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 saw: 武漢病毒燒壞的不只是人體,也見識到透過網路燒壞了人腦。 徒步當運動,走了兩公里,得經過市場才買得到拖鞋麵包。穿過市場巷弄時(跟以往相比,真的不算擁擠),有句話讓我駐足偷聽一下。 攤販某甲與客人和相鄰的業者夸夸而談著最熱鬧的議題,武漢病毒。我本人對於病毒這事相對很冷感,不擔心,單純因為還沒擴散,所以口罩迄今為止都沒戴過。但這不是重點。 甲開始轉述電視名嘴的內容,一句話讓我豎起了耳朵:「1895年的歐洲黑死病…」頓時我就惱了。 這個疾病主要爆發在歐洲的中世紀,比較誇張的數據表示死亡人數可能逼近當時歐陸上二分之一的人口,保守的也有三成。當時歐洲教會得負責登記教區內的生死人的姓名,因此多少有數據可查。但是幾乎到了18世紀時,人類已經能控制「鼠疫」的傳遞,再也沒有爆發過了。 聽了幾句鬼扯之後,我終於忍不住了,告訴他黑死病已經絕跡了,和這次病毒毫無關聯,而且傳染途徑也不相同。「與其有時間聽所謂的名嘴在電視上噴口水,何不自己去搜尋知識?然後在這跟著再噴?」然後轉身離開。但是,如果這麼習慣聽名嘴噴口水,怎麼可能有分辨真偽的能力呢?無知來自於怠惰之外,也在於沒有思辨的能力。這也就算了,但是不要以訛傳訛(自曝其短)有這麼難嗎?! 附圖參考: 「鳥嘴醫生」身穿長袍,戴著具有防傳染功能的鳥喙狀面具,使用木製拐杖碰觸病人治病,也用於鞭打病人以赦免他們的罪。因為當時人們相信罹患黑死病是不受上帝庇祐的惡人,而唯有透過鞭笞,方能從上獲得救贖。
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
What I saw: 公車記憶
What I saw: 公車記憶 在臺北生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北市公車路線真的很不熟,喊得出來的都是搭過的路線:260(大一讀書搭過一年),52與204(西藏路家門口),22(臨沂街家門口),其它各路線就算搭過,都不會超過5次。在羅東鄉下那種誠然缺乏公眾交通系統的地區,更沒可能搭公車了!雖然我家巷口也有一個站牌,但沒幾年光景,那站牌就躺在地上,最後甚至消失了。最有趣的是,乘客依然可以在那上下車。 第一次在宜蘭搭公車是個寒流來襲的星期天,我可能只有小學二年級。印象中那天真冷,我穿著厚外套,在街上走著都直哆嗦。那天老爸不知道那根神經搭錯線,要帶我們搭公車去三星(當年真的是太平山山腳下的偏僻小村)小時候傻,只要是出門玩,沒有不樂的?渾然不知三星跟鬼城差不多!而且是低溫十度的那種寒流,還往山邊跑?所以說我爸那天腦袋給風吹壞了吧!我媽根本不想出門,就剩下兩個傻父子搭車花了半個小時時間晃到三星。目前有的印象只有兩人站在三星街頭喝泠洌的西北風,四下望去街上近乎空無一人。最後走到也是空蕩蕩的市場,唯一有熱食的就剩下米粉湯。其實父親根本就吃不慣這種東西,還點了僅存的一塊油豆腐。我不是沒吃過油豆腐,但是在那冷風刮人的冬天,那塊味道其實不怎樣的油豆腐改變了我的舌尖,從此以後變得跟老媽一樣,特愛吃油豆腐。接著要離開這個鄉下地方時,在街上遇到老爸的學生。她們很訝異地問他來這幹麼?他說帶小孩來三星看看,吃碗米粉湯。我還記得那兩人的表情:一副你傻了嗎你?她們兩人冷到相互依偎,但一直在笑(肯定笑我爸跟我是傻了!) 小三昇小四的暑假,我人在臺北晃蕩。有天,我媽跟著我小阿姨帶著我和我二姐,以及一對表弟妹一同去動物園與兒童樂園。當年都在圓山,而且緊鄰而居,中間可以自由穿梭。 我們從木柵外婆家搭車,在臺北車站轉了一趟車之后才到。從地勢較高的動物園進入,逛了一圈之后去到了位於基隆河邊上方的兒童樂園。