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老曾羊肉 台南中西

老曾羊肉 台南中西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第一天到台南真的是奔波一整天,沒想到在台灣旅遊也把自己搞得行程如此密集和疲憊。專程跑到永康想吃個牛肉鍋而槓龜後,七轉八轉地又回到旅館附近,累到只想洗洗睡。在往旅館走的過程中,看到這家店,想起自己的攻略上出現過這家店,加上沒吃晚餐,於是去打包一份炒羊肉外帶。 回到旅館開吃,連吃兩口,心想這不就是到處都吃得到的快炒店的味道嗎?毫無特色,也無出奇的調味。唯獨就是那份量當時覺得不少,算是相當實惠。口味上真的就太一般了,台南人嘴不是挺刁的,這家怎麼會如此出名呢?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p4nDZLNoRDUrBZoBWzXqRhzB9uf1eZ5aHFyHNzgetY71GGqqCFeP2PavwJ6PG6Wdl&id=1912740012343885

What I saw: 保安車站的「奇異恩典」

保安車站的「奇異恩典」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極為著名的基度教聖詩,諷刺的是作者為18世紀的英國人 John Newton,在他成為牧師之前有6年成功的「奴隸交易商」的身分,將數以百計的非洲人從現今的獅子山共和國橫渡大西洋運送到加勒比海沿岸。或許你會認為他受到神的呼喚和感召而放棄了奴隸制度?而事實上時間順序有點不太一樣,他是皈依基督教之后,才開始在奴隸運輸船上工作的,從船員、大副,一路幹到船長。

從星期天中午抵達昔日台灣首府臺南之后,走遍火車站的前后站都租不到要在市區代步的機車,於是在隨便找間旅社放置行李后,又經櫃台服務人員的解說和提供地圖,決定全然靠雙腿的11公車在市區按圖索驥去大啖美食。

既然臨時計畫的旅程且又專程來找吃的,所以任何景點一律跳過甚至沒在路線上,唯一有經過的就是赤嵌樓,但是當作沒看到一樣地從前面經過。一路從第一站永樂市場「富盛號」的碗稞、「阿松割包」的割包與「金得春捲」的春捲同時一起吃開始;接著是在等「布萊恩紅茶」的阿薩姆紅茶的同時也順便體驗一下南市警局的高效率;然後國宴級「榮盛米糕」的米糕和「阿財點心」的香腸、蝦捲和蟹圓一併解決;繼續吃「卓家汕頭魚麵」的魚麵和魚冊湯;之后為「義成水果」;再跟著就是「萬川號餅舖」的肉包。此時以經吃到5點了一直都沒停過,直到看到民生綠圓環旁「台灣文學博物館」之後才稍微走走看看,順便讓腸胃休息一下,為了等一下要去位於仁德的「阿裕牛肉涮涮鍋」。

又徒步走到東區圓環,此時居然隨手能招到計程車!?司機先生問了目的地之后反而有點笑笑地反問:「為何要去吃這家?」還說「台南市區隨便找家牛肉湯都很棒!」之後還在路上不斷跟我介紹一些他個人喜好的在地小吃,如「阿憨鹹粥」、位於沙卡里巴內的鱔魚意麵和阿霞飯店旁的不知名老夫妻魚丸湯‧‧‧

途中經過的景色就是鄉下或是工業區的樣貌,心想這家店還真是偏僻!等到看到招牌之后,讓我想到三星天送埤的卜肉店,一樣在旮旯角的店,但是店前人聲鼎沸。花了剛好300元的車資后,立刻去登記並且在隔壁的7-11等候,不然外面實在太冷了。

從不到七點一直等到快八點,都坐在7-11之內看著和我一樣來來往往瞎等的觀光客,也看到一些不耐久候而離去的人;枯坐等候的同時就在想等等應該找像我一樣搭計程車來的旅客,一併回台南。

這中間看到一台計程車先下來一個小朋友,接著是個中年人立刻把門關上,心想這樣父子檔的組合還真少見?過了幾分鐘才看到他太太開門下車,原來剛剛在付車資。

等了一個多小時之后,雖然是吃飽才過去等的,不過已經累積一肚子火,等於是又飽了一次!來之前打過電話問老闆娘,說大概等半小時,結果我等了快一個半小時,前面還是一堆人,也輪不到我。原本就打算回程時,看有沒有也要搭車回台南市區的剛好可以一起搭省車錢,就在心中不爽地決定不吃打道回府時,拿起剛剛司機大哥給的電話貼紙,隔壁那組一家三口也不耐久候也要叫車回市區。於是主動跟他們提議一同搭車回去,碰巧他們也住在火車站附近,巧得很!

