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4日 星期一

What I read: 海權爭霸

What I read: 海權爭霸 過年期間在家不是打「大戰略」,就是讀這本《海權爭霸》。 作者是美國前海軍參謀長史塔萊迪四星上將,其不僅在海軍資歷完整,同時具有相當的學術背景,絕對是討論當今海權論述的適當人選。 中國歷史的視角是個陸權國家,雖然面對著海洋,不過受限於震旦方向的地理環境,以及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限制,不曾真正發展過藍色(深水)海洋戰略視角。唯一比較現代化的進展在甲午戰爭失敗之後,可說是將其壓縮至濱海防衛的地步。 書中從地中海時代雅典的興起為例,再一路論述到英西(無敵艦隊)、荷英(大航海時代)、法英(大航海時代到拿破崙大陸戰爭)、德英(一二大戰)、日美(太平洋戰爭)、英美(獨立戰爭以降)、蘇美(冷戰)之間的海上爭雄。著墨甚多在探究美國之所以成為海洋霸權的原因,以及闡述其必須維持海洋優勢的理由。當然還有一章提及中國的崛起,特别是在海軍的方面。 在大航海時代以前,不論是哪個帝國都是陸權帝國,從此之後就屬於海洋時代。麥金德的「心臟地帶」或「世界島」之說為納粹所利用以及蘇聯之後試圖貫徹皆失敗之後,現如今已經徹底讓位給馬漢的《海權論》。或許中國也看清這點,才會在改革開放之後的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中,軍力焦點已從過去扮演嚇阻力量的「二砲部隊」轉移到絕對是攻勢作為的海軍。 能有不一樣的視角是很有意義的,突破原本的觀念才知道原本觀念狹隘與局限之處。書中許多說法和歷史陳述頗能打開視角。 (很少看一本書會讓我若此氣憤,以及認真在Google上進行查證。這本書至少可以找到幾十處編輯和翻譯的錯誤,以及少數部分可能是作者本身對時空上的錯誤理解。但是編務上的謬誤之多讓讀者看得十分光火,更增加對許多譯名不恰當或與常用字眼的部分感到困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