準備回去時,我一個人往前先跑,因為我記得入園的路線,準備到動物園門口等他們。沒想到等了很久都沒發現他們,還在咒罵時,這才意識到我們走失了。原來他們走兒童樂園出口,而我根本不知道那有個出口。我在兩個園區四處奔走在找他們,都沒找到。他們也利用園區廣播找我,但不知為何就是沒聽到?我記得自己不是很著急,便想起該去服務中心尋求幫忙。到了那,他們試圖幫我聯絡家人,可是姥姥家沒人接聽。外婆家的電話號碼我記錯了!但我記得外公的名字,胡銅海,他們翻找了黃色的電話本。最神奇的是,剛好姓胡的那頁被撕掉了!哈哈哈。這時候我才急了。我表示知道外婆家的路名與站名,所以服務中心的那阿姨變給我12元讓我自己搭車回家。現如今,我已經忘記從圓山到北車當年是搭幾路車的,但是236回到木柵保儀路卻不曾忘過。 我還記得其實當時頗為緊張,上了公車之后,一路站在前門旁,深怕錯過站了。縱使司機先生告訴我,會在我該下車的站喊我,我還是一路從圓山站回木柵,看了一路的街景。那時的公車引擎是在駕駛座旁邊的底下,會突起像個墳包土封般處在前門與司機之間。我多半時間就坐在那上面,一站站數著。當從木柵路轉進保儀路時,我終於放心地下了車,走回外婆家。 按了電鈴進了外婆家,他們全都很驚訝。我看到我老媽還在哭著,我卻一點反應都沒有,心想你們也太緊張了。問清楚他們怎麼離開兒童樂園之后,反而責怪他們怎麼不走原路回去?哈哈哈。發完脾氣之后,才意識到自己餓壞了,拿了50元的紫色紙鈔到巷口外的麵攤去吃碗牛肉麵。雖然很餓,但是依然記得那是碗很難吃的麵!多年後,它終於倒了。 那日難得又搭公車時,看到了236,想起自己首次在臺北搭公車的經歷。到現在,不知道為何那天的某些畫面還停在腦海中。雖然我後來很少再搭過236,沒想到這班車號碼還在,路線也差不多。
http://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ZgpH5XU9nButUcz3MXeRyK7PBs4wSRVs2FCehesjVCMsaUXSWMsnZVscfRke34iVl&id=1912740012343885
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Πολύ νόστιμο SantoriniSouvlaki經典希臘捲餅 新北新店 歇業
Πολύ νόστιμο SantoriniSouvlaki經典希臘捲餅 新北新店 歇業 Πολύ νόστιμο,這是希臘文,意思是非常好吃。 前一陣子在要往大豐路上去找吃的時候,先經過這條小街。平日其實很少會走進這條小巷──雖說是街,但更像是巷,它甚至是條單行道的街!那日碰巧就騎進去,快到北新路路口時,看到了這家新開的店,於是停下車來去一探究竟。 店內當時坐著個一眼望之就知道是美國人的中年白人,邊喝著濃湯邊和老闆聊天。我看看了菜單,點了份羊肉的希臘捲餅。因為第一次去吃,不敢多點,所以只有單點了一份希臘捲餅。 東西上來之後,吃了一口就覺得味道對了。裡面的醬汁是相當清淡的,像是微微酸甜的優格醬,一種清爽無負擔的口感。醃漬過後再煎的羊肉串風味十足,醃料味道很濃郁,但還能有羊肉該有的風味和口感。經典的口味就是肉類加上了蔬菜配料,而摩登就是再加上馬鈴薯條。因為不喜歡吃馬鈴薯,所以從來沒吃過。 當時店內並無其他客人,老闆和我攀談起來。老闆竟然是真的希臘人,我開玩笑地說,他看起來不像是希臘人,他表情十足地告訴我,那是因為我還不認識他的緣故。因為他的英文沒有南歐口音,讓我感到狐疑,他才說是從小全家就移民到加拿大了,所以口音全改掉了。說起英文來確實和藝人夏克立很像,連那種綜藝化都有點像。哈哈~ 他住在魁北克,所以自然也學過法文,於是他後來就用法文與我打屁了。