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台北花園大酒店花比麵包坊 新北新店

台北花園大酒店花比麵包坊 新北新店 有日來到光明街,其實是為了吃「韓宮麵」的炒碼麵,到了才發現門是小半掩著的,老闆娘還在準備食材,需再等一下子。於是隨便在左右晃晃,看看有啥新店面? 發現這家新開的麵包店,或許是晚餐與下班時間,店內不少上了年紀的人和主婦在選購──或許在挑選明日的早餐。稍微看一下才知道原來是某個飯店開出來的麵包店,對於那家飯店感到很奇妙。因為過去住在那附近,太常經過那間飯店,感覺是個規劃極差的飯店。但居然能把其麵包開成連鎖店,心想是能有多好吃嗎?出自對麵包的無抵抗力,還是走進看看。 對於台式麵包,蔥花、紅豆、花生與波蘿我都是屬於隨便吃,通常這類要做到難以下嚥也是很難的,因此買這幾款麵包都去看起來要夠台的麵包店,才對味。看到手撕包這幾個字樣,我就笑了:這年頭宣傳是必要的,虛假宣傳更是不可少。吃這類麵包不是用手撕,用嘴撕,難道要用刀子切嗎?或許真有人用刀切這種一人份的麵包?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流行的「髒髒包」,一窩蜂地拼命做,但大概兩個月的風潮就消失了?現在要找髒髒包,都不知道得去哪裡找了? 因為喜歡吃罐頭鮪魚配吐司,挑了明太子鮪魚口味。在吃完炒碼麵回家之後,還是打開來吃了幾塊。一,不好撕,雖然外表看起來分成九塊,但一撕起來像是鐮刀肉一樣,拉扯得厲害。二,上層塗抹的油十分膩口,搭配假明太子的口感確實更糟。三,內餡罐頭鮪魚料真是少得可憐,加上沒調味,變成外層鹹死人,裏頭沒口感。這真是個失敗的麵包!不知道師傅在幹麼? 可見不夠台味裝潢的麵包店就是不能去買台味麵包~哈哈哈。




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What I saw: 三峽老街

What I saw: 三峽老街 許久沒來到三峽,第一次來到這個算是名聞遐邇全台灣的小鎮──當時還是台北縣三峽鎮──是大一時,班上的老人家是三峽人,在鎮上一年一度的傳統大拜拜時,邀請幾個同學來到他家走走,見識一下這個貌似擁有古蹟般小鎮與鄉下還有的大拜拜(這個在我故鄉小鎮羅東,當年也是有著類似的傳統,印象最後一次吃到這樣的拜拜應該是小學六年級了?但是,羅東沒有古蹟可以吹噓!哈哈哈~) 那時的老街是真的老街,頹圮的屋牆、破敗的門窗、坍塌的屋頂,在老街上隨處可見,當年大概有半數的房舍都是那個模樣,是扎扎實實的老街。有些磚房甚至爛到大廳長滿雜早,可以從門口直接望穿整間屋,,其破敗的程度讓人感到似乎可以整條街都更的感覺。因此對於三峽老街的印象就停留在那時。 之後,幾年前來過三峽老街一次,當然已是如今翻新的模樣。那時老街兩旁還未布滿店家,依然有幾間是修繕完畢,但只是靜靜維持其樣貌的空屋。就跟那時去鹿港老街時一樣,老街上遊客真是摩肩擦踵地擁擠不堪,各式店家無不花枝招展地在招攬客人,但夾雜著幾間單純的古屋,關著門在那看著遊客。 現如今,這條小街上兩旁全都是各色商店──有趣的是有好幾家賣著同質性極高的復古商品,或是在北市其它也能見著的品項──早上十點多已經有不少遊客在閒晃。我想這條老街上有多少商家是本地人在經營,是個有趣的事。並不知道老街該有甚麼樣的定義或發展,但看過新北的幾條所謂的老街,其實也都沒那麼老了,翻新之後也提供了許多便利觀光客的場所,同時在整潔度上也維護得還不錯。但那過度的新裝修感,還有賣著相同商品的店家林立,也一直存在於各個老街之上──一如許多夜市中,總出現同樣口味的攤商,而像是寧夏夜市那樣具有多樣口味、不同特色的夜市總是少數。老街也面臨著同樣的現象,除了地名的差異之外,它們在軟體上又太相似了。


