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貞誠 桃園中壢 因為要探詢失聯數十年的離奇故事,所以按照線索來到了中壢。快到中午時分,對此區全然不熟,以前來這不是搭火車就是學長順風車,也都是去他家打牌而已,對當時還是中壢市的印象就是火車站已經很多當年還用的名稱「外勞」。隨意 Google 下跑出了這家,反正都不知道好壞,也就跟著地圖前去看看。 平日對於 Google Map 算是信賴其位置標定的,但是幾次在市場內的店家或攤商位置尋找的經驗,可靠度著實不算好,最好還是直接問下左右的攤商,那才精準。 這家生意那是好到個不行,已經是下午一點了,座無虛席之外,還有著排隊的長龍。市場的攤商絕大多數不是在收攤,就是已經打烊了,結果它是極為熱絡的景況。 點了碗小碗招牌米甘、涼麵和泡菜。因為擔心萬一米干吃不慣,甚至是很難吃,起碼還有涼麵可以頂著。涼麵就是一般到處買的到涼麵,優勢就是它的配料多了不少樣──雖然離我認知的涼麵還差很遠──有花生末和花生粒、芝麻粒,還有香菜,當然有最基本的黃瓜絲。醬汁的口味很正常,那種鹹口的醬油味,麻醬的部分並未特別不同,算是正常的一碗涼麵,不過因為有花生和芝麻,吃起來口味比較豐富;自然像是我這樣喜歡香菜的人,覺得加了香菜就是加分(點菜時店家也有明顯的告示,提醒初來乍到的客人,該如何點選以及配料摻加與否。 倒是這碗米甘比較讓我感到意外。上來先喝了口湯,沒想到鹹鮮口的湯頭味道還不壞。小碗整體給的肉、蛋和豬肝的份量其實頗多的,上面一層都是這些配料,那個分量超乎我的預期和想像。以價格來說,這碗算是相當超值;同樣的東西,放到價格屬於低價的文山或萬華兩區,我想沒有個120可能跑不掉?但是在這傳統市場內生意爆好的小店,只賣80,不得不感嘆物價的差異。我覺得米甘的口感就像是粿條,但是比較更有嚼勁一點,離麵條又有段距離,但比台式粿條那種一輕咬就斷的口感,又多了些。可能湯頭味道本身比較重,吃不太出來米甘中的米香味。整體說來,這家信價比太強了,難怪生意好成這樣。離去時已經快要兩點,店內依然幾乎是滿座,還有等著外帶的客人。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33WXKPJTNbg3NBD9ZG3RrM6CfdLidQWJf2L588ijRuAnowuJu1X9X26FhHLc7HPpnl&id=1000647298974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