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 read:《中美暖戰》 多數人都經歷過1945二戰結束起的「冷戰」——當然所謂的90後世代連東西方對峙下的冷戰是什麼可能都不清楚——有些人目睹過這之前的「熱戰」,在台灣還有些人是真的親歷冷戰期間的第一場熱戰:韓戰。不過,隨著中國的崛起,也浮現了新名詞暖戰:這是指中美之間這場會進行長期的軍事、外交、貿易對抗,但又與上個世紀歷經50餘年的美蘇意識形態與軍事競爭的冷戰有所區隔。從美方提出的字眼來看,明顯的強度會高於過去的冷戰。 英文書名用的是 Crashback,在海軍用語表示「全速特急倒俥」,這個字眼其實也貫穿了本書的起點和終章,是相當關鍵的用法。但這與中文書名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原文書名從其內文脈絡,變得以理解用這名稱的原因;中文書名自然是為了中文語境下的讀者能迅速掌握與理解本書的主軸和方向。我通常偏好接近採用英文直譯的作法,但有些字眼真的很難讓非深通內情,或已讀完書本的陌生讀者所能接受。因此直觀、明確的書名就顯得重要,也有其必然性。 原文書名是以考本斯號巡洋艦在中美在南海(書中用南海一詞是對的,真心覺得用「南中國海」的媒體或書籍是相當蠢,那東海和黃海怎麼都又不慣上中國二字了?)對峙的結果 Crashback 來切入,再從中美之間在這近卅年來於西太平洋上的衝突(意外事件)一一敘述過程、發展,以及對後續的衝擊與影響。算是把解放軍海軍現代化以來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衝擊,或是說北京試圖稱霸西太平洋,把華盛頓的勢力範圍趕出第一島鏈以外的區域,成為藍水海軍對決的過程交代得很清楚。【延伸閱讀,《看不見的屏障》幾乎可以當作本書的首部曲來讀,雖非連貫的著作,但內容卻達到貫穿美軍西太平洋發展的格局與脈絡。這是指美軍,或是更嚴格地定義為美國海軍,而非華府對東亞地緣政治的全部觀點!這兩者之間還是有所落差的。】 作者毫不諱言地表態站在美國的出發點來看待與解讀解放軍海軍的作為與事態。站在一個勉強歷經後半段冷戰的台灣讀者而言,對於其立場與論述並不會感到「過於」的偏狹。而且,作者也不會因為立場因素,明顯地隱惡揚善。書中的主角考本斯號巡洋艦上近乎醜聞的事蹟,以及其對美軍「存在」於南海向盟邦表態時的受挫,都是明明白白地交代。 同時,對於美國這三屆政府對中國的態度也有著墨,呼應著海軍在國家領導、控制下的作為。有趣的也在於作者實例舉出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對於某些險釀成意外事件麾下海軍人員作為的說法,或是藉口就顯得後者相當荒謬與難解了。 此外,這本書不光是談論兩強在南海的對峙。其實書中也多次明顯提及台灣,或是暗指是否美軍會協助台灣進行反擊解放軍的功台作戰;作者很清楚地表態認為海軍方面的正面意願,但這決定最後並非由軍事人員作出,而是文人政府的權力。 除了格局上的內容之外,還有許多軍事上的資訊可以吸收。應該說是本有骨幹,也有血肉的書。 PS 一般而言,我都會掠過推薦序不讀的,因為很多都不是那些掛名者所撰寫,只是為了添增該書的說服力或行銷之用。但這本書的推薦敘內容就全然與我所預想的不同,因為我知道他們不是那種隨便應付、一點都不專業的專家。因為在序文中還可以讀到紮實的資訊,這算是附加的彩蛋。 近乎四個月以來,買了十來本書,也都看了,但沒有一本能讀完的,有的甚至才讀個幾頁就丟在床頭。這本拿到手到讀完剛好花了七天時間,覺得又有動力能好好把一本書給讀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