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咖哩金三角 新北中和 歇業

咖哩金三角 新北中和 歇業 這是我剛發現奇妙的華新街時,最初期必然會去的攤位。那時對於這條街的看法與現在有所不同,當初覺得這條街上讓我看得眼花撩亂,一種店家多到不知道該吃哪家才好的感覺。走完其中一側之後,在眾多選項中似乎沒能找到一槍斃命的選項;但是又發現對面一排還有很多店家似乎也十分有趣又暗藏驚奇感。 這攤就是當時在亂走時看到的,雖然喜歡吃咖哩,但是對於滿是馬鈴薯泥,缺乏其它蛋白質的咖哩餃卻是興趣缺缺。當時見到賣好幾種不一樣的東西,產生了好奇,想說能有啥奇妙的滋味? 第一次吃只買了咖哩餃,那剛炸起鍋的味道真的不是蓋的,外皮酥脆的程度搭配內餡軟糯的口感,還有咖哩醬綜合調味的熱香味,在路邊立刻海嗑起來,立馬追加一個。它還有些炸其它蔬菜的,印象中有櫛瓜和洋蔥,但口味都不如咖哩餃來得厲害。 老闆是來自泰國的華僑,就是以前撤退的國軍後裔。在台灣住了幾十年,口音還是有點鄉談的特色,但不明顯了。幾次邊吃邊等的過程中,和他閒聊泰北過去的狀況,以及他剛來台灣時國語說得不好受到歧視、遭騙與欺負等等,從他口中會見到不一樣外國人眼中的台灣。和他聊天覺得很有意思,像是看深度旅遊節目或紀錄片中的受訪者,有著一肚皮的辛酸與歡喜要倒。 之前每回去必買它的咖哩餃,他曾跟我提過好吃的秘訣,但我居然忘了!再去華新街一年多之後,突然之間發現它竟然歇業了。跟隔壁店家打聽,才知道有事回到泰國,但再也沒能在這條街上看到這攤了。殘念!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金孔雀緬式小吃 新北中和

金孔雀緬式小吃 新北中和 這是我剛發現奇妙的華新街時,最初期會去的店。那時對於這條街的看法與現在有所不同,當初覺得這條街上讓我看得眼花撩亂,一種店家多到不知道該吃哪家才好的感覺。走完其中一側之後,在眾多選項中似乎沒能找到一槍斃命的選項;但是又發現對面一排還有很多店家似乎也十分有趣又暗藏驚奇感。 這家就是當時在亂走時看到的店,當時主要是買這家屋簷下方的咖哩餃。攤販與店家是親戚,有趣的是他們都不是緬甸人,而是泰國人,卻賣著緬甸口味的食物!其實很符合這條街的特色,混雜著中南半島上口味,一如這整個從雲南起一直往南深入到馬來半島之前的特色,族裔散落與混雜,口味變化是交互融合又紛陳的。 當時都會來這家包便當菜,每道菜色看起來都是重口味,隨便一兩樣菜似乎就可以配上一碗白飯了。 在來到這沒多久之後,可能一年多吧?突然之間發現這家店有人頂走了,換成類似雜貨店為主的店家。當時感到十分可惜,畢竟連隔壁的爆好吃的咖哩餃也跟著歇業了!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990749067876302&id=1912740012343885

阿薇緬甸小吃店 新北中和

阿薇緬甸小吃店 新北中和 最初來到華新街時,也會按照網友的介紹去吃看看這邊各家頗有名氣的店。不然就是在這條街上亂轉,看到哪家順眼就去吃哪家。 這家就是前者,按圖索驥而來。

剛到時,每次都會看到這家店很多人在排隊,之後的觀察,也是在飯點時間屬於生意極好的店家,每回都能見著數人在排隊。 吃過之後,覺得這家生意好是有原因的,幾年前一碗麵的價格才55。這價位著實低到有點誇張,整條華新街上應該沒能找到比這家信價比更誇張的了吧?我實在有點難以想像這樣的價格是怎麼賺錢?哈哈~ 除此之外,我不覺得這家有啥特別出眾的口味。開吃的同學告訴我,隔壁的阿仙雲緬美食勝出。當時還沒吃過阿仙,等到吃過之後,秒懂同學的意思。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990776891206853&id=1912740012343885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藍天印度烤餅 新北中和

藍天印度烤餅 新北中和 兩三秊前發現到華新街這個寶地!這裡滿布著華僑,似乎以緬甸僑民居多。開著各種南洋味十足的小店,賣著類似又似乎不太雷同的食物,每家都能吸引著各自的客宭,非常有意思。 最常見的景象就是許多男性坐在騎樓的位子上,喝著奶茶,有時會擺上一點甜點,彼此各叼著菸,有時發呆有時相互在吹噓著聊天,而且多半還是緬甸話,這點忒有風味與意思。 這家店是我最常來的店家之一,我估想應該前前后后來過廿次有了?店內選像不多,其寔翻來覆去就那麼幾樣。這種選項少的小店其寔挺好的,簡單、專一,口味也能維持在類似的水平之上,不會走鐘得離譜。 它的烤餅真的做得很棒,雖然老闆有時候烤得會不足或過焦,機率不太大就是了。但是那份麵的彈性、嚼勁和麵香,都讓人回味;哪怕是單買餅,不要配上咖哩雞或甜豆泥醬,都很好吃。我常常都是兩張餅,只要一份咖哩雞醬,因為我的重點擺在餅上。它其他的麵也不錯,果酸乾麵(我不知道正確的名字,反正也只有兩三種麵可以選擇)也是我必吃的。 這家店就是吃個寔在,除了口味、寔惠之外,沒有其它不該有的忒色;或許嘈雜與人多的壅擠也算是這一帶共享的景致。




