了這裡。






2173686182915932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