還教會我這個希臘語:Πολύ νόστιμο。而在我看來,他的食物確實能符合這個字眼。 在吃了單點之後,隔天馬上就再衝過去點了一份套餐。套餐加100元,有份濃湯/馬鈴薯條二選一,再來個沙拉。這次喝到的是巧達濃湯,如果以40元來看這碗湯,那我覺得口味和用料算是爆錶了!那份沙拉60元,也是信價比很高的。沙拉內容各式的椒類,還有瓜與洋蔥,再加上橄欖油和羊奶的菲達起司,當然還有調味的醬汁。口感十分清爽,更適合夏天的口感。 這個要我一週吃個五、六回,我是毫無問題的。
幸福咖哩屋 新北新店
幸福咖哩屋 新北新店 有天晚上想吃個「俊雅韓國烤肉飯」(https://bit.ly/2WMyPvX)的五花肉飯,到了現場才發現已經換店名了!細看才知道,是連人都不一樣了,而不是單純換菜色而已。 心想既然都來了,那就試看看這家如何了? 不知道是純然的錯覺,還是真是如此。這兩三年覺得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投入餐飲業。我覺得他們與印象中傳統投入餐飲的方式,最大的不同點多半在於對外觀、裝潢和整潔上的要求已經是全然不同的層次。 這些店絕大多數都能維持相對乾淨與整潔,當然有許多還標榜著文藝氣息,或是特定的懷舊風格。對於前者,我覺得那真的是種進步。 店面很小,勉強在騎樓可以坐個兩人簡單吃吃,還是外帶為主。店東是兩名年輕人,態度很溫和客氣。口味上,我覺得就是一般的日式咖哩,吃完之后會找不到足以回憶之處。就是談不上給予美味的感受,也不會覺得吃了後悔想罵人;只能說,是種非文山地區的人全然沒有必要前往的概念。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625199037764642&id=1912740012343885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Mamma mia!!! 拌嘴川味小麵館 新北新店 NoShit 歇業
Mamma mia!!! 拌嘴川味小麵館 新北新店 NoShit 歇業 開了麵館的網友建議我來此吃看看這家的麵,特別指名吃麵就好,小菜類可以跳過。 打從他告訴我起,我以為自己另行記錄下來,沒想到早就忘了這事。還又問了他兩次,才終於有機會來試看看。我想這可能都是種徵兆吧?哈哈哈~離得算是很近,卻怎麼都想不起要來試看看,這一定是有原因的!但因為記憶力不好,所以沒能發覺出這是種天啟? 那日點了兩碗口味的麵,應該是担担麵和二兩麵──看到寫著担而不是擔這個字,就有種渾身不舒服感~哈哈──還有紅油抄手。其實那天也不餓,還是點了兩碗麵,想說一次就試個徹底一點? 店內環境算是乾淨,人手也很多,座位也不算少。 但是當那抄手端上來時,一看我就覺得這一餐會毀了,那味道肯定不合我的喜好。吃了一口之後,果不其然,在我看來是屬於不及格的程度。 那個擔擔麵味道也是複雜的,沒有紅油因熱而散發那有點刺鼻的香味,整碗麵也是吃起來不對勁。唯有那二兩麵的調味算是OK,也是獨到的口味。但是這不足以掩蓋另外兩項的糟糕之處。 這個年頭掛著川味的招牌真不少,只能說這家真的不成。Google Map 上還有網友留言說很地道,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默默地說,感謝朋友幫我找到雷區XD這也是我兩彼此的日常吧?哈哈哈~)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638987129719166&id=1912740012343885
梅小月刈包 文山