初篇:http://bit.ly/38myZRz (本篇) 貳篇:http://bit.ly/3Jzr3yr 續篇:http://bit.ly/3LLegc5 再篇:http://bit.ly/3NIVdkm 又篇:http://bit.ly/3ETUhWg

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羅東米糕枝 宜蘭羅東

羅東米糕枝 宜蘭羅東 寫在前頭: 在宜蘭羅東這個小鎮前前后后住了有20秊,18歲之前對於這個小鎮可以說是熟悉又不熟悉。東南西北各個方向,該去哪辦事,該去哪找同學,穿街巡巷地毫無任何問題。但是一旦路上遇到異地客問路,那就慘了!除了知道兩三條幹道之外,其它的次要一點幹道路名幾乎都會搞混。總是反問對方,你要找哪家店?經過這麼個幾十秊了,依然對羅東的路名能喊得出來的不到兩位數。去台北讀書之后,對於這個小城的認知是愈發的偏狹,除了到以往常去的店家回憶一下味覺之外,幾乎都龜縮在家中不出門的。雪隧開通后,整個宜蘭成了台北人假日可以當日往返的景點,非宜蘭出身的朋友有時問起我某些網路知名的店家、景點等等,多半是連聽聞都不曾聽聞。有時在想,我可能比很多台北居民還不熟悉宜蘭,頂多就是比他們知道更多遇到塞車時,足以繞過該處的小徑而已? 在此先紀錄一下我回老家會吃的幾家小店,有時候會在二十四小時候會掃過一遍。 走味的鄉愁 米糕枝,其實這是不是店名我並不確定,雖然和店家確認過店名一次,但是連他們自己都說得不精準,也不肯定。然而米糕枝的確是出自店家之口。「骯髒油飯」(台語:辣撒油奔)才是我們彼此之間共同的代號。其因不過是那聽聞已經故逝老老闆實在很不清潔,在邊抽菸邊挖油飯,當給的份量不足或是太多時,他絕對不是用竹製的爪型飯瓢添減,而是用那隻抽菸的右手拿捏那些份量,左手的拇指也肯定扣在碗內相隨,加香菜──我很愛吃芫荽這東西,知道它其實不好洗且農藥又多,始終很懷疑他會好好清理這配菜──時也是用手豪邁地抓取。這都不是經典之處!老闆他抓完油飯之後,手絕對不會去洗,又繼續工作或是抓著那應該有四十年陳年推車(打從我國中開始吃就是那輛推車了!)的生鏽鐵架,當支撐邊抽菸邊罵人或聊天。回老家總是要去吃吃小時後常吃的小店,有時後認為去這些小店吃的是鄉愁加上回憶,而不只是單純的味覺。 但是這次回來,一樣是吃了幾攤小店,有種不復以往的感受。心想到底是維持原本的味道極其困難,還是真的自己的味覺走味了?看到傳統那家骯髒油飯已經是第二代人在賣,不知道最近是不是因為香菜價格太高,所以給的很少。就連魚丸湯的芹菜末都變成酸菜末了。看到甜辣醬的顏色變深了,眉頭一皺,心想味道會不會也跟著變了。吃了一口之后,覺得味道似乎和以前不同了,但又難以說明到底是哪樣的不同?老老闆固然不太清潔,第二代人其寔也沒好上哪去?但是在口味和作法的堅持上,第二代人明顯不如他。我想別說百秊老店的艱難,要傳承兩代人不變原本的口味都是件難事了。 (除夕)早上六點多就起來了,跑出去鬫鬫有啥可以吃的?這家油飯居然有開。所以很難得點了碗大碗,搭上一碗魚丸湯。一大早就排了不少人,店內還近乎坐滿了。好幾個月回來都沒機會吃,這次吃了第一口就覺得口味變了。味覺真是個奇妙的東西,鬫起來都一樣,一樣的骯髒,一樣的吵雜,一樣的氣味,一樣的人多,不過就是味道上有那麼些許的不一樣。雖然第二代老闆依然記得我魚丸湯不要加鹽和味精,但是要加香菜。那種記憶並未因為老客人幾個月沒來而忘記(換作有臉孔失憶症的我就沒那辦法了!)可是那羋飯少了點過去的彈性,甜辣醬也不如以往較多層次的風味,肥肉滷豆腐泡絲也顯得不夠入味三分。有時候鬫到老店內依然人聲鼎沸不說,來者臉上的皺紋也顯露出是經年的老客,不知道單純是我記憶出了差池?還是老店味道真的已然漸漸褪去?



初篇:http://bit.ly/2lBrMHL (本篇)
貳篇:2079579648993253
賡篇:153774077966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