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What I saw: 百萬金臂

百萬金臂,My Ass!!! 片名算是見證一部翻譯很爛的案例。 看了部棒球電影「百萬金臂」(Bulls Durham),因為主角是 Kevin Costner,加上又是以棒球為主題,而且在HBO上播出沒廣告,所以選擇看完整片。私忖他應該是很鍾情于棒球,所以不只拍了這部片?不過卻是他3部以棒球為主軸的第一部電影,此部是在1988年時上映的;另外「夢幻成真」(Field of Dreams) 則是隔年問世;再來就是「往日柔情」(For Love of the Game),則又相隔了10年之久。 雖然這不是三部曲(trilogy)式的電影,但是我全看過了,不過順序剛好是倒過來看的。簡單的心得是:以電影手法而言,最成功的應該是最後一部;以內容而言,最有深刻省思和反饋的是中間這部;最灑狗血又缺乏張力的就是第一部了。還好是最後看的一部! 這片選角女主角和男配角都讓人相當吐血。女主角在片中是個對棒球選手有著傳統球探般觀察技巧和各式教練分析能力的角色,同時還是喜歡詩詞的兼職高中作文老師。關於這點我覺得說得過去,畢竟在這發展百年的美國運動中這絕對是有可能的。不過因為這個女主角每季都會挑選一個有潛力的小聯盟──而杜漢公牛隊 Durham Bulls 已經是隻3A級的球隊,可不是啥高階1A或是2A等級──選手談戀愛,被她看上的都會是潛力股,都能上到大聯盟。這點我也沒有意見,畢竟這種內在素質的東西,編劇和導演想編派給誰就邊派給誰的,他們想把這種能力給一隻狗都行!不過因為戲中她是隻「花」,表示應該有某種程度的外貌能吸引幾乎只有男性的棒球世界裡所有年齡層。可是,卻是用了當年實際年齡已經高達42歲的 Susan Sarandon,甚至男主角當年都還小她7歲。也就是如果35歲還在打小聯盟,在當年那實在是件很神奇又很糟糕的事;雖然戲中他登錄過大聯盟21天。畢竟這故事背景和 Denis Quaid 在「心靈投手」(The Rookie) 中飾演一名35歲還對大聯盟懷抱夢想主角的真實故事改編很不一樣,不是真實故事改編──他詮釋 Jimmy Morris 在35歲還是「兼職」高中棒球校隊教練,為了鼓勵學生打賭而參加坦帕灣魔鬼魚隊的選秀,最後成為近30年以來大聯盟最老的菜鳥(rookie)選手。 男配角是「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的主角之一 Tim Robbins,當年剛好30歲,不管怎麼化妝和掩飾,都難以遮掩實際年齡;當然更不要提男女主角的超齡。除了 Tim Robbins 在戲中表現不嘉之外,他也許有著明星的臉龐和超高的體格,但是完全沒有戲中那狂野不羈,無法自我駕馭情緒和控球,空有既年輕又極具天賦的天生投手該有的特質和感覺;當然也就無法詮釋那種驕傲和放蕩,還兼具腦袋空無一物的天才球員。題外話,片中他是名已經昇到了3A,卻是一個空有球速毫無控球能力的丟球手臂!在沒有經過男女主角雙重調教之前的每場比賽都是能有著幾乎是同樣多的保送數、三振數和暴投數;時不時暴投還可以砸中場邊的吉祥物,這實在是太離經了,似乎把觀眾都當做不看棒球的人?就算他有 Nolan Ryan 一樣的球速,以這樣離譜的控球能力,也難以一路從1A昇到3A吧? 或許你可以說這是電影,但是基於真實生活中會出現的運動為背景,而且還要達到全球最高水平的殿堂,總是不該有這樣鬼扯的劇情。 Kevin Costner 卻要扮演能夠導引這投手的心靈捕手和球場專屬捕手的雙重角色,片中卻又缺乏那種詼諧與機鋒。而反應現實面時,也就是當 Tim Robbins 被叫上大聯盟之后,他的階段性任務也就隨之結束,隨之被球團給釋出,這又缺乏能夠達到的深度和殘酷感。 就電影選角而言,就已經把現實年齡和片中角色該有的年齡層整整加上一個世代。更別提不夠深刻的劇情鋪陳與描述,最後只看到美國片中很喜歡的皆大歡喜的愛情結局:女主角不再繼續尋找青春的肉體,男主角也離開流浪的小聯盟球員生涯而轉為教練──這就是一部「芭樂」級美國電影該有的必要元素。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榕樹下小吃店 三峽