上了車之轉近旁邊的巷子沒有2分鐘后,滿嘴檳榔的司機大哥就開始打電話,咭哩咕嚕不清楚地講了幾句之后,跟我們說:「我等等把你們送到保安車站,然後再找車接你們。」傻眼的我問:「這是怎樣?」他解釋:「我們接了一個跑鳳山,一個跑小港的客人,來這裡吃拜拜,原本要晚一點的,誰知道提早結束?不然我送你們到保安車站,不收你們的錢,然後你們在那可以搭火車回去,到台南才一站很便宜。或是你們可以在那再叫車回台南?」也不等我們回覆繼續說:「這個車站也沒啥?假日一堆人跑來看,我是不知道在看甚麼啦?!你們可以順便參觀一下。我是不知道有啥可看?周末都是觀光客,像是夜市一樣多人。」

就這樣,完全不在規劃的行程中莫名其妙地到了這個當初某廣告以永康到保安車票上看起來印著「永保安康」而爆紅的車站!下車進站買票,才15元而已,而且約莫20分鐘內就有一班到台南的電聯車。

而就在買票的同時,電話響起並顯示台南06開頭的號碼,耳機中傳來:「吳先生嗎?輪到你們了」當然不可能回頭再過去了,已經決定以后再訪台南也不會來吃這家了。

對於無神論者的我而言,突然意外的到了這個車站,而這又何嘗不是個奇異恩典?!哈哈哈~~

大年初一貼上過去前往台南旅遊遇到奇異恩典的經驗,旅行多了點無傷大雅的小插曲,也算有趣的事?




http://www.facebook.com/1912740012343885/photos/a.1912743925676827/2922933941324482



萬川號餅舖 台南中西

萬川號餅舖 台南中西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因為是徒步在旧市區內,活動範圍受限,只能按照古人生活圈的範圍,八里之內的範圍。不知道現在的中西區有多大,但當時估計大概只有在2.5平方公里內覓食。這家就是在此種條件下看到的店,發現的當下拿出列印好的秘笈,赫然發現也羅列在其中。雖然不愛吃甜食,看到又是寫著餅舖(心想,在這管他甚麼的味道都得偏甜,餅應該就是集大成者吧?有啥好怕的!哈哈)觀光客沒啥好多廢話的,進去一探究竟才是正途。 進去之後發覺都是賣傳統的餅,一買就是一盒,或是一大塊。一看就知道,買了之後肯定又吃不完,純然浪費。轉頭之間居然看到一大籠包子,真是喜出望外,這東西總不會得一買就是一打之類的量,所以買了個吃吃口味。 咬一口之後,又是個我個去!這是吃豆沙包嗎?我明明買的是肉包啊!怎麼會這麼甜?台南人真的顛覆我這個從小就吃包子長大外省北方人的味覺神經。萬萬沒想到能把肉包硬是做成甜口味的包子。不信邪地再咬一小口,沒錯,真的是甜的。沒辦法,只好直接問店員哪有垃圾桶了,把剩下的大半個都給扔了。 Pourquoi faut-il être sucre? Dites-moi!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bpUjGQUnjfyTtF69ERkKVD6hig4v4nBHhVAXgmgzSZzJEeR8TLpUAbVhePMZ6noul&id=1912740012343885

義成水果 台南中西

義成水果 台南中西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吃了大半天比較油膩的食物,終於慕名而來吃點清淡的東西。沿路一直都在吃,雖然不是甚麼份量大到不行的東西,一直往胃裡塞,著實很累。好不容易又徒步到了這,並沒有太大的胃口,因此只點了一份的番茄。這當然是看著網友所寫,才知道這個是比較具有在地特色的。 番茄本身倒是沒甚麼不一樣的,用口感比較高,沒那麼熟透的番茄。奇妙的是那個蘸醬,據說是有「白糖、薑末、甘草粉、醬油膏」。雖然覺得十分不解與奇怪,不知怎麼發展出這樣的吃法?還是入境問俗地吃了試看看。 蘸了不多,就覺得那味道太奇特古怪,屬於不喜歡,吃不慣。心想再試一次好了?第二口更狠,把整塊切好的番茄給蘸個透,我了個去!那味道複雜到怎麼會認為是好吃呢?哈哈~最後連番茄都沒能吃完就走人了! 心想有些食物的口味屬於在地人才能體會與欣賞的,還是認命當個觀光俗才好。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v1faTMq5DCGSDVd94rjvVMbkhvuYAZXntnwo3h7i2y7fQ7bmb7rjJsJjAtiyDXzdl&id=1912740012343885

