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富盛號 台南中西

富盛號 台南中西

鋪墊: 在這島嶼上住上好長一陣子,但對於南澳溪以南,淡水河以西的地域相對來說,除了知道很多歷史上的地名之外,是不熟悉的。第一次真正有點意義的踏上濁水溪以南,還是因為《台灣的城門與砲台》這本書,促使我專門前往昔日台灣首府台南,一探究竟,在盛暑前去看看那還殘留下來的砲台與城門。不過,那次根本沒留心吃食方面。這回是專門前去這個南部以美食聞名的古城,吃吃部分頗受追捧的小吃。活著的歷史是文化,死去的歷史是文物,之於我而言,台南就是有著文化(食物肯定佔有文化中某個角落)與文物兼備的城市。 當時搭了火車前來,沒預先租汽車或機車,到了車站附近竟然沒法租到任何車,因此只好按照地圖,在市區徒步而行、按圖索驥地尋找美食。對於台南各色食物,自然是抱著頗高的期待感,總會有種咬下第一口,冒出種讚嘆感。 在吃(吐)完前面兩家的阿松割包和金得春捲之後,趕緊接著排上這家店的隊伍。這家隊伍的人龍也是頗長,不過消化的速度卻遠不如前面這兩家。雖然見到小小的店內有好幾名員工前前後後、忙進忙出地在打點,打包的人手跟那八爪章魚般沒能停歇過,但隊伍就是緩步地推進。我想一定有很多跟我一樣都是外地觀光俗,慕名而來所以怎樣都堅持要內用吃看看?記得那天排了至少有個廿分鐘,才終於輪到我。可就在輪到我之前,看到前方有個人一口氣打包20碗,我都傻眼了,因為面前的分量都還不夠他的呢。店家趕緊安撫大家,正在蒸,快出籠了。 之前在台北吃過兩三回,印象都不好,心想這麼一般般的東西,為何會需要賣到台北來?來自台南市區的大學同學告訴我,那是因為台北的碗粿都很難吃,跟屎一樣難吃,和台南的是完全兩個味道。她說得斬釘截鐵,但我當時真是聽者藐藐。 好不容易等到這一碗,看起來賣相真不怎樣,心想這東西能有多好?有趣的是還用木籤這玩意兒在挖,夠古早味。吃了一口之後,才能體會台南人認為台北碗粿是屎的定義。那味道真是南轅北轍,口感的綿密度與彈性兼具,而台北的就像是某種結塊的果凍,沒有米香與細滑的口感。還有那淋上的蘸料更顯得味道突出。 吃了第一個之後,馬上再詢問店家,可否多來一碗。後來在台南沒再吃過碗粿,也不知道其它家味道是不是很厲害?但是這碗的確很猛,值得一吃的好味道,終於一雪前面兩家恐怖的味道驚嚇。




初篇:http://bit.ly/3mfHrvM (本篇)
貳篇:http://bit.ly/40F1RN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