梅小月刈包 文山 一直以來都滿喜歡吃刈包這玩意兒,我覺得它類似台版肉夾饃的概念吧?當然,它的內餡組成方式和西北的肉夾饃有非常大的差異,的確是南轅北轍的程度。 我想刈包這幾乎存在於台灣各個夜市都能見到的普遍食物?起碼我在每個夜市似乎都看到──但印象中最熟的羅東夜市好像沒見過。 其實搬來文山有段時間了,對於恆光街還真是不熟。之前都是為了買一家神出鬼沒般的鹹粥,才知道這。發現它居然形成一個類似小市集的概念,在那交叉路口附近的住家一樓紛紛做起了生意。很有群落的感覺,對我來說,更像是可以觀察發展或某種田野的對象? 每次來這都是具有單一目的,因此完全忽略其它相鄰的店家。甚至朋友告訴我有這家刈包時,我根本一點印象都沒有!甚至賣刈包就算了,還有牛肉麵──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在文山區有很多牛肉麵店!多到讓我覺得轉身我就要撞雷撞到沉的感覺。哈哈哈~我很喜歡吃牛肉麵,但更怕在外面隨便吃牛肉麵,十有八九在吃完之後,就想罵老闆的!不過,還好在這區我吃過三、四家我覺得沒毛病的牛肉麵,而有毛病的一看就知道有毛病了,當然我也不信邪地吃過幾家。 看到這家賣牛肉麵,雖然沒吃過,但是從那鍋的模樣,好不好吃我不敢說,光看顏色和表現,我就可以斷定是不合我的喜好了,所以肯定不會點的。 朋友看到不少網文介紹這家,叫我去試看看,接著又提醒我,那些文章「斧鑿」的痕跡頗為明顯,後果自負。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跑來看看。因為不可能吃牛肉麵,所以只買了刈包。吃了以後一點都不覺得有厲害之處,頂多就是個不是很難吃的口味而已,談不上有大書之處的點。可能附近的人下班吃個不一樣的口味,墊點肚子而已,真心無法到推薦的等級。我想我懂朋友所說斧鑿的意涵了。
新光第一家 新光小館/小吃店 文山
新光第一家 新光小館/小吃店 文山 這家店是搬來文山區之後,算是首輪開發出的店家,這前前後後地不知吃了多少回?它就是那種坐落在街頭巷尾的小店,存在於過去的記憶中,之後要在台北市區是不太可能再找到這樣的店。我想或許在傳統的萬華、大同區還可以見到與之同疇的店吧?或是在鄉下小鎮還會有這樣一開就是幾十年,貌似極不起眼的小店,成為那一帶人們會時常去光顧的地方。 這家店很有趣,有簡單的便當,排骨、炕肉、紅燒魚都有,也可以炒幾個小菜,和三五朋友在那喝酒扯皮(我沒這樣的經驗,但時常見到店內會有一桌這樣酒多了就稍微喧囂的客人。)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它的辣椒,以辣而言,我算是沒有感覺它的辣度存在。不過,以辣椒好吃的程度來說,那就算是狠角色。對於愛吃辣椒的我來說,辣本身不是問題,找鬼椒之類的來調整就OK,但是能把辣椒做到有滋有味,那才是水平。所以我每次來這用餐,第一件事就是先找辣椒在哪一桌,若是桌上都沒見著,就往冰箱裡找。 來這久了,偶而會和老闆與老闆的娘聊個幾句,像是鄰居般地話家常。有兩回隨身的酒精瓶忘在桌上,他們也會幫我收著,等我下次再去時,拿還給我。在那也遇到政大一帶知名的搖搖哥,第一次見到他本尊就是在這,老闆不會拿錢給他,但是會請他吃頓飯。聊起他來也是話夾子一開,多了種無奈與感嘆。有回老闆的娘告訴我,在這他們已經開了30多年;老闆他這時以一種既堅定又略帶得色的表情告訴我,我們是這條街上第一家店!順時可以想像那景況,小時候外婆住在保儀路,從鄉下小鎮舟車勞頓地來到木柵,當時真覺得木柵根本不是台北,甚至比羅東還不熱鬧,跟我老家旁邊不遠就是一畦畦水田和灌溉農圳也沒啥差別:當時木新路的一側真的是一堆廢地與農地。那就可以想見更遠的新光路會是啥景況了,若不是政大學生多了,當年那肯定相當人煙稀少啊!