Merlin.m梅林麵 三峽

Merlin.m梅林麵 三峽 應該是在拉麵社團內見到網友的食記,見到它提到有沾麵。在日式拉麵中,對於沾麵是情有獨鍾。是那種第一次吃到沾麵,就喜歡上這樣的吃麵模式,可能出自於我並不喜歡喝湯的緣故吧?吃過台北日式拉麵中幾家知名的店家,各有其擅長與小缺失之處。所以只要一發現有沾麵選項,總是會想要試看看,到底是成還是不成? 來到三峽其實主要是為了這碗沾麵而來,但搭統聯巴士,來得太早這才去了老街走走看看。晃完之後,才走到這一試究竟。事實上,來之前我是缺乏信心的,覺得會是文青店的水平。但是架不住 Merlin 這字(我以為店家知道 Merlin 這字的多重典故,才起這名字)與沾麵的吸引力! 店就是所有文青店都該有的模樣,只是有些店特別假掰,這家算是了。其實乾淨是個好特質…… 當沾麵端上來時,我就覺得亡盪了!還沒吃就知是種這趟白來了的感覺。白吃了一口麵,在已經交代要偏硬的口感下,依然像是中式涼麵的口感。整碗麵就像是涼麵,只是有舒肥肉、糖心蛋,配上黃瓜絲再也沒那麼像路邊最簡單的涼麵──說到中式涼麵,那是為了做生意與方便,才搞成現在這樣粗糙與隨便;小時候在家吃碗涼麵,那費的功夫比包水餃還麻煩不知幾倍? 那沾麵的醬汁跟一般的湯同樣的淡稀,沾附麵體的能力很糟,簡直像是要去吃朝鮮冷麵那樣。這趟算是白來了!就那醃蘿蔔口味做得挺好,且口感相當爽脆。但我是來吃沾麵或拉麵,不是來吃配菜的。 女服務員感覺像是店家自己人,有種明顯不適合做服務業的態度與面腔。果不其然,Google Map上有好幾篇分數不高的評價都明確指出這點;此外,對於能有這麼高的分數,如果是拉麵社團麵友給分,肯定不會到這麼高的。畢竟這年頭 Map 上的分數都是可以處理的! 梅林,原來是麵廠的名字,老闆是二世出來開店。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大一德 文山 歇業

大一德 文山 歇業 參加臉書上木柵社團,看到也在木柵路,正好是這家蔥油餅店對面,很會搞行銷的「葛胖」發文介紹這家新店。相當新,印象中只有一個月餘吧? 其實只有單一產品:蔥油餅。它不是北方那種不再加油乾烙的方式,但也不是宜蘭那種用滿油煎炸的,算是用少油去煎的大張蔥油餅。 外皮煎得相當酥脆,但不像木新路上Lion手工蛋餅那樣薄,煎到有如脆餅的口感。這家麵皮較厚,與一般路邊蔥油餅的厚度類似。但是老闆要用三到四個鍋爐,換鍋過火的方式來不斷翻轉餅皮。肯定煎到兩面酥黃脆焦的程度一致時,才起鍋。 生意這幾天大好,都是木柵人來聞風而來。我是正好經過,才想起可以買個試看看口味。起鍋後,現場吃的口感確實很讚。外皮酥脆內層軟糯,那麵團內層的勁道與外皮的脆爽搭配得挺不錯的。與乾烙的信義路六段上的「桐柏衫」和四維路上的「秦記」大為不同,後兩者它們更能吃的麵香與勁道,而這家要趁熱吃的話,才表現得較優,不像那兩家還可以吃退涼的口感。 老闆夫妻二人都很客氣,因為剛搬遷過來,有些程序還不夠順暢,加上爆多的客人,可能要等上一段時間。而老闆娘是新手,人是很十分客氣,但是真的明顯地很不上手。 我想缺點就是缺乏好吃的辣椒了!最好打電話預定,才不會現場等候過久。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新光小館/小吃店 文山

