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林老師蕃茄牛肉麵 文山

林老師蕃茄牛肉麵 文山 受到朋友的蠱惑買了這本書,在取書之後正巧來到這吃碗牛肉麵,配著介紹牛肉之於朝鮮的故事。 來這的次數也算是不少了?一來算是習慣它的某些口味,更重要的一點是乾淨。在外食的過程中有些能講究,有些是難以追求的。美味與否這是很純然的主觀感受,每個人差異極大,這都沒毛病。但是,對食材與環境的要求,那就是有標準可以依循的了。 因為在這混得久,見過店家對食材清洗的用心與要求,自然就更加放心。其實也不用你看過他們洗菜的方式,吃過它家的時蔬,一入口你就能理解甚麼是洗過,而且是洗乾淨的蔬菜。那真的是全然兩個味──很多店家能洗就算不錯了的,我在台大後門那見過直接很有名的水餃店,在路邊拿水龍頭對著一籠高麗菜沖一沖,就開剁切菜了。 不是為了追求長命百歲,才覺得洗菜是門事;畢竟要講究去除農藥殘留,我想那是天方夜譚。不過,洗過和用心洗的菜與肉,味道就是兩味。我也只是為了那個乾淨的口感而來! 另外,店家又開始放暑假了,這次更是因為疫情的緣故而提早兩周之久;每回都是跨度達三個月,然後寒假野放。這真的是我見過最任性的店家了!





月珍香 三峽

月珍香 三峽 老友力薦的第二家在地吃食就是這家。它位於傳統公有市場的二樓,從某個入口尋台階走上去就步入眼簾。這個改建過的市場二樓,整理得算是乾淨許多,每個攤位更像是過去的光華商場的模樣,只是沒那麼擁擠,同時也無過多的貨物食品堆積後的氣味。一樓還是傳統的魚肉菜的部分,外圍四周也是賣菜蔬果雞鴨魚肉的攤商店家,凌亂與不潔程度算是可以接受。 同學一再交代要買瘦細一點、不要買過大的大腸圈,而且因為生意很好,有時候會只剩下又粗又大的;同學的說法是粗的更大腸的氣味,洗得還不夠乾淨。還好到的時間並沒有太晚,還有些不會很粗肥的大腸圈可挑選。反正是稱斤論兩在賣,肥瘦可以自己挑選,當然沒交代的話,就由老闆自己抓了。 買回去之後,微波爐稍稍加熱之後,回火後那股氣味就顯得更明顯一些。但是,整體味道是很傳統的。糯米的部分煮得也相當不錯,不會過度濕軟,彈性還維持著。是真的腸衣做成的,而非化學合成可食用品,那味道與口感是跟夜市攤販那種截然不同。覺得最大差異就是口感,腸衣咬斷的口感完全不同。缺點就是兩頭打結的地方,打結的點,那味道嘗起來就不是那麼優秀了。哈哈哈


福美軒餅舖 三峽

福美軒餅舖 三峽 陪外地來的朋友去三峽走走。其實所謂的「三峽老街」真沒有太多可逛的意思,對於在地人來說,老街比較像是個噱頭,吸引外地客進入三峽消費的打卡點而已──畢竟整條街都修整得頭,除了磚牆顏色像是百年前舊的景象外,其它就像是嶄新的商衢。我看過復刻最可怕的版本卻是北京正陽門外的前門大街,那只能遠遠的拍照,彷彿回到民國初年假裝很乾淨的北平,等到走近一看,那牆、那路、那招牌、那裝潢,新到讓人膽寒與心寒。 大學老友是地地道道的在地人,應該至少在這生活了幾代人,對這是再熟悉不過了。我第一次在同學家過夜,也是一行十多人,受邀去三峽體驗當地的大拜拜活動,也是最後一次吃這種地方大拜拜。到了三峽之後,經過他老家,打了電話給他。只是為了要問,到底三峽金牛角要買哪一家?畢竟網路上這名稱實在太氾濫了,不是吹噓自己是首創,就是標榜自己是唯一之類的,就像所謂後來的宜蘭餅,以及以前的太陽餅般。 老友指定這家,還在電話中一再交代,我都說知道名字了,可以靠Google導航走過去,還是很堅持地要詳細說明走麼走過去,因為它廁身在三峽的傳統市場之中,走過去一下子就錯過了;加上店門口租給其它攤商,招牌或告示都因為騎樓昏暗更加難以注視。 雖然對於麵食很有興致,但知道這奶油味太重,必非特別喜歡,因此只買了五個,算是嘗嘗味道。掰開吃了角的部分,那奶油味道確實相當濃厚,要比之前吃過的連鎖店都濃厚。麵的嚼勁也不壞,那種勁道算是好的,不會有過多的粉狀感。整個說來,老友所說的沒錯,本地人愛吃的口味往往與網紅店是不一樣的,問問在地人才是上策。其實在購買的過程中,發現也不少人跟我一樣,是專門按圖索驥而來。