卓家汕頭魚麵 台南中西 歇業

卓家汕頭魚麵 台南中西 歇業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在吃完阿財點心與榮盛米糕之後,馬不停蹄又往這家前去,到了台南之後雙腳就沒停過在攤位與小店之間往返流連。 在搜尋這家的基本資訊的時候,這才發現 Google Map 上居然已經顯示為永久停業,有種晴天霹靂之感!想說怎麼會歇業了呢?馬上就認為以口味和生意來說,應該有其特定的原因才導致如此。 不久之前才看到一段由謝龍介猶如導遊班,對於老台南小吃娓娓道來的影片中介紹到這家。才想著,沒錯,這家如果再去台南,一定要來吃的!沒想到竟然就歇業了? 這家口味沒話說,但我相信衣錠也很多人吃不慣這味道,一如很多人其實吃不慣馬祖的魚麵一般,那真是讓喜歡的人愛不釋手,而吃不慣的人又嫌它燙手的程度。這家與馬祖的魚麵方式不相同,這是像拉麵般的粗細,和著魚肉的麵條看起來水分很重,一團團黏濕黏濕的,和馬祖曬乾的口感截然不同。不過,都有著強烈的鮮度,是那種一入口即可嘗到魚味。可惜,這家醬料的味道較強,會掩蓋部分魚的味道。 原本已經塞了不少食物的胃,本以為會吃不下了,因此只點了小碗的麵。沒想到吃了一口之後,馬上又追加一碗。明明已經很飽,但是還是想再吃一碗。 看了 Map 評價,猜想外地客留言可能抨擊較多,無法理解做魚麵的辛苦吧?因此對於其價格和服務多有抱怨。曾經跟著馬祖人一起做過一次魚麵,唯一的感想就是,死都不願意再幫忙一次,但是吃倒是義不容辭,死都要吃! PS 不要以為在馬祖市面上買到的魚麵是真正好吃的魚麵!馬祖人自己是不會吃那市售的魚麵。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6XH3Je26xkWc9BsQruNC1D26EJ3rd1jr7Mtea5LPiqY6rV4NF4u3rWTSCLA5QFJCl&id=1912740012343885

阿財點心 台南中西 

阿財點心 台南中西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離開布萊恩紅茶之後,走了比較長的一段距離來到海安路中國城一帶(當時覺得在台南怎麼會出現如此政治不正確的名稱呢?剛剛Google確認名稱,發現這棟樓已經拆掉了;當初是李祖源設計的,難怪用了如此名稱!)裡面是十分老舊的市集商場,一攤攤看起來就是有歲月的痕跡,許多店家一眼望之就知道是老字號。 到了時間已經快接近店家打烊時間,客人也很少了,而且明顯都是本地人打扮與對談口音;這與之前國華街那段幾乎都是外地觀光客不同,明顯是在地生活的店家。"When in Rome, do as a Roman does." 對於這點,在行旅覓食的過程中,盡量先吃吃本鄉人偏好的老店,試著嘗嘗當地人的味覺習慣。當然,也會遇到與自己偏好截然相反的口味,這也是身為貪吃鬼的日常。 喝了著實不怎樣的紅茶之後,這頓又給我種彌補感,一種柳暗花明之感。雖然店家表示許多我想點的東西都賣光了,只能挑挑檯面上既有的了。還好前面也積累了不少,來一點嘗嘗味道也夠了。這家的口味就是種傳統的味道,一吃有種時光倒流感,回到小時候味覺的方向。我想這也是台南的老味道之一! 離開之後,都有種希望下回能早點先到這,多嘗嘗幾樣店家的名點,補償這回的不足。





http://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VQ56S5w9ZhiJiqP4bHzchzfXDKvN3ANsffD4i57Rqm1U8ecx9d4dvh5ojcjvUTBJl&id=1912740012343885

台南警方效率高! Hommage à la Police de Tainan

台南警方效率高! Hommage à la Police de Tainan

台南市的警察效率真不錯,大過年連假期間還是認真出來維護交通順暢。

在布萊恩紅茶排隊等待時就發現這台誇張違規停車的 Porsche 明目張膽也目無法紀,在小巷內佔據一半的車道;而其警車後方一個車身之後就是停車場了,也還有空位!

