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池先生Kopitiam馬來西亞傳統料理 大安 1031-2017

池先生Kopitiam馬來西亞傳統料理 大安 大概廿多秊前去了趟西馬玩樂五天,一去就喜歡上那的食物,或許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喜歡上那的華人料理?但在這之前,對於馬來西亞的一切是相當陌生的。之后隔了相當多秊,才知道原來台灣有不少馬來西亞的僑生,這點我還真是土包子。 之后也去過兩三家掛著南洋風味的小館,吃完后不知怎麼地就覺得沒那麼吸引人,不會讓我想要再去的衝動。 某囸見到來自馬來西亞的朋友貼文,光是看到照片就有種要去試看看的衝動。於是Line他問問如何,是否夠地道,我想這點畢竟還是要問當地人才算個準。他要我自己去試看看,肯定地認為不會失望,那怕是它不夠地道。 去試了之后,可以用一試成主顧來形容。其實如果你有機會在用餐時段經過,你會發現不算太小的店面內總是擠滿了客人(包含許多學生),甚至有人會在外面候位的。 之后來的次數大概有個十好幾回吧?多半是外帶,比較少在現場吃。馬來西亞華人食物的確是有種忒色,和中國南方菜色的味道就是有段空間距離感,和印度滿是香料的味道又不那麼貼近,說是介乎兩者之間的平衡似乎也不盡然,是種融合的味道,一如馬來西亞是個多種族的國家一般,揉合了各種族裔間對食物的添加滋味。




KrisBrunch 文山 歇業

KrisBrunch 文山 歇業 這家店在文山區開了有好一陣子,其寔就地點而言是在必經之路之上,不過應該是開了有一秊之后,才想起來要去試看看。 並未做功課就跑去了,大概是因為很近,又不是大老遠專程跑去吃,也就不太擔心因為踩到了雷,又是長途跋涉之下會不斷罵自己髒話。 整體而言算是OK的早午餐店,在味道上並無讓人有驚豔之處;對於附近的世新學生來說,應該算是很OK的價格和口味。對於在地的我而言,缺點是廚房是開放式的,吃完之后全身都是油煙味,而且廚房的噪音、店內播放的音樂,再加上客人的交談聲,讓人無法有種可以很輕鬆地吃一頓早午餐的感覺;尤其是前兩著的合併,讓后者更是需要放開嗓門交談,絕對可以完全掌握鄰桌之人的談話內容。 不得不做想,之所以開了這麼久都忘記要去圖個新,嘗個鮮,那肯定是天啟的諭示要我不要前往,但是總要親往驗證自己的不融入。





(201802920) 2173716519579565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What I saw: 正濱漁港 基隆

What I saw: 正濱漁港 基隆 這是基隆正濱漁港某個「背面」,抄襲威尼斯潟湖外島Muran, Burano & Torcello 上的景致,「東施效顰」般在屋後牆壁上塗上五顏六色(那原本是臨港房舍的正面),然後在對面架個觀景台成了網美拍照打卡的景點(因為就在通往和平島的路橋前,也成了觀光點)。但是附近左右的房舍依然破旧髒亂,碼頭內的海水還是污濁,地方政府施政的眼光與美學依然令人搖頭。貌似一隅的有模有樣,但又是個皮毛般的邯鄲學步;觀光產業絕非只是抄襲外表這樣簡單而已,內在的空洞是讓人立刻看破手腳的。


