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 read: 鋅皮娃娃兵 書摘: 人死的時候,完全不像電影裡所表現的那樣,跟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片子裡演的不一樣;一顆子彈擊中頭部,雙手一揚,就倒下去了。 實際情況是:子彈擊中腦袋,腦漿四濺,中槍的人帶著腦漿奔跑,能跑上半公里,一邊跑一邊抓腦漿。這是你想像不出來的。他會一直跑到斷氣為止。與其看到他那種樣子,聽他抽泣、哀求一死了之,早些擺脫痛苦,倒不如讓他開槍打死自己輕鬆些,如果他還剩下一點氣力的話。 另一個躺著的,恐懼悄悄地攫住了他的心,他的心開始打鼓,他大喊大叫。測量一下他的脈搏,跳得正常,於是你放心了。但腦子在等待身體衰竭,不等你離開病床,這個娃娃兵已經不在人世了。但他前一刻還活著...... 心得: 在台灣的我們未能目睹戰爭砲火之殘酷,已逾整整一甲子(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電影畫面的血腥或衝擊可能都未能如親歷者的描述來得深刻和震憾。 一如我讀黃天才《我在38度線的回憶》時,見到他描述解放軍戰俘面對美軍詰問時(作者當時擔任美軍翻譯),他發現該員的左眼珠已然受傷潰爛,在眼角卻冒出白色的物體。他正納悶著時,見到該員淡定地拿手去挖眼珠的角落。他才發現原來那些白色物體是蛆。 看過不少朝鮮戰爭的紀錄片,滿是美軍戰機轟炸或裝甲部隊推進的畫面,而中方的紀錄片往往都是在描述當年飽受聯軍的空襲,連生火造飯的機會都難以覓得,只能吃冰冷的乾糧。但這些都不如這幾段文字來得驚心動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