新光小館/小吃店 文山 搬來木柵之後,這家小吃店是無意間在政大附近為了覓食胡亂騎車時發現的。它是個像是鄉下鐵皮寮的加工廠般,廁身新光路的巷口轉角上,非常的不起眼。不論是招牌外觀,還是內裝擺設,都顯得頗有歲月感。 老闆是位老太太,年紀大到脊椎都彎曲了,但總是笑的一張臉面對所有人,很有種純樸感。 自從知道這家後,隔三差五地會來這吃頓「飯」;以我愛吃麵食類的習性,都是特意來這吃米飯的。除了店家煮得飯屬於偏硬、粒粒分明之外,那就是辣椒了!店家自己炮製的辣椒那真是個厲害,就是簡單的辣椒、豆豉、鹽與油,但那味道就是在辣香鹹中間獲得極佳的平衡──與「梁記嘉義雞肉飯」的辣椒豆豉算是旗鼓相當(豉 VS 鼓),只是前者是有油泡著,後者是偏乾。但兩家的辣椒都是在店家自製辣椒中屬於第一梯隊等級,總認為店家能把辣椒做出品味就是種功德之外,也是種本事和實力;而這樣的店家其主食也不可能糟到哪去的。 在疫情期間,因為老闆娘年歲大,又未施打疫苗,所以休息了好一陣子。之後,好像有點事,又停業了有數個月之久。因此很久沒吃到這一味了!甚至有回還刻意到這去詢問附近的店家,是否老闆娘退休了。之後,有回經過見到終於又開門做生意了,趕緊下車來吃一頓粗飽。總是會點個菜餔蛋、炒羊肉或炒牛肉,再自己去夾點紅燒炕肉與鹵油豆腐,偶而才會點碗蛤蠣湯。當然,必不可少的辣椒又回歸了,有種久別重逢之感。不過,卻再也沒見到另外一位廚師了。



又篇:http://bit.ly/3dYWAxc (本篇)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日落雞肉飯 新北永和 歇業

日落雞肉飯 新北永和 歇業 因為疫情的緣故,都沒真正去逛過夜市,其實本來就不太會去逛夜市。那時趁著疫情非常低盪無事時,去到了這個很有名,但一直沒來過的夜市看看。 沒作任何功課,單純來這瞎逛看看,完全不知道哪家有名,很單純地屬於碰運氣的行程,就賭看看機緣好壞了。 走到這家隨意進去了,主要是因為從外看起來算是乾淨,也比較像是能吃個主食。加上一直滿喜歡海南雞飯,在新加坡朋友帶我去吃「文東記」之後,可說是念念不忘的程度。雖然在台北很難吃到足以複刻水平的海南雞飯,最多的還是徒具虛名的而已,依然會試看看,店家到底能做到有那種近乎欺世盜名,抑或假一賠十的程度? 只能說這家的口味屬於吃完你想祖安的水平。米飯軟趴趴,沒有口感,更沒有海南雞飯該有的雞油香味。它就是白飯加上雞肉再淋上醬汁,去除了醬汁,我想那啥都不是了!這跟我在文東記,抑或其台北分店文慶雞所單吃的雞肉水平,那簡直是……!別說信價比這種事,它這完全排不上用信價比的感受。幾個年輕人的態度還莫名其妙地跩,像是我們去了知名如鼎泰豐般需要大排長龍,尋求施捨一頓的感覺。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zSBMWRLbivtLvWw23x2GkW65vN6Gn2XVgoD7egc7kpPBRRDxDFYZsxHhZ3SLJM2dl&id=1912740012343885

成銘月亮蝦餅 永和

成銘月亮蝦餅 永和 樂華夜市其實也不太大,前前後後走上一圈不會耗上多長的時間。只是它有點像是魚叉般的形狀,有一條主幹線,另外一條斜岔出去的就顯得相對不鬧熱許多,人潮明顯比較少。 因為沒真正來過,所以刻意走過去看看這條斜岔路上會有甚麼能好奇駐足的攤位?一走進轉角斜路口就發現了這攤。我對月亮蝦餅這東西基本上是沒啥抵抗力的,在餐廳必然會點一盤來吃,不管真好吃與否,在我看來都是下飯神器。只是見到它招牌上寫著「超越餐廳等級」的字眼,讓我心想這是不是屬於虛假宣傳?真材實料這點太常見,畢竟食材好壞的價格差異過大,真材實料其實表面上不怎麼困難的。但是看到它這麼低廉的價格,連帶對這四個字都感到困惑了。 本著時常上當受騙的習性,還是決定去吃看看。但也不敢買多,買了份最小的,純粹試試味道。 拿到吃了一口之後,頓時有種驚豔感。年輕老闆所言不虛啊!那份用料確實很實在,不是用泡藥水的蝦仁,單單這點就很讚了。外皮能炸到適度的焦脆,內餡與蝦仁的混合彈度依然保持得很不錯。整體口感就混合得很恰當,就算沒有調醬,味道也是很OK的。看看這份價格,再吃到這樣的品質與口味,那不禁想到往往餐廳那都是吃到了甚麼水平啊? 單單這個我就願意來樂華夜市,下回要痛吃一番。



