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

What I saw: 同儔

What I saw: 同儔 平日去外地有時會選擇搭乘時間效率最差的火車,單純是因為打小就喜歡這個其實並不安全的大眾交通工具。它不論是窗裡窗外的風景,那怕是乘客的組成,都與長途巴士或客運的差異不小;窗外的世界更是全然另一種景色,尤其是進出車站的前後市區地段,往往都可以見到猶如都市之瘤的地段。 那日又去城外百里之遠的地方,時間也還算充裕,於是搭上捷運再轉火車前往。交通尖峰期間搭捷運,竟在車廂內見到中年女士,背無倚靠地站著,雙手捧著書在那看著。簡直就像是兩晉時期當馬鐙發明之後,邊境民族雙手得以釋放,徹底改變了騎兵的戰爭模式,成了冷兵器時代真正的王者。這個年代還有這樣的書蟲,做到此等手不釋卷,真是佩服。也好奇不知到底是啥性質的書,足以讓她練就比蹲馬步還穩的下盤。 等到搭上火車時,見到個老先生背包中居然有我也常用的物品:不求人。不知道他是否跟我一樣,時常會覺得背癢,又是那種不抓不行的感受,所以要準備個這個。記得有次要準備長年出國的行程時,清單中就有此物,而且還擔心這竹製品斷裂,還在行李箱中塞了兩個。之後發現這東西有伸縮棒狀的產品,而且還是不鏽鋼的,當下就有種衝動想上前告訴阿北,可以買伸縮的不銹鋼產品,無須帶著這麼長一根,也不方便。還好他就坐在我前方兩三排遠的位置,可以觀察到他是否會拿出來使用。果不其然,後來見到阿北起身去抽出他的法器。哈哈哈~阿北給我種中國公路電影《人在囧途》中的農民工牛耿,他那大袋行囊中被李成功形容成百包箱一般,像是小叮噹一樣,隨時都能翻出不可思議的生活日用品!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tMZCNqhiaDJ52CAL23UnXxecpvwAuyzpA2tp7BwvCK8yVtxh7ANdRiUgCXKXTN6Jl&id=100064729897414

2023年1月30日 星期一

成功拌麵 大安

成功拌麵 大安 有日下班時間正好經過這附近,原本打算去「川味麵點」吃點東西的,但是一看離營業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又不想等候,掉頭回家時正好經過這家店,隨意就進去吃看看。 店內空間不大,坐不了多少人,不過店裡頗是乾淨整潔。看到菜單有點訝異,心想在人稱「蛋黃」的大安區,竟然有百元的牛肉麵,這真是太讓我感到害怕的了!這價格去哪找啊? 麵量不多,肉量也不多,但看到這個價格,那就沒有甚麼可多嘴的。起碼它比西門町那邊之前從鄭州路攤販搬過去的幾家牛肉麵,看起來環境不只是好多了,這一碗的賣相也比較像樣。三星蔥油拌麵味道算是一般,覺得就是可以吃,但沒有甚麼可標註印象的口味。其實牛肉麵也是如此,尋常,談不上美味,也不會糟糕,但絕對沒有想再去的念頭,單純路過吃了間麵店。 唯一的記憶點就是這個價格實在難以想像!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eM2nc3B9jo7jXcootWXMcKscWtbXSNCFMNne8m24p9WbGvrCwAztvia2k8sMYBHHl&id=100064729897414

2023年1月28日 星期六

本丸特製飯糰 萬華

本丸特製飯糰 萬華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想起來到環南市場附近的津富倉,為了吃口它家三種口味的蘿蔔糕。每次來到這路口,總能見到這家「本丸」的推車就在對面,生意也相當不錯。不過,始終因為吃慣了同安街上的「好時光」,因此一直沒吃過。那日在等現煎的蘿蔔糕時,見到它這攤位正好沒啥人排隊的空檔,趕緊點了一個現吃。 品項非常簡單,嚴格說起來只有鹹甜兩種口味而已。飯糰這東西,對我而言自然不可能吃甜的,但也吃過一次,只是完全無法體會甜飯糰有任何好吃上的意義就是了! 它的米煮得不錯,口感與彈性都維持得不錯,不會軟糯沒有嚼勁,米粒膠著的狀態雖不是個人偏好那種可以一粒粒抽絲剝繭般地分明,但也是偏有彈性的口感。配料也頗為簡單,有菜餔,但沒有酸菜就是了。油條的脆度不錯,但又不是炸過頭的老油條。整體吃起來,口味並不會很鹹,也沒油膩感,算是很可以吃的飯糰。比那種掛著永和豆漿的飯糰要強得多了。 原本位於是位於萬大路的493巷口,應該是生意更穩定興盛了,搬到隔了幾號的店面了。



