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 saw: ipso facto, nothing but nostalgia 小時候的世界是二極化:羅東與世界,而世界之於我而言,那不過就是台北。因此,離開羅東過夜就得依賴台鐵的宜蘭線了。不過,不知道為何打小聽到本地人都稱它為北迴線?事實上,後者是指蘇澳到花蓮段,或許鄉親們也都自認為是所謂台灣「後山」的一部分吧?抑或,根本就搞不清楚各個段落而已。 搭火車成了我出外讀書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雖然有車時,多半出於喜好,重大節假日返鄉還是選擇搭火車──更主要是自己開車的時間上沉沒成本實在太巨大了!就算是慢車也不過是三個小時多,自己開車往往要五、六個小時以上,甚至遇過得開八個小時的狀況。國五通車之後,正常搭巴士的時間是落在近乎一個小時,這要比台鐵的自強號還要快上半個小時的時間。就算遇到過年之類連續假期,國五頂多就是二、三小時。本地人往往抱怨國五塞車主因是去宜蘭的觀光客,但跟未通車之前相比,三小時也就是自己開車從台北走濱海公路回到宜蘭的正常時間而已。交通的迭代變革帶了的衝擊不單在交通方面,對距離和時間的轉換遠比我們自己認知的要更為深刻。 那日跛腳一步步走著,走到這時已經很痛了,只想趕緊走到車站搭上車回去。結果被平交道的號誌給攔了下來,等了好一陣子都沒見到火車過來,聽聲音才發現是開往花蓮方向普悠瑪列車。搭過這列車去過花蓮一次,也是頭一回在小鎮上認真等火車(因為開車或騎車都會繞過這些路口,改走有地下道的路線),看著離站不遠後開始加速前進的列車,心想也許哪天該再次搭搭耗時又貴的火車回羅東,刻意找班會靠福隆站的班次,吃個便當──以前台鐵地下一樓販賣部會賣《歷史月刊》和《全球防衛》雜誌,我都是趁搭火車回家時各買一本,利用約莫各90分鐘來回的路程,各看完一期;但是,前者已經停刊了──純粹是種鄉愁式,以及在火車上認識人的懷舊。
http://www.facebook.com/watch/?v=8612254449094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