郭記麻辣臭豆腐 永和

郭記麻辣臭豆腐 永和 人有些喜好是難以戒除的,油飯或米糕之於我而言,就是其中一例。現在算是有所改善,不再騎車時隨便路邊看到一家,硬要去吃一碗試試味道,那怕是吃飽的情況下,還是可以來一碗。在社團中見到團購的米糕或油飯,也都是不管好壞,先訂一份再說。但下場通常也是不太好,吃過一次就拉黑那家為大宗。 吃了這麼多年的油飯與米糕,雖然搞懂一點它們兩個的差異,但也不盡然如此。因為在我最愛吃的那家油飯──沒有招牌、沒有店名,只有掛著一張寫著油飯魚丸湯價格的看板;這些年比較進步了,在牆上終於掛出營業時間,可依然是不怎麼按照時間在營業──老闆們自己都隨興喊著,米糕或油飯交換使用。我不得不想,這東西到底有無區別? 走到這攤時,被內用排隊的人數給嚇著了!整個樂華夜市好像就是這攤與門口賣炸旗魚天婦羅的這兩攤,那人龍是最離譜的。這攤起碼排了起碼有個20人吧?心想這家這麼厲害嗎?在猶豫中時,發現外帶不用排隊,現買現走。於是趕緊買了份招牌油飯,躲到路邊去吃了起來,看看有多招牌? 份量上還不算少,那一大籠的油飯看起來還滿有樣子,畢竟糯米外層油光水滑的外表應該沒毛病。吃了一口後有點訝異,粒粒分明的外表怎麼煮得如此軟呢?哈哈~不死心換了個方向的油飯再滿吃一嘴,果然是米吃起來太軟糯了。喜歡吃那真的可以粒粒分明,有彈性與軟糯兼具的口感,油飯過於軟塌的口感會吃起來特別膩口。香菇與肉絲的味道其實很正常,與油飯的份量比例也很可以,大致上每口都能吃到(也很可能我的一口都比較大?)還好只是一份外帶,在路邊一兩分鐘就解決了,如果是排上那樣的隊伍吃了這碗油飯,真心不願意接受。或許他們都是為了麻辣鴨血與臭豆腐而去的?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宣騰莊 基隆七堵

宣騰莊 基隆七堵

每年不定時就會來七堵走探老友林牧師──身為鋼鐵硬核無神論者,單純是來找老同學聊天吃飯的──也多虧了他,才進一步了解了一小部分的基隆與七堵。有時感覺基隆這個小時後來台北必經的區域,對我而言,猶如燈下黑。過往開車經過基隆往返羅東時,基隆只是個地標,尤其是東岸碼頭停泊的船隻。不是心想快到台北了,就是還有兩小時的路程得趕。 在七堵吃喝幾回了,林牧師畢竟是比地頭蛇還地頭蛇地熟悉七堵,總能帶我們來到一些我相信就算網友說得天花亂墜,我也不會前往的店攤。 那日他領著另一老友與我,來到這家北方麵食館。這可以說對上胃了!他與我都是炭水化合物的堅定擁護者,到這種地方去湖吃海喝就對了。 真沒想到在這種小地方還存在這種賣多樣北方麵食為主的小店,給我種打開盲盒般的驚奇感。大家隨意挑選菜單上的東西,人多一點就是好辦事,可以挑選更多的麵食種類。要不是他們多少有點忌口,不要吃太多炭水類的食物,不然我本打算再來幾個的。 不愧是基隆地頭蛇,原來這家店的老闆兄弟二人分別在目前在七堵,與過去在基隆市區都開著小麵食館──第一次到七堵時,林牧師就帶著我們前去吃過──後者也遷往基隆它處了。幾樣主食味道與口感都算吃了覺得比應付一餐還要好些,沒有覺得入口要祖安廚師的狀況。不是說這家的麵食有多麼厲害,而是在這種小地方還能有算是像樣、又多元的麵食選項的麵食小館,已經是很迷人了──畢竟在台北鬼打牆般的麵食館多得去了!