110報警之後,8分鐘內警察車就已經開到現場不說—雖然眾多觀光客都看不下去,不過就是沒人去報警?除了一個GY的徒步外地人這麼做。蠢蛋馬鈴薯郝爛市長的治下應該不會這樣的效率的—警車進入窄巷前也順便驅趕一些違規停放的車輛。

員警先鳴笛,見無人來取車後先拍照,同時呼叫拖吊車來支援處理;之後警車先行開走,而有名員警留下等拖吊車。

其他還有許多觀光客也在一旁等著看戲!人總是一如商鞅在秦國變法時所觀察一般,怯于公義。





http://www.facebook.com/photo/?fbid=2922936217990921&set=a.1912743925676827

布萊恩紅茶正興總店 台南中西

布萊恩紅茶正興總店 台南中西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身體習慣需要大量的水分,隨時出門都至少帶個500cc的水壺。不過,不太習慣購買街邊的茶飲:自己泡茶,也算理解茶的價格,往往看到那些飲料的售價之後,就不會訝異為何飲料店的密集程度要遠遠高過便利商店了。來之前,看到網友的食記大推這家紅茶,所寫的實際內容當然不記得了,只記得眾人追捧──不然現在也不會分店全省到處開。 那天該店的排隊人潮真的嚇壞我了!心想,為何大家都這麼有耐心在排隊?這種人龍都會讓我想起小時候看到冷戰時期的宣傳照片,顯示蘇聯人在寒冬大雪下排隊買民生必需品,往往都只為了衛生紙之類的。 喝了這口東西之後,只能說,大可以去買正宗的錫蘭紅茶,自己泡的味道絕對要比這個正。真心無法理解這種飲料店在紅些啥?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32AM48WS776EdAAxjk6VLVdna5Gz8uwN7CWzuRSYZwNn8XNF9gWcKnpPUDdZHruCBl&id=1912740012343885

富盛號 台南中西

富盛號 台南中西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在吃(吐)完前面兩家的阿松割包和金得春捲之後,趕緊接著排上這家店的隊伍。這家隊伍的人龍也是頗長,不過消化的速度卻遠不如前面這兩家。雖然見到小小的店內有好幾名員工前前後後、忙進忙出地在打點,打包的人手跟那八爪章魚般沒能停歇過,但隊伍就是緩步地推進。我想一定有很多跟我一樣都是外地觀光俗,慕名而來所以怎樣都堅持要內用吃看看?記得那天排了至少有個廿分鐘,才終於輪到我。可就在輪到我之前,看到前方有個人一口氣打包20碗,我都傻眼了,因為面前的分量都還不夠他的呢。店家趕緊安撫大家,正在蒸,快出籠了。 之前在台北吃過兩三回,印象都不好,心想這麼一般般的東西,為何會需要賣到台北來?來自台南市區的大學同學告訴我,那是因為台北的碗粿都很難吃,跟屎一樣難吃,和台南的是完全兩個味道。她說得斬釘截鐵,但我當時真是聽者藐藐。 好不容易等到這一碗,看起來賣相真不怎樣,心想這東西能有多好?有趣的是還用木籤這玩意兒在挖,夠古早味。吃了一口之後,才能體會台南人認為台北碗粿是屎的定義。那味道真是南轅北轍,口感的綿密度與彈性兼具,而台北的就像是某種結塊的果凍,沒有米香與細滑的口感。還有那淋上的蘸料更顯得味道突出。 吃了第一個之後,馬上再詢問店家,可否多來一碗。後來在台南沒再吃過碗粿,也不知道其它家味道是不是很厲害?但是這碗的確很猛,值得一吃的好味道,終於一雪前面兩家恐怖的味道驚嚇。




初篇:http://bit.ly/3mfHrvM (本篇)
貳篇:http://bit.ly/40F1RNL 

金得春捲 台南中西

金得春捲 台南中西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在吃到個人覺得有如垃圾的阿松割包之後,轉身回頭就見到人龍隊伍更為誇張的這家金得春捲。那隊伍甚至繞過轉角,排了不知有幾十號人的感覺?傻屄觀光客就是傻屄,只好跟著人龍排下去;在排的時候,心想這種人龍不是因為都是外地蠢蛋吧?

