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What I read: 看不見的屏障:決定台灣命運的第七艦隊

What I read: 看不見的屏障:決定台灣命運的第七艦隊 翻譯書的 ISBN 終於邁入兩位數,所以這篇是業配文。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聖誕節前夕,爺爺帶著家人从成都機場搭飛機前往海南島海口,兩三天後人民解放軍就「解放」這座四川省城。他們一直到了隔年才來到台灣,落腳的第一站就是台南。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在前一年的十月,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上宣布建立了。小時候家父說,當秊他還是小學生,都可以感到國民政府剛到台灣時那種「風雨飄搖」。爺爺的同儕中不乏都是肩膀掛星的學長、學弟,平日聚在一起也會談論時局,家父多少也耳聞當時軍方高層的景況。 家父數回提起,「還好」韓戰爆發,美軍派出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國際戰爭,我想沒有什麼是「還好」這件事;同時「協防」也是我方片面性的字眼。他也說,美軍的介入確寔安定當時的民心,對於解放軍跨海功台一事,也能安心以對。 一九五○秊起,一直到七九秊中(台)美斷交這近乎卅秊的軍事行動,是美軍有史以來最長期的巡弋活動。台澎金馬確寔因為有了這層屏障,我們能擁有今天這樣的局面,除了國軍之外,扎扎寔寔仰賴這支艦隊所帶來的《看不見的屏障》。當然,可以說這是美國出自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在西太平洋地緣政治下活動的必要之舉,然而其副作用的確帶給當今台灣無比安全的保護傘──更何況,書中也提及核子武器佈署在台南基地。 我們對於過去保護我們的這支美國海軍所知太有限,現在這本書讓你闞得見這道《看不見的屏障》!


2017年1月22日 星期日

貴概雲南泰國小吃 中和 歇業

貴概雲南泰國小吃 中和 歇業 這家店開在中和華新街比較靠近後段的位置。因為隔三差五就會前往華新街吃吃東西,除了有習慣的店家之外,遇到新的店也會抱著踩雷的心態去試。 主要也是受到店招牌上牛扒呼這三個字所吸引,心想這到底是啥玩意兒?除了望文生義可以猜出是牛肉之外,其它真無法理解。後來也看到「阿星探店」到了貴陽,也見識到當地人把牛雜湯稱為牛扒呼。至於為啥是這個名稱,就懶得去探索了。 在這附近先後吃過兩家的牛扒呼,基本口味都很相近。雖然看起來像是清燉的,但湯頭的味道與你認知的清燉是全然不同的。他們的口味沒那麼多中藥味,但是類似薑與胡椒之類的佐料下得非常重,縱使湯頭有點奶白色,像是加了很多大骨所熬製而成,但是喝下去,那個上火的感覺有如喝碗麻辣鍋的鍋底,只是兩者衝上喉舌的感覺不一樣。牛扒呼的湯頭像是胡辣湯那種,只是又沒那麼重的胡椒味。這個的確是很適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按照中醫的說法就是逼身上的瘴氣。 我吃過兩次,肉可以吃完,但那奇妙帶有濃厚薑味、胡椒味的湯,著實沒辦法了。不過,喝一次算是嘗鮮,算是沒問題,不至於到無法下嚥的程度。