2020年2月20日 星期四
便當就是便當 金沙海南雞飯 中山
便當就是便當 金沙海南雞飯 中山 在同一天先吃完越富越南法國麵包 - Lò Bánh Mì Việt Phú,再去百真老山東水餃老店之後的回程途中,經過這家店。覺得很妙,開在這個巷內轉角不怎麼起眼的地方,還是賣海南雞飯!便問同學是否吃過這家,要不要現在就下吃去吃?他說已經太飽,塞不下去了,只能作罷。 待我騎上車要回去時,正巧得經過它隔壁的街道,想著不知何時才會再順道經過此處,擇日不如撞期,雖然已經飽了,還是吃吧! 過了用餐時間,幾乎都沒人了,看見店家在洗碗,還好還沒到休息時間,所以趕緊點了分來吃看看。 我吃不出來特色,就是很一般、正常,模樣像是海南雞飯的樣子,只能說,離我記憶中好吃的海南,這是不一樣的。會不會下次再來,以我住在這麼遠來說,肯定是不可能的事。那份味道無法吸引我再次前往的動力!不過,它不是不好吃,單純對於左近的上班族來說,這麼一分午餐是很OK的。 現場還提供奶茶,而且給的是IKEA那種馬克杯,不是塑膠杯。類似露臺的小小用餐環境,雖然就是路旁,可維持得頗為整潔。 讓我想起就在不遠處,生意非常好的品盈便當。我想便當就是便當,就是適合左鄰右舍的便利、就簡等因素,專程而去都是沒那必要的。但如果住得不遠,那這樣的便當算是很OK的選擇。
請好好維持著 百真老山東水餃老店 北投
完勝 vs 完敗 越富越南法國麵包 士林
完勝 vs 完敗 越富越南法國麵包 士林 大學同學力推儼然成了他主食之地的這家越南法國麵包店,表示一周之內都會來吃個幾回。打從我舟車勞頓地跑去吃一回後,不知基於甚麼心態堅持要約我再一道前往。好不容易兩人終於能約好時間,再衝過去。 那天到了現場,還好沒有甚麼人排隊,店內也就三個客人而已,心想那很快能吃到。未忖看到櫃檯內堆滿了包好的麵包,還有店家忙前忙後不斷招呼著其他員工要處理內料和麵包。仔細看了左右,方知原來有人一訂就是200個,難怪他們能忙成這樣子?好奇問了對方,居然是從桃園開車過來取貨!這實在太猛了,一台TIIDA的後行李廂可能都要塞滿了這麵包了。幸虧她早就電話預訂,到了現場幾乎已經都快包好了,我們才不至於等到天荒地老。心想,好險,如果早到個半小時,那肯定得繼續等下去的。 看看這家的景象,就是靠真正自己準備的食材和手藝,而不是去坊間買現成備好的加工食品回來配置而已。這家的內餡調料一吃就是不一樣! 我們兩人只吃了三個而已,因為同學還要抓我去吃別家東西,不然每人都會吃兩個起跳。 文山區興隆路上也有家賣越式法國麵包,BÁNHMÌ越式法國麵包,留言告訴我(http://bit.ly/32h0Wpm) :…越式法國麵包自成一格是無庸置疑的,所以無須再與法式長棍麵包及台日式麵包做比較。
因此要介紹異國美食之前,可以先google爬文了解。至於喜歡或不喜歡是個人的主觀意識…
在我來說,不能和不同的做比較?這真是個笑話!我在這寫食記,Google與否還要你來嘴?「我想如果你有如片中Vito那樣的本事,再來跟我嘴:Capisci, paesano?」http://www.youtube.com/watch?v=vHjnuI51W6k
這家也是「越南法國麵包」了,總能比較了吧?還有,就算我是主觀意識,也要說,你就是完敗,越富越南法國麵包也是完敗BÁNHMÌ越式法國麵包!