隊伍消化得很快,記得店家速度很快,畢竟東西處理起來應該也不繁瑣複雜。拿到之後,立刻轉進就在隔壁排著富盛號的隊伍。真有種1949年在上海浦東碼頭逃難的感受,陷入無限迴圈在排隊的輪迴。 這個春捲其實就是潤餅,不是我以為和期待的「春捲」。吃了一口之後,我又想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才第一天就驗證了?哈哈哈~又是個我個去的味道。這個真的是一口之後,就往垃圾桶丟了,是那種豪不擔心下地獄會吃泔水的大無畏!心想,為何這麼知名就算了,還排隊排成這樣?實在難以理解。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4JQm4iLCvGF8oeUtbLL3u7fXjdKkorxgKGFsjVL7NPpVPZKL66xHmcBNtWhrxq7vl&id=1912740012343885

阿松割包 台南中西區

阿松割包 台南中西區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自然是稍微做了點功課才來的,才會知道哪些店家是當時在網路上頗受網友讚許的。阿松割包是我在台南的第一站,它的確帶給我驚嘆感,卻不是讚嘆。 進入國華街一帶,被眼前的人潮景象給嚇住了,真是滿坑滿谷的人,擠爆那小小的一條街,讓我想起小時候年前逛南門市場或迪化街的景象。它就在某段的入口處,很明顯,很自然地跟著隊伍排著買。不知道店家為何規定一買定得買一對?身為個北部俗觀光客,只想試試口味而已!沒法子,只好拿了兩個。拿到後一看,個頭真的不大,吃兩個也不是甚麼問題。咬下去之後,我差點沒吐出來,我個去!我是在吃糖嗎?偏甜就算了,它是整個甜膩口感。不信邪再吃一小口,那味道真不適應,不光是不喜歡它偏甜之外,整個調味都有種吃到難吃食物的感受。
立刻把剩下的全都丟到附近的垃圾桶,沒想到進入台南市區的第一攤就掛點了。哈哈哈~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NKSZ648YtpTt7c4ZEDpBbSnR2iSS78be4hKHUeGP1DCU6y9LfJ9bDkLkCS2EJXdql&id=1912740012343885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大鴨梨烤鴨 北京

大鴨梨烤鴨 北京

帝都回憶篇鋪墊:
很意外地去了趟北京,原本以為這輩子都不會踏上中國的領土。之前經過香港數回,但是從來都沒能踏上平地過,都是轉機。沒想到第一次前往中國,落腳點居然就是昔日的帝都。一個在我認為在某些方面(真的只有在某些方面)可以追比京都與巴黎的古城。但這「某些方面」都與我此行的原本目的無關,最後印象最為深刻的反倒是多半聚焦在吃的部分!雖然原本之所以在這個數個世紀古都勾留月餘主要是為了看看古蹟,以及把此當成替老爺與父親掃墓的交通落腳處,沒想到許多回憶都留在食物之上。

到了北京不吃北京烤鴨似乎說不過去?但是在北京工作的台灣朋友,還有那在地人都勸我不要去吃赫赫有名的全聚德。都說那只有名氣,又華而不實,著實沒有去(被)吃(騙)的必要。入境問俗,因此他們帶我來了他們覺得還可以的這家,其實也是個連鎖店(得知時,心中也是響起一個個問號就是了~哈哈哈)。

我不知道全聚德到底行還是不行,畢竟沒吃過。除了大鴨梨之外,之後也是聽從某個「出租車」司機的建議,吃了另外一家的烤鴨。

總之烤鴨餐廳其實不是只有烤鴨,還賣一堆其它的菜餚。給我一種買櫝還珠的感覺,雖然大家都會點一隻烤鴨來吃,不過似乎只是成了主要的點綴了?