What I ate: 牛扒呼/貴概雲南泰國小吃

What I ate: 牛扒呼/貴概雲南泰國小吃 這家店開在中和華新街比較靠近後段的位置。因為隔三差五就會前往華新街吃吃東西,除了有習慣的店家之外,遇到新的店也會抱著踩雷的心態去試。 主要也是受到店招牌上牛扒呼這三個字所吸引,心想這到底是啥玩意兒?除了望文生義可以猜出是牛肉之外,其它真無法理解。後來也看到「阿星探店」到了貴陽,也見識到當地人把牛雜湯稱為牛扒呼。至於為啥是這個名稱,就懶得去探索了。 在這附近先後吃過兩家的牛扒呼,基本口味都很相近。雖然看起來像是清燉的,但湯頭的味道與你認知的清燉是全然不同的。他們的口味沒那麼多中藥味,但是類似薑與胡椒之類的佐料下得非常重,縱使湯頭有點奶白色,像是加了很多大骨所熬製而成,但是喝下去,那個上火的感覺有如喝碗麻辣鍋的鍋底,只是兩者衝上喉舌的感覺不一樣。牛扒呼的湯頭像是胡辣湯那種,只是又沒那麼重的胡椒味。這個的確是很適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按照中醫的說法就是逼身上的瘴氣。 我吃過兩次,肉可以吃完,但那奇妙帶有濃厚薑味、胡椒味的湯,著實沒辦法了。不過,喝一次算是嘗鮮,算是沒問題,不至於到無法下嚥的程度。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DJ2NKEc4s1o3Pnuo1Gt3JULFb6uCZfy6p6FLFS896dKWeZV1DPvds64kRgWw5TVml&id=100064729897414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香港旺角燒臘雲吞大王 新北新店

香港旺角燒臘雲吞大王 新北新店 一,滿喜歡廣式燒鴨、燒雞、化皮肉,還有叉燒包──可惜這玩意兒現在幾乎找不到好吃的了!非常懷念小時候能常常買到口味不俗的叉燒包。 二,新店的光明街是條有意思的小街,跟中和的華新街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離住的地方算是稍微遠一點點,不過總會想起此處,前來覓食。兩排許多小吃林立,想必在口味上會頗為競爭。 雖然喜歡吃廣式口味,但是必須說,在台北吃過的這些小店,沒有幾家在口味上是真的像樣的。這幾年台北多了許多香港人,總在想他們如果在吃下這些東西的當下,不會罵娘嗎?你只要在香港吃過還可以的燒臘(其實不一定要靠甚麼米其林指南,就網友隨便的推薦都成),你就會懷疑為什麼多數的台灣港式燒臘店可以做得這麼可怕? 這家店我去吃過一次而已,應該也是至少兩年前的事了?不過再也沒去過。因為這家是我吃過口味最鹹的燒鴨和燒肉了。味道沒有甚麼毛病,就是很鹹,鹹到我對於菜中鹽的臨界點了。 印象中去年去光明街上吃東西的時候,它還在營業著……也許不那麼鹹了?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348110965473452&id=1912740012343885

玲波重慶小麵 新北新店 歇業

玲波重慶小麵 新北新店 歇業 長年在外吃東西,心得總是有的:做生意不容易,做好生意更不容易。 有段時間常常去新店三民路與中華路覓食(其實還滿喜歡窄窄的中華路,在市區中能找到如此林蔭夠密的街道著實不易),覺得這兩條街上有不少有意思的店家。加上彼此一家挨著一家,群聚效益之外,也帶來競爭的壓力。 約莫兩年前圖新奇之下進到這家當時新開的小館看看,隨意點了些東西。吃完之后,只有一種感受,談不上好,也說不上壞。照理說我很喜歡四川小館的麵食,因為辣中偏麻的口感不論冬天夏天都各有一番特色與滋味。而這家吃完之後,就是覺得甚麼都缺一點,有個七分樣,但是不足之處也正讓我覺得無須再來一試。況且它價格所提供的分量真的很不適合男生! 唯一的優點就是乾淨,但這又和店的新旧其實不一定呈正相關。 近日在找照片時,居然發現這幾張,於是 Google 看看狀況。一查之下才知道已經不再營業了。這種不意外似乎是必然的,賣吃的,我想口味能為多數人所接受(喜歡倒不是那麼重要),價格、氣氛、位置等等也會決定能否長久的因素。 感覺這幾年似乎多了不少四川口味的小館?既然這家也不怎樣,加上也不復存在,過去的相關資訊也就無需再找出來了。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348108545473694&id=1912740012343885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七十二牛肉麵 中正

