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 read: 《地圖會說話》 我想開始有閱讀習慣是起自高三那秊,晚上爸媽以為我在讀「書」的時候,其寔幾乎都在看課外書。上大學之后,幾乎可以肆無忌憚地買閒書。生活費不夠用時,總是以要買閒書跟家母伸手當啷。此後才真正開始喜歡上讀閒書,這也才發現:對於個人來說,選了法文系其寔是齣近乎鬧劇(因為法文著寔沒學好);沒讀歷史系是場悲劇(因為閒書讀最多的就是歷史);夠不上地理系的門檻那真的是遺憾(才不是什麼克紹箕裘得概念!)這門學科其寔需要大量各類的常識,幾乎包涵所有社科學程的內容,它就像經濟學一樣,給我一種包羅萬象的幻影。因此,沒能一窺堂奧給我種莫大的遺憾。 身為地圖控,看到與地理或地圖有關的書總有種莫名的喜悅和興奮。之前常常買地圖集回去收藏,家中很多地圖地理書真的只有「瀏覽」過一次,不是堆在那積灰,就是送人了。到了歐洲時,買了最多的書還是地圖書,帶走最多的紀念品還是各式地圖(大概做白日夢以為自己會有上百坪的房子可以輪著掛上它們吧?) 當同學送我這本書后,當天晚上馬上把正要讀的《西伯利亞鐵路》擱在一旁,花了一個多小時不間斷地讀這本書,進度正好是達到三分之一,就急著跟同學反饋部分感想。 讀著讀著才發覺,部分內容好像在網路上讀過極其雷同的內容,或許也曾刊登在網路之上,為人所轉載。必須強力推薦這本科普書!雖然內容還是有許多地理方面的專有名詞,不過不會影響讀者吸收其中資訊的流暢度。也因為它是科普性質,自然沒有學術書那樣一堆註解,也無拗口賣弄的文字表達。當然還是有些基本的常識門檻,但又不至於讓人難以進入狀況。雖然按照文章基本探討的主題分成幾大類,但每篇文章都是獨立的內容,同時也是對於要想理解該主題極佳的敲門磚。 其中關於【臺灣黑熊、用GPS拯救大象、路易斯與克拉克探險圖、葡萄酒地理學、臺灣的空污,以及傳染病地理學】,這幾篇讓我印象最為深刻。黑熊那篇很有知識性不說,能更進一步理解到地理學如何協助並結合動保與環保發展,而不再是生冷的學門數字呈現。拯救大象那篇也點出動保區的盲點,透過地理技術擴大了保護的層面與認知。路易斯與克拉克這篇真的太「美國」了,或許對於美國西部拓殖不清楚背景的人,會無法理解今日美國之所以如此,其寔脫胎于美國開發西部的歷史。葡萄酒和傳染病地理學兩篇都是異業結合的有趣案例,前者是利用現代技術的案例,而後者卻是近乎兩個世紀前的醫學專業研究,都和地理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這之中最讓我驚訝的還是與臺灣空污PM2.5有關的那篇。這篇的焦點放在這廿秊來空污嚴重的西部與中南部地區,不過讓我驚嚇的卻不是這裡,而是作者根本沒有提到的宜蘭。「好山好水」是當地人頗為自豪的忒色,但是科學數據顯示,罹患癌症的成年男子的比例,宜蘭在這40多年來一直都是臺灣的均數!並未因為自以為的乾淨的環境而比例較低。相對有趣的在於,臺北市自從捷運開通之后,比例是明顯的下降,甚至低至10%之內。當然那份研究還需要更多的科學數據來佐證與深入研究。但是宜蘭四十年未變的比例中數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些本地人就是懶惰,才會輕易相信政客那些矯飾又文青的政治語言,眼盲與心盲去面對數據所說的話。每次外地人說好山好水時,我也是笑笑而已。) 這真是本值得各年齡層閱讀的書,無需是地理控才會讀得津津有味。而且它許多文章內容標的物雖是它國異地,但是宏觀主旨卻是普世通用。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可以打開你對常識的認識。最難得的是它還有許多篇文章鎖定在你我生活的這座島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