華瑞芳龍鳳腿 基隆七堵

華瑞芳龍鳳腿 基隆七堵 在吃完喧騰莊之後往回走,路過也是七堵名廟的慶濟宮──小小的七堵鬧區,還不少廟。 其實出店沒幾步路就走到了這攤,我立刻喊停下來,問他們要不要來點這個:龍鳳腿。 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是來自何處?但小時候在羅東街頭還十分常見,甚至在圍著中山公園一圈的羅東夜市內,都不只一兩攤在賣這個。但不知為何到了高中之後,等到讀大學時回到小鎮,就鮮少發現這東西的身影?只能在瑞芳、七堵這樣的地區才又發現這東西,感覺十分可惜。 幾年前在羅東又見到賣這的攤位,吃過兩回吧?難吃到你真想祖安攤家。個頭縮水就算了,那個餡料調味之糟糕,簡直不成樣。在便宜的便當中,再怎麼難吃的雞捲都要比公園轉角口的那攤口味要強。 可能是出自於懷舊,見到這個還是忍不住,即便方才已經吃很飽的狀況下,硬是要買根來吃吃。印象中這家的口味其實很貧乏,就是比羅東那些新推出的鬼打牆攤位來得要好些。雖然炸得還算外酥裡軟,但內餡調味決定了這東西的主要成敗;內餡中缺少吃起來能顯點酥脆口感的高麗菜,顯得整個太軟塌。這家的口味遠不如瑞芳「阿霞龍鳳腿」,但沒法專程為了這個跑去瑞芳一趟,就勉強應付一回是OK的。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王德福滷担木新景美女中 文山

王德福滷担木新景美女中 文山 一般來說,便當不過就是便當? 想想廿多年前,連戰吃了個500元的便當,遭眾人噓到爆。當年的確很難想像一個便當為何賣到500?其實,並非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而是本來就缺乏想像力。人是種無法超脫視野的動物,沒見過的景象或物象,是無法描繪或製作出來。 不過,同樣一道菜,在不同等級的食材水平與烹調技術下,那豈止是兩個味道,其差異之大會讓你懷疑你吃到的還是原本的那道菜嗎? 有時候會去探訪唯一還願意走訪的親戚,去到還算很親的長輩家,總不好空手而去。因此會刻意挑個用餐時間前往,然後順道帶個簡單、方便的品項過去。老人家已經不像過去那樣,還會去開發新餐廳,都是吃那些原本就熟知口味的店家。尋常可見的便當其實不怎麼適合,但是,王德福的排骨菜飯便當就是可以拿去見熟朋友的便當了!絕對不會讓你跌股──雖然它還是個便當沒錯!可口味上不會被對方打槍。 配菜都是店家原本就有的冷式小菜,與一般的加熱蔬菜不同。後者其實很不耐放不說,色澤也會隨著時間遞延變得很不像樣,放在盒內湯湯水水的有時活像是一鍋泔;涼菜大多沒這樣的毛病,夏天吃起來也清爽許多。基本上我滿喜歡吃這家的大多數小菜。它這菜飯部分比較后功,還加了火腿與我不知道名字,但口感很酥脆的小物。整體來說,菜飯的部分味道很豐富,單吃就如同滷肉飯一樣,是個品項了。不過,我個人還是喜歡最簡單的菜飯,只有青江菜菜葉子末的菜飯。



初篇:http://bit.ly/30QKr2D 貳篇:http://bit.ly/2sPMkjz 續篇:http://bit.ly/2Hv6iUz 再篇:http://bit.ly/3KCOI0j 接篇:http://bit.ly/3PQc8B5 又篇:http://bit.ly/3cHMfoz (本篇) 賡篇:http://bit.ly/3JpmUwG 複篇:http://bit.ly/48U8EHG