我不覺得北京烤鴨有甚麼讓我感到驚奇或可讚嘆之處,一種平凡感。就鴨的油脂與皮的搭配算是不錯,但是肉質的依然是有點柴的口感。問我再去北京吃不吃烤鴨,我想我絕對不會在吃這東西,寧可拿肚子去填些更在地的玩意兒。











2266349330316283 (20181123)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小朱碳烤 中正

小朱碳烤 中正 之前有段時間的晚上時常出沒在館前路一帶,到了晚上一旦學生離去之後,這附近就顯得荒涼冷清許多。那些仰仗學生的各式外帶為主的店家,幾乎可說是門可羅雀。九點之後還能做生意的,應該沒有幾家店了?多年沒能在下午之後的時段行經這一帶,不知道這個區域是否早已不是當時的模樣了? 到了更晚之後,能當夜宵的選擇就不多了,但怎樣都不會想去吃麥當勞,之於我那就是山窮水盡的選擇。無意間發現這間小小攤位,當時只有半個店面大小。在狹小的空間內還要擺設冰箱與爐灶,老闆能操作的空間十分狹窄。 碳烤這東西十分神奇,感覺就是在吃醬料與碳火香氣,扣除了這點,其它食材看起來每家差異不大。不過,這家的肉品是事先醃漬調味的,當有其獨自的味道才是。我覺得這家最厲害的是醬料,尤其那辣椒醬,是真的會讓你感受到辣度的。當你在旁邊聞到大辣的辣醬燻烤後,散出來的味道都還能嗆到人,就知道其過癮程度。當時特別喜歡它的烤雞腿,時常都是買兩支才過癮。 在所有鹽酥雞或碳烤攤中,這家是我吃過還達到所謂能辣度的唯一選擇。


離苦得樂 可口魚丸 淡水

離苦得樂 可口魚丸 淡水

鋪墊:
很久之前在某本書某篇章開頭引言中看到這句話,「沒有壞的教士,只有更壞的教士。」無神論者如我,看到此語覺得倍感親切啊!哈哈哈~按照書中所引,其出自法國一戰期間總理,人稱「老虎」克里蒙梭的父親——克里蒙梭對於法國人來說是相當知名的象徵性人物,甚至其海軍第一艘下水的航空母艦「喬治‧克里蒙梭號」就是他來命名。但是對於中國人或世界而言,他卻有更深遠的影響;《巴黎和會》期間,抨擊同為三巨頭(Big Three)之一的美國總統威爾遜:「 就是上帝也只以十誡為滿足,威爾遜卻要堅持十四點! 」在〈山東問題〉上,對北洋政府採取不友善與忽視的態度——我當時試著用法文和英文關鍵字去搜尋,包含去Google他父親的名字,很可惜都沒找到這句的原文。因此不敢確認其正確性。不過,對於以他的時空背景去理解,會說出這樣的話並不意外。我想這句話也可以替換一下內容,也會是成立的:沒有難吃的店家,只有更難吃的店家。

大學時去淡水,不知道是誰帶我去吃這家的?吃到的第一次就覺得它很難吃,不只是餛飩難吃,那包子更是難吃到不行。

之後偶而去趟淡水老街,也總會再吃一碗湯和兩三個包子,每次都覺得這家真是難吃!難吃也就算了?店內還會看到連戰和店家的合照,照片之大,在店內任何角落都無法忽視。若不幸坐在照片的對面,看著那張皮笑肉不笑,虛假又偽善的人皮,著實可以把這難吃的東西給當場吐出來的!

之後去淡江讀研究所,久久一次會走到淡水老街,依然猶如閩南語俗諺「人牽毋行,鬼牽遛遛行」(Lâng khan m̄ kiâⁿ, kúi khan liù-liù-kiâⁿ)般走進去自虐一回──有回去同學家,正巧遇上他父親在罵他這句;不過,他不是用遛遛行,「摳摳」傱。當下我笑了出來,覺得俗諺或俚語就是如此貼切又生動。

上次去淡水也是離開淡江十幾年後才去,算是當個城市觀光客的假地陪而去。走著老家當然會經過這家店,店內人並不多,這次鬼牽沒能把我給牽進去了,終於沒踏入去自虐。有種戒毒成功的快感!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GZ5XXtLodFeKMkFzK23W2nownoweSEaYPXmvFXFiVBWTiEREtJ3HJmbcampCac3Ql&id=1912740012343885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導演姊妹的店 大安 永久歇業

