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 saw: 欲顯爾。 平日走高速公路,或過去常開北宜公路時,甚至是車程約耗去快三小時的濱海公路,都不喜歡在途中休息,這麼多年全然不知道高速公路的休息站是個啥模樣。少數幾次的經驗都是搭別人的車,這才會到休息站去上個廁所。這回來到新竹,在市區買了點食物,回程用餐時間正好經過關西休息站,也就順便去那吃飯休息一下。 在Youtube上觀看中國美食博主的影片時,隨著他們前往各地去找尋各色美食時,總能見到有些中國人穿著所謂的「漢服」四處去溜達。訪問時,還見到他們是表達對傳統文化的喜好之流等等。甚至看過穿著明朝皇帝服裝的去博物館參觀!看到的當下只有搖頭感嘆,當「新中國」建立後,拚了老命與過去的中國進行切割,是種從上到下洗腦式的全面要刨除舊的一切。沒有多少年的功夫,在90年代起的所謂改革開放後的卅年時光,又開始重拾過去所謂的糟粕了?看起來何其諷刺,只是因為有不少中國人富裕起來,所以不再自卑,才敢翻出老東西來裝模作樣了。 但是,最有趣的在於怎麼定義「漢服」?看到他們穿著各種朝代的服裝,還五顏六色的,各種頭飾或掛飾,他們真知道各朝代的古人到底是怎樣的穿著嗎?不,他們不知道,因為他們就跟所有的裝古劇的編劇和製作人一樣,不是對於哪個特定年代的生活條件與方式一無所知之外,就是憑空想像與捏造。而製作這些現成便宜成衣的業者,自然也不會清楚。服飾別說細節上不考究了,單單看到那顏色我就笑出來了!在沒有現代化學染色之前,衣料的染色是件極其耗費成本的事,因為只有天然的素材可以選用,但是那些都與以吃寶為天大地大之事的人無關,因此成本極高。不是當官或富裕人家,是無法負擔這些成本的。更別說衣服本身的樣式,當你看到古代畫家畫作上的服飾時,就更能發現這些中國人穿的漢服有多荒謬,尤其是掛上他們言必稱的「漢服」。 隔壁桌坐了一組小家庭,小孩大概還是幼稚園的年紀,全家仨口全都是穿著和服打扮。我對他們這身到底有多標準,並不清楚,因為屬於外行,但是起碼與我在京都吳服店看到的,還有那些穿著刻意和服在祇園附近拍照的觀光客,有著極其明顯的差別。這仨讓我想起在Youtube上看到的那些穿著漢服的中國人,腦中想起的只有一個小故事:當王艮(明中期泰州學派的創始人)心慕王守仁的心學,在前去跟他學習之前,總是穿著有別於那時期的奇裝異服(頭戴紙帽,手持朝笏),因此十分出名。當王艮去找王守仁時,他一眼就瞧破了王艮的內心,只跟他說了三個字:欲顯爾。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b5ApSBb6rXuHW7Gk4EUYg1j4WeQo7NWdr5RR574fuCXuyZHd5Jj5RBAC7UXUYZMDl&id=100064729897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