2023年1月24日 星期二

麵魂家 宜蘭羅東

麵魂家 羅東 回家過年其實啥活動也沒有,除了吃飯時間以外,幾乎都是待在家中,哪都不去。天氣要是好點,街上就擠滿了觀光客,或是左右鄰鄉的人們往市區熱鬧處擠。鎮上已經夠小得了,這麼一擠連騎機車都嫌人多。去年難得去老同家走動一回,已經有個幾十年沒去過他老家了。正好那日另一老友相約去他家走走,也探望一下他的家人。還好他家不在鎮上鬧區,走外圍道路並不會塞車。 探訪完後,兩人找到這家拉麵店一道去吃。因為它對面就是個停車場,很是方便,還有就是這家口味不會離譜。過年期間小鎮許多商家都會開門做生意,不但如此,有的還會加長營業時間,這家拉麵店是鎮上唯一口味能維持較為日式口感的拉麵店了,過年期間甚至下午都沒休息時間。對於我這種平日無法配合小鎮作息的外地人而言,這就是福音。 雖然很久沒來這家用餐了,但鑒於之前每次來吃,口味都能保持水平,加上同學也認可這家的味道。當然價位上是高於小鎮一般的均值,但又比台北的價位要低。當然這也與店租和人力成本有關,反正是回家順便能吃一碗口味能為拉麵社團內網友點評認可的,還有價格也具有信價比,那就是個不錯的在地選項。要比去那些已經粗製濫造的本地名店,抑或是網紅觀光店相比,那這家更沒得說了。 這份特盛(雙重叉燒),還可以選擇肥與瘦叉燒各半的配置,加上中太麵(雖然我覺得這麵也不夠粗,即便是選擇超硬,那個筋道依然有所欠缺。而這應該是麵條本身的問題。)選擇日本味的濃湯,其實濃度還可以,但與我認知的濃度還是有點距離。剩下來的湯,無須配白飯,還可以喝掉的,不至於濃鹹到無法喝入,或非要配個白飯不可。不過,店家好像並未販售白飯。其實,從菜單上加項的價格來看,小鎮上的價格就是樸實得多了,哈哈哈。





接篇:(20190223) 2324637827820766
連篇:http://bit.ly/3vq6MHK (本篇)

2023年1月23日 星期一

羅東永和豆漿大王 宜蘭羅東

羅東永和豆漿大王 宜蘭羅東 一大早吃完自己份額的早餐後,回程路上給家人買點他們願意接受的早餐。他們平日早餐是走純健康一路,根本沒這些碳水化合物,所以我帶點罪惡給他們。 這家早餐店很妙,位置那算是十分優越,或許這是它生意特別好的緣故?大過年的,不知道為何本地人自家都不準備早餐了嗎?門口排起的隊伍人數總能讓我感到既驚訝,又害怕。畢竟在小鎮上得這樣排隊的機率真的不算常態。 在蛋餅攤位前排了不少人,我趕緊下車去排隊。這才發現買豆漿與其它品項的,要另外再排一個隊伍;而買蛋餅的必須在這另排一次。一個沒多大的店,規矩就這麼亂,也沒招牌告示寫清楚,就見不少人排錯瞎折騰浪費時間。這也是鄉下小鎮的常態,有規矩,但是基本上認定來客都該知道!把自己的規矩當成明文法規似的,但沒見到任何地方貼個告示,方便大家遵循。 看到大家都點蛋餅加油條,我還真沒吃過這樣的方式,於是盲從跟著點了幾分。知道它的鹹豆漿屬於難喝一路,根本沒敢買,隨意包了熱豆漿回去。已經吃飽的我,還是出於好奇也吃了一份。果不其然,跟之前一樣,蛋本身鹹得要命,甚至鹹度超過日本拉麵的湯頭吧?我都懷疑老闆自己到底嘗過那蛋餅的味道與否?雖然餅皮不是買現成的,是自己和好麵團,現場隨意擀壓而成。不過,麵皮本身筋道與口感不足。 整家店那是一個髒,很有中式早餐該有的骯髒程度,須臾之間就把時間拉回幾十年前的水平。但是,生意還是可以這麼好,尤其是過年期間,排隊的人多到我懷疑大家都是多少頓沒吃了嗎?