樂昀牛排館 新店

樂昀牛排館 新店 其實,都是為了 Tabasco 而來…… 平日不太會去吃這類的夜市等級的平價牛排,來了多半也是吃雞腿排為主,因為那個價格比較合理。不過,真的會讓我再去的原因都不是因為肉,而是要有酥皮濃湯這東西! 前同事家裡開過麵包工廠,跟我說單賣的這類酥皮其實是品質很糟糕的。告訴她,我知道,看過報導,如果它很好或很健康,又怎麼可能出現在這種地方呢?哈哈哈。要吃得放心、安心,或是到健康等級,那多半得自己買、自己煮,而且還要很在意購賣的渠道;再不然就要砸多點錢,去相信文青體的有機圈圈叉叉了。朋友在中國工作許久,目前回台定居,有次跟他聊到台北竟然有天津煎餅果子。他循線過去,吃完後告訴我,不地道。我沒去天津吃過,但我可以理解這種食物橘越淮為枳的通病。沒想到他竟然說,沒有地溝油,不香。我倆都大笑了!當然,我們是開玩笑的──不過,以我這樣出門在外湖吃海喝的習慣,在中國即便是北京街頭上的路邊攤,在沒多帶腸胃藥下,也會出現那種讓我望之卻步的食物。 但是,我就是要吃酥皮濃湯,主因是可以撒了大量的 Tabasco。因為這東西大概是成本問題,有不少賣牛排或義大利麵的店,其實不會提供的。這家也不例外,上次來就沒發現。因此我這回自己帶上一罐這個「法器。」來了就直接確認,酥皮濃湯是否可以加點?那就直接來個兩碗!其實,對我來說,來個三碗也不成問題。上來之後,立刻把酥皮整片敲到碗內,然後撒入大量的 Tabasco,直到湯呈現紅色的絲狀為止。這時再把酥皮搗爛,充分跟湯均勻攪和。每一口湯與酥皮都能呈現濃厚的 Tabasco 醬味──這是我試過最佳 Tabasco 吃法。哈哈哈~但這樣的湯躺在碗內,看上去真的很像是一團有點噁心,一鍋腐肉之類的東西。 雞排上來之後,我看到雞腿皮煎得焦盛這樣,內心有點圈叉感(之後要交代是底層肉的部分,而不是皮焦成像是火災後的遺體。) 吃完才發現,原來冰淇淋的部分還有餅乾捲筒,而非美耐皿碗。這點那就要給加分了!平常不愛吃冰淇淋的,為了這餅乾捲筒,都吃了兩回。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齊魯餃子館秋風嶺韓式料理 新北新店 歇業

齊魯餃子館秋風嶺韓式料理 新北新店 歇業 中興路是我去光明街尋找明燈最常經過的路段,其實這條路上也有幾家很適合吃頓飯,不能說吃得心滿意足,但吃得也算是不糟蹋糧食的,對得起那價格和口味。 對於所謂的魯菜一直抱持著偏見和刻板印象,很可能與我小時接觸太多山東人有關,其實長大之後也認識不少。因此之前經過時,光看到看板名稱就不是很想進去,加上原本店名又與景美那家浪得虛名的水餃店「齊味」太接近,還以為跟忠順街上的山東餃子館與木柵路上三老村一樣,是同一家族人開的。 有天終於還是去吃看看,畢竟實在路過太多回,加上一時想不起能在光明街上吃點啥。 炸醬麵和水餃都很北方味,都有點偏鹹,除此之外味道算是OK的,但也沒特別吸引人,可能比路邊隨便麵店的又要順口些,還能吃到一些過去該有的味道。 海鮮煎餅是我必點的東西,凡是到了有可能賣韓式口味的店,幾無例外都要來分這個,那怕是明知道味道可能很一般,就是無法抗拒來份煎餅配上白飯的口感。這個煎餅也算是正常,正常地使用泡過藥水的蝦仁,但其它調味和麵糊口感算是不壞,依然是很下飯。毫無例外,那盤蘸醬跟所有店家所提供的一樣,很鹹。大概有個七八種不同的小菜可供選擇,看起來都還算順眼。 覺得這是家吃個簡單,口味也算過得去,應付一頓飯又不會覺得付錢後很不住自己腸胃與舌頭的餐廳。離它不遠的人吃頓飯沒毛病,專門跑來吃,覺得沒那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