七十二牛肉麵 中正 來過這家牛肉麵店也不少次了?幾乎都是點個花干配上一碗牛肉麵,就這樣應付一頓飯是還不錯的。老闆也是聰明會做生意,一張卡賣50元,一年效期只有來吃碗麵,就可以免費來分花干。頭兩次店員介紹這活動時,聽了就直接拒絕。因為辦過不少會員卡,但消費時還得帶著,著實麻煩。當然現在大賣場或超商有使用手機門號的方式,牛肉麵店可還沒這麼數位化。但是,但是,但是,這家更霸氣了!數位化都太落伍了,口頭化就可以,只要跟店員表示有辦過卡,完全無需出示,就可以有分花干。不得不說這才是霸氣。在店員告知不需出示卡的條件,理所當然地辦了張卡。 那日又去吃這家時,店員見到我幾乎點了頭之後,還跟我比了食指,表示同樣地來一分。我也默默地點了頭,連菜單都沒劃,他就幫我填好送了過去。看到隔壁桌點了盤炒滷味,從來沒吃過那玩意兒,在好奇心驅使下又跑去多點來吃看看口味。 實說這東西真不配牛肉麵,口味真的太重了!紅燒牛肉麵口味已經夠鹹,這盤炒滷味感覺是牛肉麵鹹度的兩三倍還有餘,配白飯還成,搭麵吃那我是真受不了。難怪隔壁桌的阿宅桌上還擺了兩瓶肥宅快樂水,不來點飲料是很難吃完的。 這家紅燒牛肉麵算是對我的口味,不是說多好吃,單純吃得慣而已。至於這家清燉口味嗎?吃了一次就謝謝了。






初篇:http://bit.ly/2ZveAlK 貳篇:http://bit.ly/2rPI5Ue 續篇:http://bit.ly/3LaYfvx (本篇)

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屋頂上的貓 信義

屋頂上的貓 信義 研究所同學某囸打電話問我,要不要去吃「屋頂上的貓」這家網路上很紅的店──依稀在朋友的臉書貼文上闞過這間店?──她是「先生娘」,本錢雄后,鎮日就是四處張羅吃的。她還強調這間私廚一秊只開放一次還是兩次電話訂位,之后就得碰運氣,時不時打電話去問是否有人因故取消而有空位。她就是那個時不時打電話去問的人,因為是私廚,只有兩桌,一桌可以八到十人(其寔兩人也成,只是收八人起跳的費用而已)。她要我去湊人數,她原本就有口袋名單──我這麼赤貧,自然不在她的名單之內──但因為時間過於臨時,所以要我我人來貼補。我問了問,一下湊到連我在內的六人。因此成功跑去一探這大大有名的私廚! 用料很寔在,服務很親切,主人廚師最后解釋說明用餐的一切很真誠。至於口味和分量,有點畫龍還需點睛的小遺憾。又,如果你在意CP值,那麼真的不需要拼命打電話來定位。再,如果你喜歡用餐除了美食之外,還聽點主人家娓娓道來的心路歷程和溫情感受,那你真適合來此一探究竟。 以上是我當初很節略的心得。說白了,一個人費用1800,我不覺得有那份美味,以及食物帶給我的感動。本以為是自己窮酸眼界窄,端不上檯面,不過同去的有真正五星級飯店的二老闆,也有其採購經理,他們可不是沒見過世面的角色。會后彼此聊一聊,都有種失落感。他們專程从外縣市驅車而來用餐,難得遇到他們,一人帶了一碗樂業麵線。在他們返家之后,有人告訴我,還不如吃那已經涼了再回火的麵線!當然這也言過其寔,再怎麼樣,都不可能不如一碗當時才55元的麵線。而是那份餐飲真的沒有那份價值,但是其它的氣氛,或是它所要營造出來的氛圍,的確會吸引台北許許多多的「偽布雅喬亞階級」,或是偉伯倫筆下的「有閒階級」──我怎麼這麼政治不正確?哈哈哈。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小丼作 文山 歇業

小丼作 文山 木新路也落在日常吃飯範圍之內,就算不是覓食,也會因為晃蕩經過發現沒見過的店面,是種完全不需要靠 Google Map 就會注意到的。 記憶中是對年輕人開的店,店內也算整潔與清爽,沒有過多不必要的擺設,就簡簡單單的桌也之類的而已。菜單上品項也簡單,沒有選擇困擾的問題。 吃了之後,也覺得就是覺得一般般,離開之後似乎就想不起甚麼可以標榜之處?有種應該屬於適合女性來吃的味道。雖然離我距離不遠,但就是沒有吃了之後想再試試不同口味的念頭。縱使經過時依然注意它還在那,但腦中全然沒有吸引我再去看看是否更新品項之類的想法。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Dini媽媽.麵 新店