厚道飲食店 鶯歌

厚道飲食店 鶯歌 離開三峽之後,前往開車只需幾分鐘的鶯歌陶瓷老街。來這主要就是陪朋友來此採購些簡單的餐飲用具,這有著許多販售日常廚房餐廳用品的店,也有許多一看即知非常高檔的藝品店──裝潢的檔次高級到我不願意走進去,深怕一個不小心就像「瓷器店內的公牛」,搞砸一件大概就得當褲子了? 周末的鶯歌陶瓷老街上人潮著實不少,就算當時有著疫情衝擊,停車場外依然排著隊伍。老街上幾乎沒有甚麼簡單食物的店家,有幾家應該像是西式餐食的,但中式口味的,這似乎是一百零一個選擇。門口那大排長龍是難以想像,拿了號碼牌之後還要等上半個小時。已經不小的門面了,都無法很快消化人潮,可見生意好到不像話。在種近乎別無選擇下,也只能排隊等候吃這家在三鶯地區開著連鎖的店家(在三峽祖師廟旁也開著規模還不小的一家呢。) 只能說不論是排骨飯或排骨麵,只有排骨本身還有點水準,其它無論是配菜或麵、飯,那簡直都是個悲劇。都是現成隨便亂弄的配菜,比一般自助餐的還要難吃。妥妥在這宰觀光客的!真正一種沒了張屠戶,就得吃帶毛豬的悲哀。





What I ate: Lilli's Mill 酸種麵包 Sourdough Bread

What I ate: Lilli's Mill 酸種麵包 Sourdough Bread 在厚道門口排隊等著的時候,見到個麵包行動餐車也在這等著,只是它是在等著客人上來光顧。 在台北見過不少流動餐車,總覺得每台餐車都挺有意思的,有著自己的特色餐點,主人家也是有著自己的個性才能維繫,甚至是相當知名。但純麵包車,還是第一次見到,而且還是半自動的腳踏車。 鶯歌那天有點涼意,但似乎也沒這老法所穿那麼包裹厚重地那麼冷,我還穿著短褲出門,或許他得站在那吹風,所以裹得頗為嚴實,應該是我當天所見穿得最周密完整的人了。 雖然等等就要吃午餐了,見到麵包還是忍不住,買了佛卡夏和原味的。因為特別討厭穀物或堅果類麵包,我實在不懂明明搭配之後口感極差,為何為了假養生之名,要把麵包搞得變難吃呢?買了之後,並沒有立刻開幹,而是等到回家之後,完全不餓的條件下才吃,以免肚子餓影響了口感。 果然這酸種麵包發酵得很不錯,外皮烤得一看就像樣,吃起來也是很有水平,沒有回火的情況下,酥脆的程度與口感依然很好。雖然不是那種喀滋喀滋的嘣脆口感,不過一咬下去還是很明顯的酥脆口感。內部麵團味道也很純正,有嚼勁。這是個值得回購的麵包!老闆是個法國人,跟台灣女生結婚了,搬來台灣。搞不清楚到底是誰在做麵包就是了,但一周出門擺攤的時間只有周末在老街上,起碼開門做生意的方式挺法國的──這不是價值判斷好壞的事,而是經濟取捨的差異,是生活態度的不同而已。 吃過這回之後,透過Line訂過兩回。我還是喜歡吃當天出爐的麵包,雖然冷凍回烤的口感也不會糟。這是去年最後一個月的事,今年暑假左右想再訂個麵包時,得知他們停業了,要回法國。生活就是這麼一回事,像吃麵包一樣,能吃的時候就吃,沒得吃就吃別的吧。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羅東帝一石頭火鍋 宜蘭羅東

