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人不只為財死,也為食亡
曾經莫名其妙又意外地加入運彩(我其實比較喜歡稱它為賭球)這個行業一段時間。從中還是學到些概念與某些知識,但其實那些多半與 MLB 或 NBA 本身都無關,反而與科學或是就稱之為迷信有關。這其中之一就是要押連勝或連敗的球隊!不要以為自己看了棒球,甚至打了棒球多少年,就了解賭球這件事,而是這根本是兩件不相干的事。
賭球就如同《魔球》一書中提到的棒球統計學(Sabermetrics)或 Bill James 的信仰,是相信以科學與統計學來把充斥著大量人不可預測般的球場上每個表現(performance)加以數據化,再利用電腦進行體系化的分析。而非如過去球探靠昔日打球的經驗與直覺,那種去到等著簽約的高中球員家中餐桌上,告訴他們的父母:When I know I know. When it comes to your son, I know. 我感覺到的時候,我會知道。當看到你兒子時,我就知道了。
不,直覺和個人經驗都不精準,真正有意義的不是了無生趣的數據,而在於《魔球》書中的主角,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 Billy Beane 怎麼去解釋公式化後的數據意義。賭球,庶幾無差別矣!連勝或連敗的隊伍就是真正大數據後的產物。
運動家的連勝之路,我是在第11場打完之後才發現到的。於是託了學弟幫我押 1,000 元運動家的讓分盤(圖中最上方那個「運動家1-15」的盤口,意味著運動家贏一分得話,賭客要輸掉 15% 的賭金。運動家贏2分,那就贏得 95% 的賭金)。下完之後的隔天早上,我根本不在乎輸贏,還是等學弟的通知。
第二天正好與高中同學二人一道吃牛排。因為某甲最近在股票上賺了不少,所以我撈到一客在羅東這鬼地方要價近乎 2,000 的牛排。當下跟某乙說,要不要跟著下。他掏出皮包中僅有的千元鈔票──幾年前他也被我說服花了兩千五去押球賽,目的也是為了請甲吃頓知名的鐵板燒;那場也安然過關──甲表示這個他不懂沒研究,沒興趣。乙說,不需要你懂,掏錢出來就對了!於是甲也拿出一張五個小朋友給我。這才有了第二場下注(盤口開「運動家1-80」,這意味著運動家如果贏對方1分,賭客輸掉 80% 的賭金)。按照慣例,我根本不看結果,等學弟通知。
於是我先通知乙,告知狀況表示可以找時間去吃飯了(地點早就相中好了)但又問要不要繼續下注押下一場。個性相對膽小甚微的他表示,當然不要,選擇見好就收。我說,咱仨要去的那家餐廳一人約莫 700 而已,目前累積 2,800 的獲利,綽綽有餘。不如拿 800 再去賭一場,若又贏,那可以繼續當本金押下去,直到連勝止敗為止。他接受了,畢竟還是撈到一餐嗎!
接著打給甲,只表示贏錢了,可以去吃飯了,也可以繼續押下去。他一聽如此,表示當然拼下去。我這才又把我的折衷方案給說出,他也同意了。
第三場盤口開「運動家1+35」,我其實根本不在乎賠率──賠率主要是與對戰隊伍先發投手有著最直接關聯──雖然事後知道是運動家的最下駟對上了金鶯的上駟,但就算事前知道盤口或先發,我還是選擇押連勝的隊伍。畢竟在連勝十多場的對戰中,五號先發至少要出賽兩到三次,肯定也會撞上對方的王牌,但是依然能連勝下去。這就是棒球場上累積的大數據!當然,運動家的連勝之路就停在這個西方人眼中不吉利的 13 上。對於我們來說 66.66% 的淨獲利,哪有甚麼吉利不吉利的?在我眼中只有《聊齋誌異》中那句:黃狸黑狸,得鼠者雄!
我仨認識幾十秊了,我深知甲乙個性的差異(他們生日同星座,還只差三天而已,可見同星座的人可以差異極大!)這也造就在我們一起去投資上的態度差異。
賭球,甲表示不懂,不投入。股市,他作功課看線圖,算是表示懂了吧?其實一樣都不懂!我看到的是,股票的漲跌與球賽的勝負是一樣的,一翻兩瞪眼的事。你說有財報等等可看,有前景可以期待。難道球隊沒有球員資料和之前累積的數據可看嗎?一樣都是類似的操作觀念,一樣都是在買一個對未來的自我解釋與期盼而已。沒有誰是真的懂市場的。只是股票(台股)下跌當日是有其政府管控下貌似理性的幅度,加上更可以因跌幅還不夠深給予自我安慰,認為沒賣就不是真賠錢而已。而賭球是個零和遊戲(zero-sum game),更是那些自以為在金融市場理性投資者所無法承受起的壓力。其實都是在投機而已!只不過有人膽量更大而已,而膽小者徒然給自己找更多的台階罷了。
但是,不論股市還是賽事,別忘了,我們都是韭菜。那些做莊坐地收稅,抽傭的,才是包贏不輸的吸血鬼。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hW9CiTiZTEizYqDoMsR8s8sHhmLoD9mtH6tRSbzhSE1J2zGiwu9gCvmTyb3d4uEYl&id=191274001234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