Dini媽媽.麵 新店

這家店原本是開在中正路某家店前的騎樓位置,就是個小攤位,而且只占據騎樓的二分之一位置,另外一端業主還租給另外一攤──可見新店中正路上中午時間有多競爭,那裏的工業區中午用餐時間跟牢籠放出來的囚犯似地,幾乎都是同一時間出來擠。當時小小的攤位,就因為口味與價格的雙重優勢,生意好到往往都得排隊等上一段時間。

後來發現突然消失了,還覺得奇怪,畢竟它生意這麼好,不會是因為做不下去而消失的。直到有天經過大豐路時,發現這熟悉的名稱,還在想真是這家嗎?走進去一探究竟時,看到老闆娘就知道是她了。她來自印尼,嫁來台灣,但我看起來覺得她像是華裔的後代,這家店的報導好像還出現在新住民的輔導或小事故的報導之上?

這家的口味很有趣,當然我不覺得是印尼風味。也吃過印尼人開的小店,味道和她的並不一致,但是這家的口味也不那麼台灣,就是種有點混雜的口味,但是味道還算過得去。其實就是左右附近吃的簡單一頓的小店家,不會太要求。不過,店家用料算是實誠,不會亂七八糟的,價格也實惠,所以生意就算是個正常。它有印尼炒麵,我也不覺得這是印尼口味,但真的不像我吃過的中式或台式炒麵(台式小攤賣的炒麵往往都沒真的炒過),不會形容的不一樣,但是還可以吃;最妙的是可以像是搭配便當一樣,選擇三樣配菜,變成一份便當。它的台式乾麵除了給很多鹵肉燥之外,還有紅燒肉片,最好的是還有青菜;這碗麵倒是很夠台味,但比起許多乾意麵來說,豐富了許多。

就是家很巷弄的實誠小店,適合住在周遭百米距離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NSZje6vqmibcEpra9nGcmJLYSQmAVz6fq7x41PhZ241TkDATS1RBFy83TbunzQVsl&id=100064729897414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勃固小吃店 中和

勃固小吃店 中和

華新街這一帶是很有趣的地段,與該街交錯的巷弄是個市場,若是周末早上來逛這個市場時,那裡面可真是讓你體驗啥是摩肩擦踵的意義。然後整個附近的區域內滿布著中南半島北部的風情,雖然不能像是當初在翻《被隱藏的中國》中提到西南地區時,那種少數民族的多樣和異域風情的奇趣,但總也還保留了這些老社群的某些特質;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母系社會的呈現,總是見到女性為主在操持店務,男性多半是打醬油式進出協力。更多見的就是有點年紀的男性們,坐在供應著茶品的店家門口騎樓下的座位,在那抽著菸,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這是我最常見的畫面,與書中的印象頗能對照。

這家店也是這種景象,總是老闆娘忙裡忙外,感覺沒有了她,一處不成事的模樣,我覺得甚有意思。來過這家店好幾回,絕大多數都是選擇外帶,很少內用。原因也很簡單,門口抽菸的老頭絡繹不絕,那菸味總是毫不客氣地往內飄送;此外,這間店整體乾淨度不算好,談不上髒,就是陳舊中有種不甚整潔的感受。

很難得在店內吃一回,也無例外地總是點個咖哩羊與咖哩牛。它這牛羊要不是用的部位不一,切的形狀不同,那同一個色調,不仔細看還真分不出哪個是哪個;畢竟它這咖哩醬汁的調味都是一樣的。這家的咖哩口味是偏印度口味的,香料味比較強,醬汁也比較濃稠──跟泰國或越南都會加入奶製品的口味又不一樣了。此外,它還有點辣度,那紅油不單是調色出來的香氣而已。還有個特點就是店家自調的魚露汁,除了有點過鹹之外,那份滋味蘸點小黃瓜片,確實很有風味。






初篇:http://bit.ly/3i4JXmC
貳篇:http://bit.ly/3Cn5YEg (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