導演姊妹的店 大安 永久歇業 多年前與法協一起上課的某班同學,大家的生活背景其實差異頗大;有一心準備走生技學術研究的學生情侶檔,也有演員,台大書卷獎的學生,跟我幾乎同歲但早早達成財務自由的單身女士,還有社會寄生蟲的我之流,大家共同的嗜好就是貪吃。他們已經一起上了兩期課,我像是插班生,第一次去上課就見到他們極熱絡交談,然後拿點心出來分享。但沒想到我這陌生人還撈到一塊,之後每次上課都有人會帶食物來共食,因此每期結束後,大家便相約去吃飯。 當時來到這家店,是那位演員同學帶路。結果那天我認識的第一個網友正好來台北出差說要約吃飯,我說早約好了改不了,沒想到好事的她還硬要來湊熱鬧,其他同學也不介意,最後大家聊得很開心,嘻嘻哈哈笑鬧一整頓飯。 菜單上有不少選項,可那天不知為何大家有志一同,七人都選了這項同學推薦的主打商品「蒜香烤雞腿鑲奶油燉飯」。一隻烤到外皮帶著焦脆口感,剖開內部塞滿了奶油燉飯的大雞腿,出奇地好吃;我原本不敢期待的,因為不愛吃奶油燉煮的任何東西之外,也不喜歡吃西式燉飯。每人對於這道菜都十分讚許,離開時朋友還應景似地學了臉書當時只有唯一的拇指讚,在店門口比了比,還硬要我拍照。 翻到這張舊照片,才想起來吃過這道特別的料理,還有很生動的按讚照片。當Google資料時,才發現早已歇業,同時分數還頗低,或許是因為在Map剛開起評價功能時,它就歇業了吧?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FTYNqi78cF9MzTt4mGkRCXcbKZcSwaK6Pz65Z7boPpDNSMboCPsyUCejFUatZVbml&id=1912740012343885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麻醬麵蛤蜊湯/頭城麻醬麵瑞宏小吃 宜蘭頭城

麻醬麵、蛤蜊湯/頭城麻醬麵瑞宏小吃 宜蘭頭城

身為個資深偽宜蘭人,對整個縣內的熟悉度可能遠遠低於一些常去的遊客,這點特別是在所謂的(蘭陽)溪北地區更是明顯。對於宜蘭市還多少知道點幹道與該行走的方向,但到了礁溪與頭城這兩個地方,縱使主要熱鬧的地區也只在台九線兩旁,可依然可說是一無所知。因此有時與依然於在地生活的老友相聚,我就是盲人瞎馬了,任由他們帶路。雖說其中一名老友是在地極其資深的電視台記者,地位猶如《讓子彈飛》中南城一霸的黃四郎,可這全然不表示他所帶路的能量就等同於先人指路了……

幾年前有回老友仨又一起吃飯,被拉到這來,表示這家店很有名,生意很好,口味不錯之類的評語。一看是賣麻醬麵,還有蛤蜊湯為主打,整體就是在地生活的小麵店。

因為那些擺在冷藏櫥櫃的所謂小菜,看起來並不順眼,因此只點了拳頭產品。先說麻醬麵好了,用這種相對不吸醬汁的餛飩麵式麵條,而非傳統陽春麵那種細圓柱的,明顯就差了點;再來就是那醬汁所加的湯水太多了,麻醬滋味就淡了。老實說我不愛吃麻醬麵,原因是醬如果黏稠度調得不好,不是吃沒幾口就會坨成一團,再不就會變成像是湯麵了。那碗蛤蜊湯就屬於你吃了會想罵人的水平,整碗就是味精味,這也算了。蛤蜊沒多少顆,最糟的是碗底當是一層明顯的黑沙。

有時想想,小地方的人真好騙,來玩的冤大頭觀光客更是盤子──不過,價格不高,信價比卻極低,就觀光客而言,也就無所謂了。這也是南城一霸給我的踩雷日常。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Y2gfEvVzxnARVN2KcqBkv4Vwct8YGNDwa9jfzJ89G1i72SPz7E3HZUk2h3SAp3UMl&id=1912740012343885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What I ate: crêpe ou galette bretonne?

