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What I read:《倭寇與明代的東亞秩序》

What I read:《倭寇與明代的東亞秩序》 邇來閱讀效率低落,原因無它,疏懶之故。其實這本書有關倭寇的內容只有210頁,卻花了不少時間去消化。因為它是學術論文,內容引用了諸多古籍和正史實錄等,因此在查生字上用了不少時間。也才知道自己中文識字能力有多低落!哈哈。 它分為兩大部分,前段在說明倭寇的歷史縱軸軌跡:从洪武年間開始,一路到南明時期。很有趣的一點是,「倭寇」嚴格說起來存在的時期比整個明朝還要久!而就倭寇這一詞本身就很值得討論,因為我們習以為常的倭寇組成絕大多數是沿海的漢人,真正的倭人不足三成(在許多正式的奏摺中都可見到此種陳述)。而其中最為兇殘、勢力最大者的並非倭人,而是南直隸徽州府人王(汪)直。 作者透過《明實錄》中相關語彙:倭國、倭人、倭夷、倭寇、倭賊、倭奴、日本等字眼出現在各時期的次數來分析。這點很有意思,从不同的詞彙出現次數與用法,可以反應明出政府對「倭患」的態度與嚴重性。並透過地方官員抗倭的記錄,還有南明隆武年間曾經試圖「乞師」日本來剖析明人態度的轉換。后者的記錄在中國的研究範疇內明顯受到忽略,而日本人對此議題卻饒有興趣——光是這點就頗有意思。此外,也可以見到「華夷之辨」對明清士人的影響: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也絕非如高中課本所言是那麼「鐵板一塊」! 後段主要放在與倭國溝通,以及與周邊藩屬(朝、琉)為此議題的互動和問題。 主軸放在整個倭寇問題最嚴重的嘉靖朝,从寧波之亂(因地方官員貪污甚至與倭寇同流合污奪戮平民,最後朝鮮抓到此夥人送回明廷)切入問題的肇始,再到破倭有功的浙江巡撫朱紈自盡(可以見到所謂的倭寇真正的核心問題不在於海禁、封貢,還涉及到官場派系的鬥爭:嚴嵩與徐階,以及从地方世族勢力到中央官員的分贓。)最後提到琉球藉由世子冊封的理由與明朝往來,而嘉靖朝試圖透過琉球來牽制雖然胡宗憲已經誘捕汪直,但反倒日益猖獗的倭寇問題。 對於倭寇的陳述是有不少有意思的內容,且與一般史書方向頗為不同,但跟書名的「東亞秩序」的連結卻沒那麼緊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