(20191103) 2512825392335341

羅師傅川湘饌 內湖

羅師傅川湘饌 內湖 高中同學約我到內湖去吃飯,吃中式餐廳,說是個川湘菜館。查過地址之後,並未去看網友的評價與留言,因為不想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畢竟美味與否是非常主觀的判斷。當然這中間還是存在著相對客觀一點的評論點。 原本以為是和他們全家一道用餐,後來才知只有他們夫妻二人,戰鬥力最強的兩個男孩各因課業與活動,而未能發揮真正的潛能。所以我仨只點了六道菜。這和以往經驗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印象中多年前有回與他們一塊吃瓦城,五人點了十幾道菜不說,白飯一人大概就嗑化了五六碗。不只是飯桶而已,還兼了菜桶。 朋友特別要點了剁椒魚頭,知道我能吃辣,點這道不會糟蹋食物。光是衝著辣椒,相信我肯定能吃光它。許久沒吃這道菜了,上次吃的時候應該是十年前在北京吃的。老實說,辣的程度算是入門等級,讓我舌頭上的味蕾感受到些許的破壞程度,離拆毀的程度還有一大段距離。我覺得它反而是偏鹹,不算真的到辣的程度。其實在北京吃的也是同樣的情形,雖然上面鋪滿了各式的辣椒,但是入口之后也就覺得:好吧,算是放了點辣椒。(說真的,我對於餐廳的辣椒已經無所求了) 其它菜色算是中規中矩,沒有糟糕的感受,絕對不會是雷店。不過,現在要吃到讓人入口有種驚艷或感動的中餐,應該是已經進入緣木求魚的境界。在外吃中餐,只求基本還像個樣,不會想罵人,這樣就算是及格了。誠如《聊齋志異》中:「異史氏曰:『黃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能夠「像樣」已經是好的了!







(20181101) 2253360814948468

大直小館 內湖

大直小館 內湖 小時候在外用餐,都是家大人帶著我們去主推各式地方口味的中餐館,最常去的還是北方飯館和江浙餐館;來台北讀書之后,幾十秊的時光隨著我們飲食西化的過程,中幾乎不能像以往一樣到處見到滬、粵、江、浙、川、湘等等菜館。 記得開西餐館的朋友說過,百元熱炒那種店根本不算餐館,把中餐都給做死了。說真的,一百多元的菜能弄出個什麼手藝?其寔連外表要像都做不到了!這總讓我想起《一代宗師》電影中,當丁連山遇到葉問上門詢問宮家六十四手時,開頭所說的話:「……過去在老家,抽一口正宗的關東葉子煙,講究多了……」。 在台北的中餐館還有不少吧?別說要有以往的盛況,幾家很端得上檯面的餐館,那價格與氣氛已經不適合家庭平日去打打牙祭的能耐了。能像大直小館這樣,在口味與價位之間對於小資產階級還有個平衡點的店家,我看都快要是鳳毛麟角了? 此外,這家店還維持我小時候對中餐館的印象:在擺設與餐具的老旧和不太講究清潔概念中有種無法擺脫的氛圍。 最后,它家的紙包雞真是絕佳下飯配酒的好菜!









(20180917) 2173689586248925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葉記鴨肉飯 文山

葉記鴨肉飯 文山 在這附近混久了,對於要吃甚麼,或能吃甚麼都有種彈性疲乏感,有時會真想不起想吃的店家,因此就騎車在附近亂轉悠,隨便看到一家沒去過的,就近去吃看看。反正有時看了Map上的推薦,一樣得靠自己去踩踩,才能知道是不是真撞上了雷? 那日就是在此情況下來到了這家店。當時真的是剛開業不久,裝潢與餐具都是種嶄新感。我對於吃的好奇心是很重,不過始終無法消除那種踏入新開幕的店隨之而來的那種莫名的狐疑或擔憂感。 那是也就隨便點點東西吃看看,因為第一去,有時會多點一些,像是梭哈最後直接一翻兩瞪眼,也就知道是不是合自己的喜好了。 以口味而言,我想這就是間賣給左鄰右舍的店家。沒有甚麼糟糕的毛病,除了當時覺得味精味重了些,出來直喝水而已;但也無法吃出讓我喜歡,或是再去的動力。日後其實經過不少次,畢竟我要去吃指南路上的阿里郎韓國小吃,或新光路上的京華小館與新光小館都會經過這。可是就沒動力再進去。