貳篇:http://bit.ly/3TNMp1a (本篇)

里長伯! 長春小吃店 宜蘭羅東

里長伯! 長春小吃店 宜蘭羅東

這家店廁身在過去傳統市場的入口處,昔日是肉類攤販為主的進出口,這條巷子那可真是雞毛滿地!記得對面店家總是堆滿著雞籠,而且一早就都是活雞,除了咯咯不停的雞叫聲外,那散飛四處的雞毛也是極為明顯的。加上店家就在店門口處理豬下水,也在那用大鐵鍋汆煮著,那個味道可真是精采。不過,這都是幾十年前的景象,這些年市場翻建之後,乾淨許多了。

大過年期間,吃完「米糕枝」之後,又轉到這來吃點東西,算是填飽剩下來的胃。來半碗鹹粥(一碗鹹粥只賣20已經夠便宜的了,但是還是可以只買半碗!),不過以前都是吃米粉湯;也可以各來個半碗,這樣兩種口味都能吃到了。再配點小菜,通常我是來點嘴邊肉、豬舌頭、鯊魚醃、蔥蛋和油豆腐,當然也要看當下還有啥可買的。鹹粥算是真的粥,不是米泡湯,應該是用煮肉的湯水去煮粥,粥都有明顯的豬肉味。店家的醬料(醬油與甜辣醬)都是自己調味過的,味道算是獨特。還記得第一次吃豬肺,見到那煮熟後暗紅夾雜在整塊黑色的肺臟,看著著實難受。後來在老老闆的說服,吃了點試試口味,發現豬肺頗有其獨特的口感,軟彈又帶著軟糯,又不至於真正噁心,只是長相真不吸引人。不知道現在是否還賣豬肺了?

我想真正吸引人的口味就是那種傳統的調醬味道,產生了獨特的記憶味道,每回在各地吃碗米粉湯時,都會與記憶中的味道做個對比。

這種東西在台北也有,應該多半還是出現在較傳統的地區,諸如萬華、大同與士林一帶;我想蛋黃區的租金應該無法讓這類型的店家存活。招牌上寫著六十年老店,這我絕對相信超過一甲子的時光。這個絕佳的位置,加上極微傳統的口味和手藝,還有那接地氣的價格,絕對是可以傳承數代人的,只要後人願意接手的話。

吃完騎車時這才發現,第二代老闆還跑去選里長了,而且選上了,而服務處就在隔壁。平日話有點多的他,或許里長正是他極其適合的志業?哈哈哈~我猜想隔壁應該也是他們的產業才是。











初篇:http://bit.ly/34JYBDY
貳篇:http://bit.ly/348LRvH
續篇:http://bit.ly/3k7yDo5
補篇:http://bit.ly/3gjTbXG
又篇:http://bit.ly/45w3UH3
再篇:http://bit.ly/48GDIdc (本篇)




2023年1月22日 星期日

What I saw: 越淮與否都是枳!