 What I ate: crêpe ou galette bretonne? 記得台灣很早就有所謂的可麗餅,而這個應該是法文 crêpe, la 的音譯才是。不過,任何舶來品,不管是東洋、西洋或南洋哪個洋來的食物,到了台灣都變得不一樣。這是唯一可以肯定的事!但這也很正常,出國之後吃中餐,尤其是西方國家,十之八九的口味都會讓你或多或少的崩潰。 在法國時吃過一回,當時就不怎麼喜歡這東西。它其實很像是我們傳統的麵粉煎蛋餅,但是又稍微脆一點(麵粉比例比較高),可以加入許多食材,口味就變得千變萬化似的。在法國也是鹹甜口都有,只是有沒有加入很高級的食材,那我就不知道了。 在台北我在師大夜市那吃過兩回,但是,模樣完全不同了。雖然掛名為可麗餅,但是作法更像是天津最出名的小吃:煎餅菓子。我覺得台灣夜市賣的可麗餅已經與法國的形式差距太遠、太遠了,真的反而更像是那煎餅菓子──當然,台灣弄的煎餅菓子也與傳統的不同,也是內餡口味大突破,甚麼口味都有。是說天津傳統的也沒那麼多東西,早期不過就是點蔬菜與雞蛋而已;啥所謂的火腿腸也是西洋二戰期間的產物,當年清末開鋪在怎麼早的天津也不可能有火腿腸吧? 可麗餅這東西要是我沒記錯的話,是來自法國布列塔尼地區(可以說是法國當年的化外之地,其方言還相當迥異,畢竟那是早年真正高盧人最後的流亡地。)十年多前認識個朋友,在公館小小的法國可麗餅店(與其說是店,不如說是攤,但是又廁身在大樓內)打工,介紹我來吃這家真正的布列塔尼人賣的可麗餅。但是,我都不確定這到底該是 crêpe 還是 galette 了?或許他們有堅持的定義,就如同我們對包子與饅頭的不同、鍋貼與水餃的差異,會有明確的認知?但是,不管是哪種餅,我都可以確定夜市的可麗餅,一點都不法國。哈哈哈~別的不說,光是外觀看起來就是兩回事了。


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What I ate: 繼光餅/賣麵子美食館

What I ate: 繼光餅/賣麵子美食館 在沒來到姚媽開的「賣麵子」之前,根本不知道有繼光餅這東西。不過,紅糟雞這道福州菜,倒是因為老友的母親是福州人,他高中便當常有這道美味佳餚,吃過不少回。 身為個麵食愛好者,吃過這個繼光餅之後,不得不說這個跟肉夾饃算是不分軒輊的南北兩強吧?哈哈哈。 姚媽的店收起來之後,也在台北市區吃過幾家繼光餅,只能說那品質與口味都太糟了,屬於完全跟不上水平的程度。先別說內餡的部分,因為這本來就無固定的東西,全憑個人喜好亂加都可以。外面那層麵,台北的不知道是從哪批來的?麵發得差,不是不筋道,就是咬下去跟咬發糕一樣,變成散狀的。簡直是不能吃的東西! 去過馬祖一趟,一行人真的扛了幾百個炭火烤的繼光餅回來,好幾大袋。或許他們還願意維持傳統的方式製作,那麵的筋道與炭火的香氣,都是沒話說得好。據說桃園還有馬祖人在賣這東西,我沒買過,不知好壞。 這東西可以簡單用烤箱回火,也可以更麻煩地用大油小火去回煎,兩者口感完全不一樣。姚媽比較堅持用後者,而且內餡必然是煎過蚵仔蛋。我懶,所以很懶得去準備這些,其實夾紅燒五花肉也很好吃。當嘴饞的時候,再去找姚媽家找她去弄個豪華版的即可。但現在是愈來愈難找到像樣的繼光餅了!但我是絕對不相信這是戚繼光發明的東西。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4sJmvbzFJGEfJNskj2PMZyhepvx2H5vNqHjaitEzM29mKFsV5it8guHpdL9MtinRl&id=100064729897414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What I saw: 出名要趁早 vs 人怕出名豬怕肥

What I saw: 出名要趁早 vs 人怕出名豬怕肥 雖說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但是「人怕出名豬怕肥」也是俗諺。今天和老友聊天過程中聽到了個真實案例。 朋友是某電視台駐地記者,所以當地人士如果有收看那台,多多少少會聽過他的名字。 某日他到某漫畫屋去租漫畫,他發現這間店有許多「A漫」,當下如獲至寶,很高興地繳證件,並花1,000元要成為會員時;店員看了他證件說了句話,讓他的1,000台幣從此竹籃打水一場空。 「你是記者毆?」 自此,再也沒去過那家漫畫屋了! 我和另外個朋友則是開心地大笑,感謝他提供這解頤的人生小悲劇──老友的蠢事或糗事也總是老友間最嘉的破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