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What I saw:《注定一戰?》

What I saw:《注定一戰?》 今晚參加這本新書發表會。由作者自己介紹了約40分鐘,然後問答約30分鐘。參與的人數相對踴躍,以國際關係這種冷門議題的活動而言,能有許多人提早排隊,甚至滿座到需要坐在走道上,有若知名暢銷書作家發表新書般的情形。這是我這二十年來除了與艾利森同是哈佛大學的史景遷在台大演講時才有的盛況!? 一本實質內容約360頁的書,作者濃縮要到20分鐘的簡報之內,勢必其所述及的部分是相當精簡扼要。以我已經讀完該書來看,作者的確只把重點放在中國的(正在亦或已然)崛起,以及中美之間開戰的可避免性或不可避免。其實作者對於這個標題是採取開放的態度,並未做出極其肯定的答案。 作者認為中國是「已然」崛起,論述是從一些實質製造的部分,以及書中強調以購買力平價(PPP)來論斷國家生產總值,而非常用的市場匯率(MER)。其實這點頗值得爭論,以前者來看,中國的GDP已經超越了美國不少,以後者而言卻是落後美國不小的距離。因為作者認為PPP來衡量一國的軍事產能是比較實在的方式。這基本上說來是對的,但是還取決於境外資源取得的能力和成本。更遑論中國GDP per capita是遠遠落後給美國。(這兩天南韓發布國均所得超過三萬美元,這就是MER數據。這點台灣毫無疑義地完敗!但是如果用PPP來看,南韓的GDP數據就不算卓越了。台灣央行長期壓低台幣匯率來維持出口,這勢必壓低台灣真正的GDP。此種政策的優缺點的確大有討論空間。) 作者在問答時間中提到台灣是否會受到美國保護的問題(他在95、96年台海危機期間正在國防部服務),表示台灣如果不主動挑釁台海問題,美國政府認為會有義務要協助台灣,包含了台灣長期以來的民主、自由等價值。此外,如果中國再有類似飛彈恫嚇的舉措,美國肯定不會如當時派出兩艘航空母艦進入台灣海峽那樣的行為(因為中國軍事的崛起)。他認同習近平所說,西太平洋夠大到容下中美兩國。但是,那條分界線到底在哪?是第一島鏈、第二島鏈,還是夏威夷?目前沒人能知道。 他也提到日美的太平洋戰爭為例。兩國之間也從貿易戰開始,一路到禁運、戰略物資禁運,以及爆發珍珠港事件(當時夏威夷還不是美國的一個州,美國先前從傾日的夏威夷國王手中奪下該群島)。不過,中國對於禁運的擔憂程度不可與當年日本同日而語,日本仰賴海運補給的程度遠遠超越中國;更何況49年之後美國也對中國實施過戰略物資禁運(當年的國民政府協助當了「合法的」海盜)亦未能成功。 作者也表示他設想了九個場景,但是還是未有定論。也很客氣地表示,歡迎大家發信給他或是在 Twitter上,與他進行腦力激盪。 作者很有趣地在投影片中有一小段 Youtube 影片合輯,把眾多人讀錯 Thucydides 一字的影像剪成一部,同時要現場所有的聽眾跟他一起好幾次地發出正確希臘文發音。回來稍微Google一下這個字的Youtube發音,都與他的希臘字母拉丁化的發音不同,其實不同的只有第一音節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