What I saw: 越淮與否都是枳! 在宜蘭這個鄉下地方亂走的時候,總是能被下里巴人的創意給戳到笑點,抑或有中驚奇感,都會心想自己腦迴路是不是搭錯線了,所以對常態的認知出了問題。 美國夏威夷家傳牛肉麵 在圓山鄉往宜蘭市的路上,沿途兩旁最多的店家是賣魚丸米粉的。其實圓山這又不濱海,不知道為何反而以魚丸出了名?大概幾個沿海的鄉鎮,有著幾個有點名氣得漁港地區都正眼瞧不上海鮮邊角料做成的魚丸吧?有正港的新鮮貨不吃,誰要吃冷凍的,更何況還是殘料加工而成的魚丸呢?但是,突然看到這家招牌,大紅色的招牌與附近的看板都顯得很不一樣,然後是「美國夏威夷」家傳牛肉麵。那天這家店確實開著的,我停下來拍照時,真有股衝動想進去吃看看,請「湯師爺」給翻譯、翻譯,甚麼是美國,而且還是夏威夷,同時又能家傳的牛肉麵!但是,看到老闆的長相之後,我只能看到「在地」二字的聯想,畢竟家傳這種說法就很隨心所欲了。但我還是很好奇,牛肉麵與夏威夷有個毛線關係呢? 里昂莊園La Maison de Lyon 接著在老家附近看到了這麵包店,寫著里昂二字,甚至還能寫上正確的法文。過去曾經去過這個法國一度是第二大的內陸城市,出自於好奇下走進店內瞧瞧,看看到底啥氛圍和商品能夠與里昂有關?其實我一點都不期待,因為我知道在宜蘭這個地方,愈是標榜著異國名號或風情,那愈是能讓你再次體驗甚麼是掛羊頭賣狗肉,而且都不需要湯師爺出來翻譯,你就能一目了然。因為除了店名之外,沒有一件事物能讓你找到與 Lyon 有關的連結。這就是下里巴人獨有的附庸風雅概念,因為淺碟到只能找到名字,不過,這些年還是有所進步的,知道用網路翻譯,起碼有時能把外文的字母給打對。是說反正不管對與錯,在地人也沒人在乎的。 搭朋友的車看到這招牌,心想世道生活有多艱難?逼得老師都得拿退休金出來做融資了?哈哈哈~地下金融就地下金融,老師出面是能把錢要回來才有鬼了。都說跪著要債,站著借錢;《雍正王朝》中,雍親王都說:如果跪著能把債討回來,他當下都願意跪下去。討債都是「專門」行業了,融資也是,但鄉下地方就是這麼「溫情」,把老師都給端出來,怎麼不寫退休警察融資呢?



員山阿弘臭豆腐花生捲 宜蘭員山

員山阿弘臭豆腐花生捲 宜蘭員山 每年旧曆年初一抑或初二,只要沒下雨,就會騎著車到員山走訪一趟。員山鄉位於太平山腳下,算是從蘭陽溪北面入山前平的地頭一站,一如三星鄉是溪南地區入山的匯集點。兩者都是挺為標準的鄉下地區,也都算挨著宜蘭最熱鬧的行政區,但依然十分具有農村氣息。 回程途中看到這一攤位於路邊,不怎麼起眼,但是看到招牌上寫著春捲,這就引起我的興趣。加上還有幾個人在排隊,於是我還掉頭加入排隊的隊伍之中。 原本只想買個春捲吃吃看,但是老闆與他老娘動作實在慢到無以復加,包好個花生捲(這是宜蘭特產,潤餅或春捲皮包著刨木器刨下來的麥芽花生糖削,再加上非常傳統口味的冰淇淋,最特別的是還放上香菜絲。然後捲裹起來,看起來有個飯糰那麼樣大小的東西。這玩意兒只有在宜蘭才普遍,應該也只有本地人才吃得慣。口感有些奇妙,春捲皮有點軟糯,加上花生麥芽糖削本該很鬆散,但因為冰淇淋的緣故會有點結成團塊,有點軟硬軟硬的口感。然後當又咬入香菜時,那味道甜口為主,但又有點春捲皮的帶一點點鹹口與香菜味,十分奇特。我相信外地人應該吃不慣不說,甚至覺得奇怪!不過,本地人倒是很常見這零食般的東西,而且不會因為有冰淇淋而受季節影響。)就能好幾分鐘。雖然這東西算是非常髒,花生麥芽糖晚上肯定爬些你不想看到的東西,那個刨刀也都不會洗的,但我還是買了一個。 想說單吃春捲實在太寡,又點了宜蘭才有的米粉羹。春捲因為油溫不夠,炸得口感不佳,雖然炸得有些過頭了。內餡調味雖然還是老口味的方向,不過,吃起來就是有點說不上來的不對味。此外,就是油耗味重了點,但這也是路邊攤的特色,尤其是這種鄉下路邊攤。但是,不得不說那碗米粉羹,真是我這輩子在宜蘭吃過最難吃的,我吃了兩口,為了確認自己舌頭沒壞,硬是吃了兩口,然後付錢走人。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KDnD7BwFtoJiaytNV2rLFDFmZT4wcycMP1ZiY5z5rFjsWSHQJaPDu5PjUqakJJWRl&id=100064729897414


