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What I saw:「驚濤駭浪1937:從盧溝橋到松滬戰役」

What I saw:「驚濤駭浪1937:從盧溝橋到松滬戰役」 主辦單位是「財團法人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光看名字就知道是個藍營的外圍組織。到了現場果不其然是如此,除了管中閔主持之外,還有前后兩任行政院長,以及前總統到場與會(難怪維安提昇,進去的人都還要檢查包包!老寔說,我真心看不起我們這些大官們這種過度自我強調的心理。)當時心想,到底是誰要來,還在搞這套?著制服的員警以及明顯攜槍的便衣大概前前後後有二十人左右。要開場前,看到馬英九,才知道這是為了他。事前沒注意到是這麼深藍的活動,單純是想了解一些中日戰爭「故事」。 其寔演講內容無外乎郭岱君主編的《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的內容──我並未讀過。提問時間有談到第二卷和第三卷應該會在 2018 年初一起上市。 老寔說,我相信她對這個主題投入極深,也相當了解。因此演講過程中顯得拉雜,雖然有按照投影片的順序在走,可是完全無法抓住時間和精簡重點的原則。整場下來顯得不夠吸引人。但是她提到蔣介石在日記中記載對日鬥爭的大戰略方向(是依據德國軍事顧問法肯豪森 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以西南為基地,守住長江一線。而這觀點與蔣百里的見解大致相同。還有,雖然德軍顧問提出了戰略方向,但是當時國民政府並未能掌握川、滇、黔三省。蔣介石利用圍剿江西蘇區的紅軍,讓其流竄進入西南地區,中央軍在其后追而不繳。讓川軍無法擊潰紅軍后,中央軍再接收四川。自此,四川從民國起,第一次能正式由中央派任省主席(雖然也是原督軍軍閥劉湘。)從蔣介石的日記中可見,入川作為抵抗日軍最后基地的戰略原來是與剿共聯動在一起的策略。 既然是日記,就無法排除為自己漂白的部分,甚至擦脂抹粉。「蔣介石日記」是否可以作為史料,我想這點無須爭議,該質疑之處其內容是否是唯一或正確。對蔣有既定的見解,再去引用並論述,有時恐怕難以不失之偏頗? 從管和郭的言談中,可以感覺他們的確很愛這個國家,但是那個招牌是中華民國,確寔也不愛這個政府。我相信很多與他們不同意識形態的人也是真的愛這個國家,但是不愛這塊招牌。雙方有著愛國的本質,卻沒有共識,也是妙事! 郭在演講中提到當國民政府 1945 年 8 月在重慶宣布抗日勝利,管中閔在提問時間提到這點,他人也在座,已經高齡94歲的父親當時人就在陪都重慶。現場響起熱流的掌聲,我也跟著鼓掌,心中想著這種歷史的即視感,改天回家問問父親當時他人在四川的成都,還是雲南的文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