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甚麼是外省味之四? 林蜀塾川味麵堂 新北新店

甚麼是外省味之四? 林蜀塾川味麵堂 新北新店 緣起:在新店與文山都有間麵館的老闆,有日貼了以下新聞──他的店就名列其中──給我,知道我是貪吃鬼,所以問我去吃過其它家了沒?正好有兩家麵店和兩家包子沒去吃過,因為距離很近,於是立馬準備去試看看。 在蘋果報導的那篇中,原本最期待是九蜀麵,而疑慮較多的則是林蜀塾川味麵堂。因為包子已經被廉價的概念給打爛了,不再是個可以講究麵皮與內餡口味的東西,認為只是塞個牙縫、甚至是充飢墊肚子的東西而已。我會想吃的包子也就只剩下:康記老麵包子專賣店、三味麵食,以及寧波生煎包(羅斯福路與寧波東街口)。 喜歡吃川味的麵食,因為肯定有麻(國產品)與辣(舶來貨)的雙重元素在內,那個入口的快感是無可取代的。這幾年發現旧日的大文山地區開了不少川味的小麵館,而且都還是來自巴蜀人士居多,可能也與這片區域還存在著較多的所謂外省人吧? 因為這家之前經過時,發現原本是個走著普羅大眾價格路線的台式泰味小館,才發現成了間川味麵館。當時覺得門面乾淨肅靜,心忖會是現在流行的文青店。所以在出發之前,確實先看看Map上的評論──我通常都先看的,擔心有太多先入為主的觀念。發覺許多負評都是針對外場服務人員,業主也會加以回應,不過針對食物的負評倒是少了許多。 加上朋友已經去吃過了,告訴我是個文青店,我大概能體會那個義涵,可是 The taste of pudding is eating,我還是自己來試看看再說。因為留了印象,那日也就沒有多吃,知道要保留胃的空間去塞其它東西。 來了分基礎的紅油抄手(我總覺得如果川味小館如果能把這個做得中規中矩,就不會讓你吃到氣得胃穿孔了!)所有的麵類我看看了價格與模樣,心想也就先跳過好了。看到小菜區有我喜歡的花椰菜,就拿了一盤。 只能說那個抄手不對我的味而已,椒麻的香氣上來顯得不足。我覺得單顆個頭太大了,與我認知和期待小號多了的模樣不同。此外,豬肉羶味還頗重,這我就又不喜歡了。我覺得碗就是碗,盤就是盤,吃個小麵或抄手,就算分量再小,還是給個碗那感覺才對味。花椰菜的配醬是十分西洋口味,覺得那醬汁是買現成的,不太像是自己調的。以前一家人山東刀切麵時,那分涼拌花椰菜就是淋上簡單薄薄的蒜汁水,就很舒脆爽口。這種西式調料不是不好吃,而是覺得與川味有點不搭。 乾淨與裝潢不是壞事,真的。但總覺得食肆還是不要買櫝還珠,食物才是吸引人一去再去的主因吧?我猜。又,Map上好幾人留言詬病的服務態度問題,我倒是沒遇到,我感覺應該是已然改善了。 註: 知道以往壹週刊報導美食店家是秘密客方式,事前事後都不會跟店家收費,而且隔年還會再回頭去試口味──因為朋友的店曾經連續兩年受到報導。沒想到這一篇的內容會有如此隨意的部分?哈哈哈~讓我對過去同集團的蘋果報導內容,評價就先圈圈叉叉了。





PS 該文走訪新店線 外省味微旅行 https://bit.ly/2CgOKwx 中已經吃過的如下:

【王德福滷担】 https://bit.ly/36nZw0z 【路貴人手工素食包子】 (印象中根本不值得寫) 【台南二空新村涼麵】 https://bit.ly/3d0zNN7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4DJfM9aaem8p13YFbKL4WEm3V3zqUtEH9CNme1UkRYGsWAc4yb9vzFQQEPKPXLLFl&id=191274001234388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