羅東帝一石頭火鍋 宜蘭羅東

自以為已經脫離了火鍋的範疇,近十年來吃火的次數大概一隻手去數,都還有得找。也沒想到還會在羅東小鎮上吃同一家火鍋吃到兩回?小時候吃火鍋都是在家裡,直到大學之後才在外面開始吃火鍋,而且都是吃那種麻辣鍋。 大老闆不知為何請客,在冬天約來吃這個,氣溫倒也合適。其他人對這家都是熟門熟路,甚至還認識第二代老闆?我則是鄉巴佬,即便是就在我家旁邊的店,而且一開幾十年的,我之前還真不知道。 這家不是吃到飽的店,但與那些單品高單價的火鍋又不盡相同,我認為基本上還是走個實惠路線。雖說這家店在本地人間有點名氣吧?我無從與其它店家比較,畢竟除了這家火鍋店之外,我在羅東沒吃過其它的店,甚至連哪有火鍋店都沒注意過──寫食記Google地址時,這才發現在我老家方圓百公尺內,居然開了三家火鍋店?我真是個地方鄉巴佬。單就簡單口味來說,算是過得去。它有肉品是要點再稍微熱炒過,有了點味道之後再加入鍋內煮的,這可能與大多數的火鍋店不同吧?此外,就是人均價格應該也是落在400左右,即便是在小鎮上應該也不算貴。




ca:san烘培坊 羅東 和高中同學閒聊中,她表示喜歡吃麵包。說到麵包,我的興致就來了!畢竟我是極愛吃麵包的,無論是晚市擺攤那種極其便宜的麵包,抑或很傳統的台式麵包,甚至是強調一堆有的沒有的歐式麵包,我達到了來者不拒的程度。 同學告訴我這家兩回了,Google地址之後才發現離老家非常的近,沒想到在羅東比較偏僻的地方也會開著麵包店?同學還說這家麵包和另外一間「馬禾軒」,是她會去買的。不過,之前吃過馬禾軒之後,對於羅東這種新穎的麵包店便有了些刻板印象。哈哈哈~ 那是匆匆來到這,剩下的品項已經不多,店家似乎主力放在客戶預訂──這實在讓我感到太訝異了!沒想到羅東這種破地方,居然麵包都也需要來這套。 店內很乾淨,其實裡裡外外都感覺頗乾淨。也能直接見到廚房的部分,這沒有點維持整潔乾淨的意願與能力,是不可能的。畢竟,糖與麵粉之類是蟑螂老鼠的最愛。 買了個蔬菜佛卡夏。我只能說以配料而言,這個價格給的配料那真是多,上面滿布著各種蔬菜,多到讓我懷疑這是我吃過與認知的佛卡夏。但是除了這點之外,那個麵皮像是在吃腐屍,又軟又塌;此外,調味也著實不優秀──不是,維持原味就是一切,或是「真」食物。 有時覺得鄉下地方這類店著實很有點意思,包裝或說法是門學問。我想會自己做麵包的媽媽一定不到1%,在這個年頭,還有自己在家做麵包的媽媽能到1‰應該都算奇蹟了?其實最吸引我的反而是門口的多肉植物,哈哈哈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What I ate: Panettone

