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好燒 宜蘭羅東
寫在前頭:
在宜蘭羅東這個小鎮前前后后住了有20秊,18歲之前對於這個小鎮可以說是熟悉又不熟悉。東南西北各個方向,該去哪辦事,該去哪找同學,穿街巡巷地毫無任何問題。但是一旦路上遇到異地客問路,那就慘了!除了知道兩三條幹道之外,其它的次要一點幹道路名幾乎都會搞混。總是反問對方,你要找哪家店?經過這麼個幾十秊了,依然對羅東的路名能喊得出來的不到兩位數。去台北讀書之后,對於這個小城的認知是愈發的偏狹,除了到以往常去的店家回憶一下味覺之外,幾乎都龜縮在家中不出門的。雪隧開通后,整個宜蘭成了台北人假日可以當日往返的景點,非宜蘭出身的朋友有時問起我某些網路知名的店家、景點等等,多半是連聽聞都不曾聽聞。有時在想,我可能比很多台北居民還不熟悉宜蘭,頂多就是比他們知道更多遇到塞車時,足以繞過該處的小徑而已?
在此先紀錄一下我回老家會吃的幾家小店,有時候會在二十四小時候會掃過一遍。
這個「餐車」是羅東很獨忒的產物,目前是第二代人在經營,依據我不準確的印象,也是超過40秊的老物了。因為是我小學時期就見過上一代人在賣這東西。
它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內餡我只吃得出來有紅豆、綠豆、花豆,芋頭,至於其它的添加物,我就不知道有啥。因為那是商業機密,記得看到老闆貼的廣告,還向中標局申起了專利了!外層是一衣的麵粉,裹了這些多樣餡料的泥,然後和在一起,切成一塊塊的小麵糰般,有如小塊的麵疙瘩的大小。在丟入回鍋油──以現在人的健康標準而言,應該跟鹽酥雞一樣糟糕。我必須說那鍋油的顏色還是別探頭去瞧才好──中去炸。起鍋之后,稍微膨脹一些,一個個成不規則的球形狀,大小與小時后的彈珠差不多大小。
它的口感很奇妙,你說它多厲害或好吃也不真的是,而且冷掉之后風味就差了很多。一個人若是買了大分的,誠心建議要寧可徹著會燙嘴配著無糖的茶,趕緊吃完,不然之后那個膩味是讓我有點受不了的。所以每次都只能買個小分吃吃回憶。不過若是外地人,大家分食那麼一小包,每個人趁熱吃個三五球,油炸后酥脆的外皮加上內餡軟鬆呈現出多元的甜味,的確有點意思。對於我而言,單純是吃個念想而已!
初篇:http://bit.ly/3K3cBgZ (本篇)
貳篇:http://bit.ly/3b7gqjN
續篇:http://bit.ly/39M6dHz
又篇:http://bit.ly/3FkVZ0T
再篇:http://bit.ly/3j3nAi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