2023年1月20日 星期五

興東包子林場 宜蘭羅東

興東包子林場 宜蘭羅東 我想羅東人大多數應該都知道在地的幾家有名的老店,營業超過40年以上,而且也都有第二代人在接手的。這就是其中一家,不過並非最老的一家,但是是我見證它從無到有,再到做出響噹噹名號的。 老店在羅東最熱鬧的幹道興東路上,但是並非靠近昔日台汽客運站、公園與夜市的這一段上。第一代人一開始賣的包子是非常、非常、非常不包子的包子(我眼中那種台灣常見很麵皮鬆散,猶如早市或夜市攤位販售的那種台式小蔥麵包,隨便一捏就整個垮陷下去的那種程度,內餡也都是肥肉末的醬油甜口,吃起來特別黏牙。當時買回家中,給老爸吃了一口之後,就挨他罵了,說「這麼難吃你也買?」 隔了不知多久,就從他人處學來新口味與技巧,麵與水的比例也調和得很多了,麵糰也隨著發酵得更為像樣,雖然也還是機器揉麵,並非手工揉搓的麵糰。但是,在高人指點下,包子口味和口感整體大為進步。之後,生意也就做了起來;周末早餐時分經過時,騎樓下總是排著人龍隊伍在等候。 第二代人我也算是認識,在還沒開店之前就認識他們。經營這麼多年之後,沒想到居然開了間分店,有趣的是離本店的距離並不算遠,大概只有三百多米的距離(放心,真正的本地人這個距離也是騎摩托車!)經老同學告知才知道是老二出門開分店,老么留在本店;這真像蒙古人的習慣,幼子守家。老大也因為書得不錯,早早在外當工程師了。不過,大哥的收入肯定遠不如在家克紹箕裘的弟弟們。一如羅東知名的林場肉羹,老大是當年本地出了名的學霸,比他小個好幾屆的我都聽聞大名。後來在專業圈內也頗為出名,也就只是個大學教授而已。 分店所賣的品項應該與本店無異?不過,老實說我只吃肉包而已。其它如啥不論是原味,還是黑糖與養生饅頭之類的,吃過一次之後真心無法瞧上眼,因為太不饅頭了。肉包本身是還可以吃的,現場出爐的味道更好吃些,電鍋或微波爐回火的也還可以;那不論是內餡口味,抑或麵皮的筋道真的遠強過超商或超市的冷凍包子。不過,談不上頂級口味就是了,觀光客吃吃或是買冷凍的圖方便,這不會有毛病。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qim8G8koKG4QQvCJqxu6D761iuXA9r3VL53kcVkyUiL9JosEdL8jaKZbyuUTfWAyl&id=100064729897414

民權路188無名飯糰/阿梅早餐店 宜蘭羅東

民權路188無名飯糰/阿梅早餐店 宜蘭羅東 這家早餐店的主打就是飯糰,蛋餅次之(宜蘭才容易見到的某種麵糊式的蛋餅,整個麵粉和水,弄得像是麵漿或麵糊狀,裡面攪和著蔥末。舀起一杓在平底鍋上攤平之後,煎成餅狀。然後再鋪上個蛋,成了蛋餅。我個人覺得這種蛋餅非常難吃,整個軟趴趴的,放在塑膠袋內像是非常大的一坨鼻涕似的,用筷子一夾隨便就斷掉,夾著的部分晃盪著要斷不斷地,活似坨往下滴的鼻涕。加上沒有啥麵香可言,就靠配醬了。)其它包子和饅頭甚至是批來販售的,油條也不是自家製作。就不知道夾在飯糰內的菜餔與酸菜是否是自家加工調味而成? 不過,這家口味是很傳統的。飯糰不會像永和豆漿那樣硬壓捲成一個圓柱狀,如此把米飯都給壓實了,少了米飯之間的蓬鬆口感,搞得非常難吃。這家的就是稍微把糯米和所有配菜(一定要加顆荷包蛋)捏揉成橄欖糰狀。然後在外圈再淋上一圈圈的醬油,或是辣油。好的飯糰就是冷熱吃都成,現場吃熱的有熱的口感,放到涼有涼的滋味,這家的飯糰就是如此。吃熱的,糯米的軟糯度很夠,但也不至於過軟塌的口感。冬天雙手握著略顯燙手的飯糰,一口口咬著外層高溫軟糯的糯米,加上都是涼菜的內餡,那溫度與軟糯脆爽的綜合口感,讓人十分滿足。放涼的吃,就會吃到粒粒分明的糯米口感,看到那油光水滑般糯米水分都已散發出來,剩下就是有著彈爽嚼勁的口感,那又是另一種風味了。 我通常會買兩顆飯糰,一個要吃熱的、現吃的口感;另一個刻意放幾個小時,吃涼掉後偏硬的風味。 過年前最後一天的早上到家,騎車去買個飯糰,看到告示之後,感到慶幸還好來買飯糰了。店家一次修了六天,我根本就吃不著。看到第二代中年人多少也配合電子支付,也為了疫情避免接觸,還可以Line支付。出於好奇就Line Pay一下,這才知道沒有招牌,但為網友打卡點名為「民權路188無名飯糰」的店,其實不是這家媳婦告訴我的阿美早餐,而是阿梅。





