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What I read:《野球場就是戰場!》

What I read:《野球場就是戰場!》 「美國陰影下的日本職棒發展」是這本書的副標,很清楚定義了這本書實質內容主軸,跟副標相比,書名反而離真正的內容更有段距離。 書中主要介紹的是日本的棒球如何從 Baseball 的片假名發音轉變成今日和製漢字的「野球」的過程——臺灣老一輩口中的棒球就是這個漢字的閩南語,而非把中文棒球二字轉化成閩南語! 棒球「可能」是源自於英帝國時期流行的板球?而到了美洲大陸上後逐漸轉變成了棒球。運動一直是殖民帝國武力侵略、經濟掠奪、文化輸入等等綜合下包裝精美又具有現代性意識形態下的最佳產物。美國作為新興的殖民國家,其發展的項目自然要與其宗主國有所區隔,板球的命運和棒球的發展就是某種「自然」結果成了棒球。這也是所有新舊殖民帝國的共同施作,英國拓殖美國,美國殖民日本,而日本再轉殖朝鮮與臺灣,都是相同的概念與脈絡。 書中很清楚地介紹日本如何接受棒球:美國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象徵之一,但起初日本並不認為這是種文化拓殖,從大化革新以來的日本人更能接受新穎、優越的外來事物。 隨著日美雙方為了地緣政治與帝國擴張下必然的衝突,日本的棒球也就變成了野球。也隨著文化的差異和太平洋戰爭的影響,野球與戰爭有著無法分割的關係,進而把球隊帶往軍事內涵的方向。這種氣氛其實一直延續到今天的球團,例如日本最有人氣的讀賣巨人「軍」!你在美國大聯盟絕對不會見到任何球團的名稱直接與army(軍團)、corp(軍)或division(師)這樣的字眼做連結。 日本對於棒球在文化意識上受(美國)殖民與轉殖民(臺灣與朝鮮),以及受(美國)教與超越(美國)這種民族主義的過程,其實也反映在臺灣與南韓的棒球態度之上。東亞的棒球迄今都具有濃厚的民族主義(自卑與試圖自大)的色彩。從日本職棒選手從野茂英雄搦戰大聯盟帶領新一波風潮起,再到世界棒球經典賽,再再都可以從日韓臺的球隊到群眾間見到那種民族主義亡靈的情懷——當然作者並未用到如此深刻的字眼,在結論中也未對此多加衍伸。 本書的命題是很有趣的方向,甚至可作為博論的規格。書中的缺陷也是十分明顯的,欠缺一種既定與明確的內容框架,或是說書寫的範疇顯得鬆散與不夠緊實。該簡述的部分不能割捨,對於不必要的背景交代鋪陳又成了冗餘的內容。此外,許多格式與寫作技巧真的需要改善(老實說,口委怎麼能忍受這麼多廢話和標點符號與體例的問題?哈哈哈。) 但就試圖了解日本「野球」發展與沿革,還有其初期是如何受到美國影響的人來說,不失為很不錯的入門書(忽略那些看不順眼的地方的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