早茶 文山 歇業

早茶 文山 歇業 這家店也位於文山區進出台北的必經道路其中之一的路上,這幾年經過的次數那還真是多了,不過卻只去過一次而已。一開始有點懷疑,因為太靠近世新大學;一向對於學校附近的所有飲食,始終會抱持較高的懷存疑態度,因而卻步。 就比較久遠的印象所及(記得當天看到隔壁幼稚園的小孩穿著一堆奇裝異服,在老師與家長的陪同下,向附近的店家所糖。所以肯定至少是一年前去的了!)就早午餐的味道來說,它是成熟到可以開店的水平,所點的基本品項也沒有出現雷味。不過就是不會引起我在早上肚子餓的時候,再想起要來的念頭。店內的氣氛也未有不好的感受,且店內有許多小玩具可看,還滿有另外一種趣味。 我想應該會有機會再訪才是。







(20181104) 2256140728003810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TDH貓茶町創始店 文山

TDH貓茶町創始店 文山 

保儀路是我從小就知道的路名,對於羅東鄉下小鬼的我來說,它和西藏路是我最熟知的台北街道。搬來文山區之後,也常常經過保儀路,總會浮現小學時經過這裡的景象。 這家奇怪名稱的店經過無數次,但是一直沒進去過。雖然好奇,但是看到這名字就不怎麼有進去一探究竟的念頭。 有日終於踏入去吃霜淇淋,因為看到類似周年慶看板,標榜著抹茶口味霜淇淋特價。進去之後,店員拿了一整個抹茶口味的鳳梨酥給我試吃。我點了霜淇淋來吃看看。 店內有白色馬克杯印著綠色小貓圖樣,提供客人青茶。另外印有一張告示,寫著此馬克杯只限在此區域內使用,不得帶至隔壁用餐區。好奇問了店員為何有此規矩,她表示過去時常「遺失」馬克杯,因為順手牽羊的數量著實太多,老闆受不了了,才出此下策。這實在讓我很訝異,因為那個小馬克杯真的不算很正點,以我對馬克杯有癖好的人來說,都不覺得那有啥好收藏的?可見一些貓奴的心態實在不太健康啊XDDD 我之後又去了兩三回,發現每次霜淇淋口味都不一樣。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口味是按照星期幾固定在更迭的。不過之後也遇到幾次店員都會給予一個鳳梨酥,對於算是愛吃鳳梨酥的我而言,有種大實惠的感受。哈哈




已經到得查字典才能懂得精緻二字的意義與範疇了? 韓大佬韓式精緻料理 文山 NoShit

已經到得查字典才能懂得精緻二字的意義與範疇了? 韓大佬韓式精緻料理 文山 NoShit 總會在新光路上出沒,發現這個地址原先好像間咖啡館?大概是營運不善,再之後接手的就是這家店。經過時看到是個韓料,覺得好奇,所以當時便進去試看看。 一進去發覺都是學生,當然主要這離政大也不算遠,他們應該還是願意走到這來才是?但是,一看到都是學生,總會讓我內心先浮出圈圈叉叉感。 先盛了白飯,配點小菜。吃了那個飯之後,我就傻了,心想白飯煮成這樣子,那其它的應該可想而知。等到東西上來之後,光看那煎餅的模樣,我只能回家賞自己兩巴掌!心想這年頭啥樣的技術(根本談不上手藝二字)都敢開店。 回去的半路上,因為太憤怒又亂買東西吃一頓。後來才發現店名居然還有精緻二字,我真的該好好去查查字典,精緻二字的定義到底為何?試想,如果這都算上精緻,那麼那些在味道與手藝上高出三百萬里的韓料餐廳,又算是啥呢?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VpPWpHsLE8G5m2j597DRbjPWoxFhaSZYKPLkZXTjMWtrJLebX8cHJLcX4XeW6aBGl&id=1912740012343885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高建桶店 大同