榕樹下小吃店 三峽

有日不知怎麼突然跑來三峽看看,應該是去瞅瞅三峽老街吧?都逛完之後,打給資深在地地主的大學同學,當表明我人在三峽問他哪家小店是本地人推薦的時候,他第一句趕緊先說:不早點說,我人在北市(這暗示很明顯了,哈哈。)我說我只是要問問你哪家你們本地人會去吃的東西而已,吃完我就要搭車回台北了。他又緊接著說:你等等我,我等一下要回三峽了(等到你我看直接是等晚餐都不一定能等到啊?哈哈)。我趕緊要他別廢話,直接報我一家店,我吃完就滾蛋。他終於放心說了一家店了!哈哈。
他告訴我這家店,還特別申明店家已經不在榕樹下了,以前確實是在樹腳下的小攤。靠著 Google Map 找到這家店,我心想,我是徒步而來,你就不能找家近一點的嗎?非要找個已經飢腸轆轆下還要走個20分鐘以上的點給我。他也說店家不太注重衛生,雖然已經是店面了。到了現場一看,的確是如此。很多旧式小攤即便是轉換門庭有了店面,昔日攤販式的作為還是會跟著移轉。 點了一碗切仔麵和紅燒肉。吃了一口湯之後,就知道為何是老店,那個不少味精味的湯頭,加上鹽量也不低,真的是小時候常見的味道。以目前台灣人口味習慣稍微清淡些而言,這味道就過重了,但是很有種時光倒流感的味道。說好吃,那是談不上,就是個過去味道而已,一如很多小鎮都有類似維持著老旧口味的小攤。至於那個紅燒肉就不趕工為了,油膩到一個境界,見到端盤子人的手指上的油與肉油有種相互輝映之色,似乎他們時常彼此水乳交融啊!哈哈哈~ PS 其實我同學是好東道,上述純粹挖苦他而已。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a84EzdeDFrUZK8G9tgdPRM3YCYgUL4o6FKkufxiThch8Zm3VaW9mAqLTcfGPMd7el&id=1912740012343885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What I saw: Rango!!!

What I saw: Rango!!!

週日上午亂轉電影台時看到 HBO 已經播了快一半的 Rango「飆風雷哥」。以前看過預告片,印象中是個極端胡鬧周星馳式的西部電影而已?

看了一半而已,但我想這是這幾年看過最有「笑果」的動畫片了。雖是動畫,但是內容、隱藏的主題和腳本對話卻不是針對兒童了,反而比較成人。

動畫整體呈現西部風景時感覺比較像是西部片才會看到的景緻,連放長鏡頭的處理都很有西部片的風格,將電影中常見的西部畫面給予最嘉的動畫效果,而又無過度虛擬和卡通感。若和卡通化的 Wild Wild West「飆風戰警」相比,那麼全是動畫處理的 Rango 在對白和故事性上顯得更具有戲劇性和多一點深度。

此外,將西部沙漠的動物和現實人類開發的掛鉤有種荒謬和真實同時不斷相互交雜和堆疊的滑稽感,加上對白的白癡和戲謔程度讓我不斷大笑。在透過動物選角的特色和動畫慣有的誇大化下的呈現,又能將西部小鎮的荒涼與衰落融入環境的破化,配合西部片固定僵化形式該有的英雄和壞蛋和選角的結合,荒謬感十足!

另外一個特點是「配樂」,十分到位的音樂搭配,除了西部片該有的基本風格之外,該有特效或是黑色喜劇的地方都有相對合宜的配樂,難得有部電影可以讓配樂的部分如此搶戲。每回那四隻老墨裝扮的貓頭鷹出場彈奏配樂,透過反差和預告總是會讓我想笑和看好戲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