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老北京炸醬麵館 松山
老北京炸醬麵館 松山 這家的位置對我來說算是不順道,也不在主力活動範圍。記不清為何又繞來這一帶吃這個炸醬麵,距離第一次來吃也有好幾個月了吧? 既然招牌是寫著「炸醬麵」,我當然還是再嘗看看這味道,和上次吃的是否一樣?在外面吃炸醬麵吃了很多年,累積了可能上百碗不同口味的炸醬麵之後,還真的很難找到符合自己期待與口味的。 在北京吃過有名和無名的炸醬麵之後,深覺那的口味和臺灣(臺北)所吃到的可以說大相逕庭。很難說誰一定勝出,我想就看合不合你的口味了? 這一碗的味道確實是比較接近中國的方式,口味比較重,比較鹹。還用上鮮脆的刨小黃瓜絲,這很不錯──我忒討厭放把青菜的炸醬麵,一整個破壞口感。醬的味道比較鹹,可能需要自備個飲料會比較好。和我喜歡在重口味下還帶有點甜味與濃厚的豬油味相比,這是少了一點層次感。而那種味道可能只有回家找老爸去做才有了? 那日見到還有蔥油拌麵,在好奇心驅策下又加點了一碗。雖然吃個兩碗麵對於我來說算是基本款,但在已經於它處吃過東西後再來,這就有點多了。加上蔥油拌麵有個校準點微笑老蕭拉麵的蔥油拌麵在那抵著,其它的口味要能超越它是有難度的。印象中這碗麵就是個OK,吃個不餓墊墊肚子沒問題,解饞那就談不上了。 我覺得老闆夫妻二人頗有點意思,很認真在做生意。我希望能維持這樣自己的味道,而不是一昧去迎合本地人的味覺習慣。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絕對吃撐來著! 幸福廚房阿廷師私房菜 永和
初篇:http://bit.ly/355uVCk 貳篇:http://bit.ly/3Diu5lZ (本篇) 續篇:http://bit.ly/35GiscJ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老東西 菜燕麻糬 中正
老東西 菜燕麻糬 中正 來好時光傳統美食這裡時,往往都會經過十普寺。在同安街與南昌路的街口轉角處,可以看到這位老嫗在賣這種手工老點心。 我特別喜歡吃菜燕,我知道就是洋菜凍,但是不知道為何是這個名稱?但也從來沒想去了解過,即便是網路搜尋這麼發達的情況,始終沒去了解過。 不過,每次在路邊看到有賣這玩意兒的,總是會停下來買一個來吃。這習慣養成幾十年了,沒有原因,單純喜歡吃這東西。也好奇,為何賣菜燕的一定也要賣麻糬呢?我不覺得這兩樣東西是搭配的!雖然我也不知道菜燕要搭甚麼?畢竟一個說軟不軟,說硬不硬,說脆不脆,說彈不彈的四不像,唯一的差別可能就在糖的風味上了? 記得小時候在羅東公園(夜市入口)吃到的多半是兩種口味,福肉(桂圓)和杏仁──那種噁心化學粉十足十的,直到幾年前才吃到真正的杏仁粉,那還是真天差地遠的兩個味!我真好奇,怎麼會有人用化學調劑弄出那麼噁心難聞的東西不說?還要做成食物?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只會挑前者,更費工的裡面還真有一兩顆桂圓仁,隨便一點的就是只有點桂圓味了。 我對菜燕其實根本不挑,都能吃,因為我感覺得這樣東西做到很好吃,應該頗有點麻煩,也不會是路邊賣的這種會願意費的細功夫。哈哈,我只能說,阿嬤的這玩意兒屬於非常普通的這一層面,我之後再沒買過了。
「你一定吃過更好吃的」 國都甜不辣 中正
「你一定吃過更好吃的」 國都甜不辣 中正 來好時光傳統美食吃東西時,看過這家。在舊址時,見到它生意總是不壞,常有人在排隊等外帶的模樣。但始終沒去吃過,總有種不會吸引我的原因在那。 有日徒步經過舊址門口,看到寫著遷移啟示,發現新址就在不遠處,想說或許可以去看看,到底是怎樣的味道? 當正要付錢離開老時光時,問了老闆一句,國都甜不辣味道如何?感覺老闆靜默了幾秒的時間,似乎在思索著怎樣是面面俱到的回答?哈哈。我告訴老闆,直說無妨。他最後告訴我:你一定吃過更好吃的!我只能這樣告訴你。 不是出自於不信邪,而是單純好奇想去驗證這句的強度,因此就又徒步走向這家店,有種易水寒的念頭浮上腦海。哈哈哈~ 等到東西上桌,吃了一口之後,我秒懂老闆說這句話的意思了。腦中馬上浮出電影《Liar Liar》的這一段:http://bit.ly/2whw50j 此時唯一還真正記得的是,在當天踏入店內時,在門口等外帶的那位上班女郎。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615281352089744&id=191274001234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