初篇:http://bit.ly/2Qo8J0s 貳篇:http://bit.ly/3A59xLS 續篇:http://bit.ly/2QHVZAI 賡篇:http://bit.ly/3qRq02W 補篇:http://bit.ly/3GbvDjf 再篇:http://bit.ly/3TFWGwA (本篇)

羅東米糕枝 宜蘭羅東

羅東米糕枝 宜蘭羅東 前些年在大過年期間,羅東就像是鬼城,但也只限於早上;夜市那一塊算是不夜城,深夜還是燈火通明不說,還人聲鼎沸得。這些年會許是隨著不在家過年的習慣,似乎不少人會跑到宜蘭來過年?單單返鄉的本地人就足以癱瘓宜蘭的幾條聯外幹道,再加上來旅遊的,往往連市區都讓本地人視為畏途。過年期間,出門我都是騎機車,再冷也是寧可騎機車,開車進了市區就是個悲劇。 大年初一一大清早地,騎車出門看看有啥早餐可吃?繞去幾家特別習慣的老滋味去嘗嘗。早些年,這些店想都不用想,肯定是關門休息。現在是有觀光客效應吧?也許是因為第二代人的觀念與老一輩有所不同?起碼這家是開門納客的。這對於我這種平日回去時間諸多難以配合得上的人而言,能吃個雖然已經有點走精的老口味,還是種令人懷念的滿足。 這碗油飯會淋上由豆腐泡大絲與肥豬肉一起煮的澆頭(怕肥肉的可以交代老闆不要加肥肉,其實肥肉的部分很少,只是那肥肉丁可是真正的肥!往往都能見到一整條的白肥油的部分。整個澆頭也都是白色油狀的湯汁,很濃厚的豬油味。)再加上店家自己調的台式甜辣醬,稍微具有點辣味,不像坊間多半只是具有甜味為主的甜辣醬,雖然我覺得它一點都不辣。最後就是撒上香菜!當然這對無法吃香菜的人來說,算是噩夢吧?可是,像我這種很愛香菜的人而言,感覺這碗油飯的口感與味覺又往上提升一個層次。此外,它的魚丸湯真的類似雞肋,一種聊勝於無的概念。因為扣除了味精與鹽之外,就是清湯寡水。我每次都是不加鹽與味精,只有油蔥與芹菜末,再請店家加點香菜,最後在自己灑點胡椒。點這碗湯,單純因為不想吃油飯噎著而已。 這攤多半都是本地人去吃的,而且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客人。外地人可能完全無法適應這口味?因為外地朋友來吃這一口,是非常兩極化的反應。


貳篇:(20180215) 2079579648993253
復篇:(20190225) 1537740779661970
綴篇:http://bit.ly/3RGwi2Z (本篇)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What I saw: Vita viam invenit.

Vita viam invenit. 在陽台種些九層塔、桑葚與各色仙人掌,後者甚至都是屋主留下來的殘兵敗將,當初任由它們自生自滅。后來無意間稍稍施點自然肥(蘋果核)後,突然生意盎然,到後來像是火山大噴發式繁殖開來。 此後,有事沒事就保留香蕉皮、蘋果核、蛋殼,以及去超商索取咖啡渣,攪和至河邊挖來的廢土中,製造真正的有機土。更有甚者,把咖啡渣、香蕉皮與蛋殼,用果汁機絞碎成汁,製成有機肥。因此土壤變得愈來愈多,其中至少一半的份量是有機物質。 分送給朋友仙人掌與九層塔後,存土依然不少,因為不斷製造有機肥,所以土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製造過程中會產生不小的臭味,有時真如糞味。因此會使用空奶粉罐之類的分裝,以免過臭。發現海底撈的食盒非常好用,除了塑膠輕便之外,蓋子也十分密實,上層只有一個非常小的通氣口。 沒想到分裝土壤約莫一週之後,一直放在陽台角落不曾理會。黑色蓋子上竟然冒出一絲綠意,定睛一看,發現是酢漿草從那個小孔冒了出來。平日廢土會長出野草不足怪,但是,不得不說生命力的強大,硬是能從這個唯一又細小的孔縫中,找到光線脫穎而出。真正像是《侏羅紀公園》中的台詞,生命會找到其出口。