高建桶店 大同 當初為了去吃在同條街上的老麵店,所以來到台北市這條真正有意義的老街。我對這個區域的街道可說全然不熟,可說只會走幾條南北交通動脈的環河北路、重慶北路與承德路了。至於幾個極其熱鬧的區域,那真的相當的陌生。因此那日特地從頭騎進這條街,要看看這條曾經見證過台北城昔日某段商業薈萃的光景。就我這個地理控來看,我其實是很喜歡觀察首府的兩個老區:大同與萬華,其衰落的過程也正是種見識人口遷移與都市發展的必然路徑,而恢復與再造又反映人力斧鑿的痕跡與可能的無力,十分有意思的。 現在這條街上變化很大,起碼是與我小時候陪家大人們來此辦年貨時相比,那繁茂的差異可真不可同日而語。當然也可能是我對這的記憶一直停留在那過去真有種晏嬰形容臨淄比肩接踵那般,但因為都是年前臘冬時節,自然不可能揮汗成雨了。 看到有段專賣舊日生活用品的店家,加上聽到許多操持日語、粵語口音的觀光客,於是我停了下來,也當起鄉巴佬走走瞧瞧。 離開林豐益商行 迪化街之後,來到了這家,看到同樣的商品詢價之下,感覺要比隔壁不遠的林豐益商行來得價高一點。 在走進這家時,一開始以為這帶的招牌都被他們自家懸掛的商品給遮住了,四處張望之下看不到店名,便向老闆娘詢問,「是否有張名片或是告訴我店名?」她板起一張臉,默不作聲,我呆站著好一下,她才轉身要拿名片給我。我其實只是想知道店名而已! 老闆娘的表情和態度真的不是走友善的路線。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UmZLKgpdCT3zPZzCGpUSiQ1qZwQmxePo6yh5fhXjnV4NJHWW7z41Wqw7T2ST7s9Ql&id=1912740012343885

林豐益商行 大同

林豐益商行 大同 當初為了去吃在同條街上的老麵店,所以來到台北市這條真正有意義的老街。我對這個區域的街道可說全然不熟,可說只會走幾條南北交通動脈的環河北路、重慶北路與承德路了。至於幾個極其熱鬧的區域,那真的相當的陌生。因此那日特地從頭騎進這條街,要看看這條曾經見證過台北城昔日某段商業薈萃的光景。就我這個地理控來看,我其實是很喜歡觀察首府的兩個老區:大同與萬華,其衰落的過程也正是種見識人口遷移與都市發展的必然路徑,而恢復與再造又反映人力斧鑿的痕跡與可能的無力,十分有意思的。 現在這條街上變化很大,起碼是與我小時候陪家大人們來此辦年貨時相比,那繁茂的差異可真不可同日而語。當然也可能是我對這的記憶一直停留在那過去真有種晏嬰形容臨淄比肩接踵那般,但因為都是年前臘冬時節,自然不可能揮汗成雨了。 看到有段專賣舊日生活用品的店家,加上聽到許多操持日語、粵語口音的觀光客,於是我停了下來,也當起鄉巴佬走走瞧瞧。 總覺得招牌是個可以好好研究的標的,尤其是歷經時代變遷洗禮的區域。以前特別喜歡香港街頭的招牌,還是用碑體字寫的那種,忒別有種懷旧與親近感,也或許是與自己練過碑體字有關吧? 這個地區的商店還掛著那種老式的招牌,完全反映了店家和店東的特性與認知吧!這樣的東西可能只能在西區還看得到,走著布雅喬亞路線的包含東區在內以東的地段,應該少有這種相對背時的玩意兒。 商行可販售的範疇可真是大,每每見到這種店名都覺得有趣。因為單純只看店名是無法清楚知道它的主要項目為何,但我總覺得它之所以還用這個名稱,應該老老闆過去就是富裕人家,才會用上這種無所不包的店名。 我不知道這家店到底開了多久,沒去問,可是見到的是第二代人已經駕輕就熟的模樣;對於價格和擺放位置也瞭若指掌。每次來到這種店家,都給我種眼花撩亂、如墜五里霧中之感,會忘記原本來此購物的目的。 因為販售雷同商品的店家在此群聚,對於喜歡做價格和品項的比較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合宜與消磨的地方,算是寶地吧?當日也隨手挑了幾樣有需要的商品問問了價格後離開了,再去左近商家看看做點比較。結論是:回頭來這購買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