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 read:《雪白血紅》
二0一四年,因為翻譯美國作家梅英東《在滿洲》一書,才又注意和認知到一九四八年五月底持續到十月的「長春圍城戰」。
在台灣的教科書中是不會提到這段恐怖的歷史,印象中在高中歷史課本中極其簡略地以地名的方式帶過長春、四平街、瀋陽等戰役。我之所以會有興趣,以及對此些地名有印象又是因為家族的因素,否則這些都只是考試基本上可以忽略的地名。
因為書中提到《雪白血紅》一書,好奇地稍微 Google 與此戰役相關的資料,也才知道這段幾乎被國共雙方湮沒的血腥歷史。這段近乎七十年前的歷史,其寔與我是如此的相干,又如此地無關,讓我在翻譯時,對這段歷史起了好奇之心。之后也購入主題與此有關的《雪白血紅》與《長春餓殍戰》兩本中共禁書。
長達十數年的中日戰爭在一九四五年結束之后,父親告訴我,原本蔣介石要派關麟徵去東北接收,他向蔣介石表示,要他去東北接收的條件就是他麾下的52集團軍要調到東北去,他才能指揮得動,否則空桿子「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他是不願意去的。當時的52軍在河內集結,準備搭上美軍運輸艦前往葫蘆島。人事命令都已經發佈了,后來因為陳誠的緣故,關麟徵改任雲南警備司令,這兩個職務天差地遠。這一切與我家又有何關聯?因為祖父是52集團軍的中將參謀長,所以得帶著一家老小全都往東北出發。
年幼的父親認為,如果當初是派關麟徵,而不是衛立煌,或許東北不會這麼快淪陷?因為他認為他口中的「老關」要比衛立煌和被圍困在長春的鄭洞國會打仗。我告訴他,如果爺爺真去了東北,他們肯定也是會吃敗仗,落入林彪他們手中的。更不可能逃到這個海島台灣上,自然也就不會有我了!當然這些都是歷史的後設之說,本來就無从再次驗證起。只是因為和自己其寔極為遙遠,又看似無關大時代的背景,卻在后來的閱讀中浮現了一種可能跨越時空的感受,而對那個時代或事件產生出一份額外的聯繫感。
拿到書時,連看都沒仔細看,隨便先翻了《雪白血紅》,碰巧瞅到這頁寫著:
長春和廣島,死亡人數大致相等。
廣島用9秒鐘。
長春是5個月。
人民解放軍間接與直接屠戮的不是國民政府的軍隊,而是同樣被圍城,手無寸鐵的平民老百姓。戰前長春約有五十萬居民,十月鄭洞國投降后,剩下不到二十萬。這也無怪乎「糧不進,人不出」的長春包圍戰,最后中共能宣稱「兵不血刃」地解放。這也就是為何書名會是《雪白血紅》和《長春餓殍戰》了!
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What I read:《雪白血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