What I ate: Panettone 對於甜點或蛋糕,我的經驗和喜好都很侷限,但是對於 Panettone 卻有種特別的愛好!小時候自然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是啥玩意兒,只會吃過台式麵包店仿製的所謂水果塔。但其實裡面根本無水果可言,至多就是有點都已經沉底,而非均於散佈其中的葡萄乾。也許是因為喜歡葡萄乾,所以才偏好這個吃起來像是蛋糕的贗品? 這些年才知道原來這個東西有個舶來品「原型」,更沒想到是來自義大利。土包子大開眼界之後,總是矯枉過正,跟著聖誕節前夕也會買一兩個吃吃。但是不論是大賣場買來的,還是專賣店訂製的,每個個頭大小都像是人頭大小左右的。本著不受節制的個性,也不在乎熱量等因素,只要一開吃,定是一口氣吃完一整顆;每每吃完之後,又覺得膩口,有種齁甜的難受。 朋友有日送給我四個迷你版的 Panettone,而且還各自有獨特的口味──其實吃過之後,每種特色的口味差異真不大,那個水果發酵後的味道還是強過其它添加物;說到底,我其實也不在意它到底要主打啥口味──最重要的是,這個大小合宜;不論是飯前、飯後當點心,抑或半夜當個塞牙縫的消夜,分量正好。


金車小館 松山

金車小館 松山 在回想起這家小館並去回味之後沒多久,也就不到一個月內,下班稍微繞道經過時,又嘴饞跑去吃了一回。 要強調這家真的不是甚麼了不起的口味。單純以手藝或口味來說,就是比快炒店的水平要好,不是那種學了點中餐作法,之後就出來隨便應付給客人。但是,吃到口味與食材之後,埋單時看到那總帳,這點錢真的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老師傅的廚藝也不是那種菜系下的專攻一門,也不可能樣樣菜上來都覺得厲害──真要這樣,那價格也就遠遠不是目前這樣了──起碼前後相隔在20多年的歲月中,那味道都沒有走精的狀況,倒是隨著大眾吃得沒那麼眾口味下,鹽的份量確實比以前少了些。 這家其實真不適合當「招待」的點,畢竟內用環境不宜請客,但是如果是跟真的熟朋友,自己帶點酒,來這吃菜、喝酒,以及聊天,那這的環境著實很舒坦,一種吃開心、吃味道的地方。若不是因為這是吃合菜,不適合我一個人用餐,我肯定會很常去。單單衝著這尾豆瓣魚(雖然不夠地道,且用吳郭魚,土味重了點),就那些酌料,我應該就可以嗑化三碗白米飯!如果老闆願意幫我再回鍋炒點豆腐,那就太美了。這樣應該又可以再添兩碗飯?哈哈哈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華銀前紅豆餅 中正

華銀前紅豆餅 中正 還在讀大學時,我覺得火車站附近是極其鬧熱的,四通八達的交通因素帶來在此匯流的通勤人潮,還有補習班的學生,加上準備各類公職或執照的人,都擠在這狹窄的城中區──我其實比較喜歡這個旧區名,很能體現時代的脈絡感,即便台北市重心不斷東移,或是多中心,但這始終還是某種無法替代的區域特性。畢竟,總統府還在這附近。 過去常來這,一方面是來這搭車,二來是去書店晃晃。當時書店確實彙集在重慶南路上的左側,一整排走過去,主打啥特色的書店都有。很可以消磨好幾個小時的時光,而且附近的吃食又多。 這攤存在了幾十年,老闆現在都有點歲數了。它的位置一直都在這附近,華南銀行門口前的攤位,會流動,可能多多少少要躲避警察吧?我不相信他有攤販執照──看樣子華南銀行也沒為難門口的幾個流動攤販。 雖然不愛吃甜品,但紅豆餅是屬於少數會吃的甜點之一,應該是因為紅豆的緣故?每每喝紅豆或花生湯,其實都是喝完湯之後,留了一堆花生或紅豆在碗內,確實有點浪費食物。這些年純紅豆的車輪餅/紅豆餅是愈來愈少,時常會摻入大豆,而那口感我就不怎麼喜歡了。這攤幾十年的價格都是相當便宜的,而且全用紅豆。雖然個頭沒有很大,現在很流行把這搞得很厚實,鼓起來像是女生拳頭大小般,我也不喜歡。這個東西我還是偏好小個頭,一口頂多塞一個,吃起來也不噎著,這樣剛剛好。還有,老闆不會把紅豆餡給煮得過甜,還能有紅豆香。因此騎車經過時,總會停下來買兩個吃吃,倒也不是多好這一口,單純吃個原始味道的懷舊感。