2023年1月12日 星期四

瑞安街安東食園 大安

瑞安街安東食園 大安 這家店知道有個好幾年了,那時每隔一陣子就可以在那個超大的社團內見到網友推文這家。單看推文者的照片,就感覺這家的便當口味應該會是不錯的。不過,也看到網友寫道,生意特好,總是排了許多人。因為心想來吃個便當都這麼辛苦,看到那個人龍,就這麼一直忘了要去這家店。 後來發現原來可以先加入店家的Line帳號,然後透過系統先預訂餐盒,這樣可以省去排隊的時間。這點實在太方便了!不過,配菜的部分就無法挑選,由著店家自行搭配。我想反正都沒吃過,配菜到底有啥好吃的,也都不知道。因此加了Line帳號之後,就訂了個雞腿便當。據說整隻雞腿的蜜汁雞腿便當是限量的,通常一早開放預訂,一下子就賣光了。早上想起這事時,進去一定果然額滿,也只能訂到一般的雞腿排便當。 密汁雞腿的味道很濃郁,那偏甜的味道其實相當明顯,對我來說有點太甜了些。不過,除此之外,口味算是很不錯的。尤其是顏色上得很重,看起來頗有食慾。但是,就配菜來說,那這家的便當是真的用心在做。尤其是它在大安區,配菜的水平與口味,而其價格並未與一般的自助餐店差距太大。我覺得算是很用心的便當了!如果便當盒能再挑選好一點的,看起來會更細緻與可口些。用了這種隨處都是標準便當盒,有些破壞了些許自己的形象感。哈哈哈~ 這個地方雖然是市場,但維持得頗為乾淨,跟過往市場相比,確實讓我這種不怎麼愛去市場的人都願意去買東西了。






初篇:http://bit.ly/3vcxinQ (20230112)
貳篇:TBD

林母仔的店 大安

林母仔的店 大安 0420-2019 這家原本在大同區的雙連市場一樓的某個攤位。後來經朋友撲空後回饋的提醒,才知道它搬到大安區的成功國宅內。心想這下不錯,離得更近了,就不用奔到大同區相對有點遠的地方。雖說如此,受限於日常吃飯也還是圖個便利與就近,所以也拖沓許久才再去找找它到底在哪?結果,有回去了在這國宅繞了半圈,好不容易在不起眼的角落看到它。然後…居然沒開!心想真是不湊巧得很,翻開Google Map一瞧,上面顯示是屬於營業時間,那也只能失望地離開了。 上網查了訊息,才知道老闆會因為家中有事,走不開時也只好休息。最好是加個Line,事先確認,才不至於可能撲空。記得學弟也跟我有著同樣的經驗,到了點才發現,沒開。 滿喜歡這家的東西,原因很簡單,食材與用料都是乾淨和新鮮,入口之後就可以嘗到那簡單、純粹與乾淨的口感,尤其是海鮮類的品項,是不是鮮貨,抑或能急速低溫保鮮的產品,那全然是兩個味道。不用高端的食材,只要是新鮮,更無須複雜與炫麗的烹飪手法,就能嚐到食材的原來本色。這是我在這吃東西的最強感受。之前還有店家自製的辣椒,也是用油挺好,見得著油還是明亮,也毫無油耗味,再搭配蝦米與辣椒的混合,搭配海鮮更是增味。 此外,就是老闆的個性也是極其鮮明與彰顯的。她毫無刻意討好客人的態度與言詞,就是很直接與敞亮的方式,一如她所選用的食材一般。而這一點我想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不過,與這來吃真與鮮食物並不衝突。 PS 從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這個角落,往前左或右遇到可轉彎的巷子走進去,再到個轉角處就能找到了。





初篇:http://bit.ly/2GTZpMb (20190420)
貳篇:http://bit.ly/3cjGcSe (20200131)
續篇:http://bit.ly/33p0RRr (20200508)
補篇:http://bit.ly/3q8p5wx (20200630)
賡篇:http://bit.ly/3KSMU3g (20210314)
再篇:http://bit.ly/3HgarL7 (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