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興魚丸店 大同 昨日先去「Piga and Ponda Cafe 故事咖啡館大稻埕店」找店長老友聊天,臨去前他推薦了家在地人的老店「佳興魚丸店」。 先提一段看似無關的題外話: 在讀明史相關書籍時,有些會提到江浙一帶知名的「鰣(ㄕˊ)魚」──Wikipedia上面還有兩個詞條:鰣魚與清蒸鰣魚──在明朝時,鰣魚是種貢品,因古代沒有冷凍保鮮的方式,加上路途遙遠容易腐敗發臭,吃起來有種豆腐乳味,故又稱臭魚。有則故事是這樣說的,有個太監從北京出發前去南方公幹(這在明朝中葉之後是常有之事,甚至十三個總兵鎮都有職司監軍的太監;到了清朝,對於太監出宮都管制甚嚴),當地官員為了討好這名內侍,招待他吃新鮮的鰣魚。未忖,該宦官吃了一口后勃然大怒,斥責當地官員欺瞞,表示他在內廷吃過進貢的鰣魚,根本不是這個味道。地方官員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因為受限當時的保藏技術,鰣魚都是經過油鹽漬過,或許魚肉本身的細緻度還在,可是那份鮮味早就喪失無存。 多年前在「賣麵子」吃姚媽自己用高級一點的海魚做成的魚丸,現煮、現撈、現吃,我才知道原來魚丸可以這麼好吃!相較之下,以前吃的魚丸簡直就是一坨「米田共」。爾後又吃了澎湖人自製的花枝丸和魚丸,又是另外一種鮮度和口感。這才了解到,小時後不喜歡吃魚丸,不是在於魚丸不好吃,而是魚丸本身的用料好壞。這兩次的經驗都讓我想起書中的這段小故事。 朋友說這家魚丸是他在大稻埕一帶願意推薦的小店,我前去試了試。因為之前的經驗,即便是該用餐的時間,依然只點了最簡單的三色丸湯來試看看。魚丸和貢丸都讓我想起前面無關緊要的明朝小故事──因為沒有吃過地道的鮮味,所以以為那才是該有的味道──燕丸就比較好一點。如果不要過度挑嘴,如果你不是家中自己會做魚丸,那麼這家還是可以來吃的!此外,乍看調味料這麼多,讓我有點擔心。湯,我沒喝完,因為有種過度調味感。所有辣椒和所謂的泡菜都各試了一丁點之后,覺得可以完全至於不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