What I saw: 松林書局

What I saw: 松林書局

背時: 有日來到牯嶺街這買東西,正好在這家店的左近。停在對面看了它有幾分鐘,才想到我還真沒來過這條街上知名的舊書店看看過。 對於牯嶺街,過去住在西藏路時,那是得經常騎車經過這,但也就僅限於騎車經過而已。再來所知道這條街就是那知名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看過電影,也看過小說,但也就侷限於此了。之後,有次聽李敖說過他在這淘寶過,在買舊書的過程中,看到米芾的部分真跡,不是整幅字,只有部分一角落。不管怎麼說,那也是宋朝的紙保存到現在,誠屬不易──但首先得識字不說,更難的是得識貨。 我這俗人自然不做這種春秋大夢,淘寶?路上不要被三寶給撞著,那就算是有燒香了。 進去看看時,發現堆滿了舊書,部分甚至都被火燒過的痕跡,而且極其明顯。四處張望著,就隨意看看。第二代老闆走過來,問著我安全帽上的東西是否在錄影。我告訴他,拔掉電源了,只是因為進來隨便看看,就沒摘下安全帽了。未忖,他說禁止拍照,我好奇問著為何會禁止拍照?他說,有人來拍書的內容,拍完不買就走了,還是大學教授。我著實不太敢相信,這間二手書店的書就算有寶,如果識貨者只要內容,而對本身沒啥興趣。又怎麼會採取偷拍的模式呢?只是隨口應付一句,真的啊?他信誓旦旦地說,就是有人只拍內容。對我而言,這實在太有趣了,因為我確實看到很多真的不可能值錢的二手書,說要拍書中內容,有點匪夷所思了。 感覺這種背時的書局還能存在,總是會有其特別理由的,但我想不缺錢是很重要的因素。

湯圓妹現烤甜甜圈 文山 歇業

湯圓妹現烤甜甜圈 文山 歇業 這家店開張後根本沒注意過,畢竟辛亥路過了七段之後,不管開甚麼店家,生意都難以為繼太久。幾個店面總是來來去去的,很多在根本記不住店名之前,就看到又在施工改換門庭。 之所以知道它,是因為看到店家在木柵社團貼文。頭一兩篇也沒特別留心,因為看到是甜甜圈,更是直接滑過。又有一日,看到寫著試營運的貼文,還表示全都訂光了。我心想,木柵人實在太有愛了,這種東西都能搶光?去Google之後,才發現是連鎖加盟的,這……有搶訂的必要嗎?哈哈哈。 有天正巧經過,見到店門口沒人,於是停下來準備買一個。正看好品項要點時,才發現老闆在旁抽著菸回來了,表示要現烤現做,等一下。當下看到那抽菸後不洗的手,我就想走人。 果不其然,極為普通的加工產品,批來麵團,加熱抹醬。就完了……嗯,吃了這次也完了。很難理解這樣都能做到有加盟?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公公小館 新店/公公小館壹號店 松山

公公小館 新店/公公小館壹號店 松山 這家店之前開在新店,那時我就還滿喜歡去吃的。那時是個空間不大的小麵館,也可以吃個魚頭火鍋,只是要先預訂而已。不過,它的基本盤,也就是固定提供的麵飯與滷菜與小菜,一直都是很有點水平的。頂多就是吃到不怎麼合你口味的,但不會有吃到雷的感受,因此那時還算常去的。 之後先是突然發現它歇業了,也不知緣由,還在想少了一個點可以吃碗麵(其實我最喜歡它的梅乾菜燒肉的飯,雖然也有搭配麵,但總覺得梅乾菜燒五花肉之後,還是配飯的口感最佳。)隔了好一陣子,在網路上亂逛,才發現它搬到北市,但光看到在敦化北路,就覺得離我太遠,而沒動力前往。直到某日去吃「金車小館」,發現兩家店相距只有十來米的距離,才想這樣一定要抓時間來這吃看看。 有日下班時間刻意繞來敦北,來吃看看味道是否依舊。點了碗之前必吃的梅乾菜肉飯,又多點炸醬麵與水餃。它的辣椒以前就做得不錯,這回肯定也試了。 梅乾菜肉飯味道大致上跟以前無異,還是像過去那樣簡單的搭配;除了梅乾菜肉之外,滷蛋與豆乾,還有燙青菜,其實很簡單的組合。不過,感覺梅乾菜沒有過去燒得那麼重口,相對比較清淡些;還有就是米飯也比過去軟一點,以前是我特別偏好的硬口,似乎有點夾生感。水餃味道還不壞,內餡調味已經足夠,不需要再加醬油,但是配上辣椒與醋,對我而言那是絕對必須。 正巧那天遇到一桌外省人的起碼是第三代人,大概就是卅多快四十的模樣吧?操持著國台語夾雜的「國罵」,說話嗓門還特別大,內容特別的不堪,但其態度又與八加九其實毫無軒輊之分。時不時就談起我爺爺當年如何、如何,我爸爸那時怎樣、怎樣,讓我想起《雍正王朝》中那些落敗的旗人子弟,除了到酒館茶樓去遛鳥、喝茶、看戲,最重要的是去那彼此抱團、取暖、吹牛──跟那些上電視去自吹自擂過去混兄弟的外省人,現在又當起敵對群體在台打手般的內賊,也無啥區隔。難怪他們會被主體群眾瞧不起,「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押韻」。






Brusa卡尼思脆莉

Brusa卡尼思脆莉 年底到了,又是個吃 Panettone 的季節?這一傢伙是去年十二月初收到的。到了快聖誕節前,可以見到這麵包(我也不知道這到底算是麵包,還是蛋糕?)出沒了。去年見到知名的美食記者還辦了一場規模不小的活動,來了有個十來家賣此商品的活動,從進口到國內自製的都有,其中還吃過兩家品牌的模樣?我覺得這原本是算相對小眾的市場,似乎隨著資本市場的運作與炒作,好像開始熱門起來了? 當然這種應節的商品,在家樂福或大潤發之類的賣場,都可以見到堆成小山般的陳列。本著愛吃麵食的習性,之前幾年都會等到節過了之後,才去買剩的便宜貨──反正沒信仰又不過節,沒必要湊那個熱鬧,等過了再買,沒了節慶的哄抬,價格有時只有半價。反正這東西保存期限很長、很耐放,目的只是為了吃,那就撿這漏即可。 但是,收到知名品牌的 Panettone 總是有些不同,就一如大家都賣台是蔥花或紅豆麵包這種最普遍的產品,各家口味就是會有些許差異,更何況這個單價相對高出許多倍的產品?在家樂福或大潤發買來的 Panettone,吃起來的口感會比較乾一些,沒有那種捏撕下來時的濕潤感,同時裡面的果乾發酵香氣也相對差很多,自然果乾的比例也少了相當多。而且口味通常只有一兩款,多是果乾上的差異。 這不是第一次吃 Brusa 這牌子的 Panettone,兩次口味並不相同。這家的果香與發酵香味頗足,算是相當明顯,捏撕下去也可以感到那種奇特的濕潤感,跟歐洲麵包完全不一樣的手感──吃起來就是有種特別黏手,但又不到果醬或糖霜般的程度。我覺得這東西最好吃的緣故,對我來說不像甜點那樣吃了會齁甜的膩人。而且是吃麵包的感覺,其實這東西熱量高、體積大,我還是每次都是一次就幹完它,而且都有種意猶未竟之感。

續篇:http://bit.ly/3G696Xo (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