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PurebreadBakery 大安

PurebreadBakery 大安 最早得知這家麵包是見到朋友臉書上貼文,不過他愛的主力是肉桂捲。我特別不喜歡肉桂的味道,小時候聞到甚至會反胃想吐,不過他是對生活水平有追求的人,他能讚許的店水平肯定不會糟到哪的!但也了好段時間才來試看看。 雖然很喜歡吃麵包,但是對於法式的甜口味麵包,我當真沒啥能力,因為實在太甜了。每次咬下去,都有種糖蜜漫流出來的感覺,甜到讓我難以為繼。因此每次來買甜口麵包,只能買一個而已,再多就吃不下去了。 不過,它有酸種麵包,甚至有個墨西哥辣椒口味的,那水平可真是相當不錯。口感上就很有嚼勁,加上發酵的味道,很是具有歐洲麵包的水平。那個墨西哥辣椒的口味我算是特別喜歡,往往吃完一頓正餐之後,還能嗑掉一整顆(其實它個頭不大,價格也不低,比個一般的便當還貴了不少。) 之前朋友從宜蘭上來找我時,吃完飯後我就會帶他們到這去買買麵包,讓他們見識一下宜蘭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麵包有多鬼扯?哈哈哈~


這一家眷村味 南港 歇業

這一家眷村味 南港 歇業 在店家的粉絲頁上看到表示要歇業的訊息,頓時有種,妖獸!怎麼會這樣?心想一定要趁著它歇業之前,拚去吃個幾碗才行。 當初是「微笑老蕭拉麵」老闆推薦這家,還表示他到了南港這一帶,肯定會來這吃一碗。我當時心想,你自己賣麵,還願意跑去吃它個一碗,肯定是很有點水平。來吃過之後,能夠理解老蕭的意思。要不是它真的離我生活圈太遠,如果是左近的店,毫無疑問那真的是碗願意時常去吃的一碗麵。 覺得老闆也是個有趣人,或說有個性的人,跟老蕭一樣都有著顯而易見的獨特之處。麵的名稱有點搞怪,多數是從名稱中無法辨識真正口味的。基本上麵的名稱與口味,就是隨老闆亂整,雖然我對周星馳的電影全然不熟,但給我種老闆他很可能是星爺粉絲的感覺? 吃過很多回,但說真的,吃過啥口味全然沒在記,因為感覺每次去都有新的花樣,又可以見到新名稱的一碗麵。所以每次看到記憶中可能是新的名字,就來上一碗。那日,和老闆閒聊下也不知何時會再找地點開一家?感覺十分可惜。於是一口氣就在路邊就吃了三碗麵,算是解饞,畢竟不知何時再能享受一碗奇怪的麵?






What I saw: 物極必反

What I saw: 物極必反 見到名估計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的女子(應該是個練家子)騎著白牌重機,在見到她騎的時候還沒發覺她其實是無法雙腳接著地的,即便是單腳著地也非常勉強。這才發現她的鞋底也有個五公分厚吧?若沒這麼厚的鞋底,我想只能歪側一邊撐著了。時常見到個頭很小的男子騎著紅牌重機,簡直就像是懸浮在座位之上,這才理解甚麼是小孩玩大車的感受。或許正是因為不夠高,才想騎大車彰顯一下吧?或許愈是先天匱乏,才愈要後天彌補。 我想起以前最愛騎的機車是90cc的三陽Dio。

What I saw: ㄈㄈ尺

What I saw: ㄈㄈ尺 因為學外語的緣故,對於 CCR 一事覺得相當自然或平常?記得高二時,校長兒子還娶了法國人,學校還找她來給學生用英語演講(我完全忘了內容為何)。那時覺得十分驚奇,因為當年的世界認知只有台灣、大陸、美國,頂多加上個日本吧?畢竟高一遇到 NASA、CIA 與 FBI 等首字母大寫專有名詞還當成單字背起來,更別提第一次見到 ECM(歐洲共同市場)──當時完全不知道這是啥鬼東西?更別說之後還去讀了與其相關的研究所──以及 Sinn Féin(新芬黨)的驚訝了! 「跨文化戀愛」在外語系中絕不會少見,起碼印象中當年系上幾乎每屆都有?但絕大多數都是出口,而非進口,這迄今依然是主流。在法國文化協會上到比較高階的法文課時,教材內容是極其多元的法文文化圈內的一切,主題也圍繞在法國政治正確的認知之中,因此這個話題難免會成為討論主題之一。法國老師就是娶了台灣人,是他當年跑去加拿大讀書時認識的。他們之間溝通語言是英文,而非各自的母語。因為他認為這樣公平──你千萬不要以為法文也是26個字母(那些詭異的重音符號不影響字義,單純標註特殊發音而已),就能把英文給講好,那你就大特錯了。路人甲的法文在歐洲只比西班牙或義大利人好那麼一點點吧?他也認為兩個不同文化的人之間的溝通要比同文化的人之間來得容易,他舉了些例子,但我當下就告訴他,那都是似是而非的悖論paradox,只是因為語言限制了你們之間做更激烈的爭辯而已。 今天辦事途中,雖然依舊是烈日當頭,但體感溫度並未十分焱炙,我這胖子都覺得勉強還不會中暑昏倒。但見到這位大街上乎露胸坦腹的老外,旁邊緊黏著個細肩帶的台妹,我想在台灣西方人就是香(但具體而言,西方人體臭的其寔是真多,尤其是法國人!哈哈哈)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早安公雞農場晨食新店中興店 新北新店 歇業

早安公雞農場晨食新店中興店 新北新店 歇業 周末時才有那念頭想吃次早餐看看,雖然附近已有三家會去吃的口袋名單,但總有開發新菜單的時候。在GOOGLE上隨意輸入了關鍵字,這家名稱跑了出來,排序還在前面,就像是開盲盒一樣地去吃看看。 吃完的感受就是:這種中西混雜的早餐,如果還開成連鎖,那勢必得味道很大眾化,不太可能有甚麼出眾的點。畢竟分店一多,就不可能有很厲害的複製模式。結論就是,沒有不好,但不覺得會再記得來吃這家,畢竟文山區寶僑下來的啾啾哥、世新對面的總匯更好,還有政大附近的 GO! CAFE,不論在任何一點上都要比這家強太多了。 在寫食記時,這才發現原來這家評分可以這麼低,深覺奇怪,原來是出餐問題。當日事先電話預訂了,的確是到了時間依然得再等個幾分鐘,效率確實不彰。






What I saw: 忘年之愛

What I saw: 忘年之愛 在買完早安公雞之後,途經某個全家便利店買個東西,離去時先回個在門口回LINE訊息時,看到一對老人家,以為他們是夫妻。當就在準備發動離去時,聽到一句話讓我笑了出來。 老太太拚了命似在點手機螢幕,而不是滑,似乎是程式或手機本身出了甚麼問題?老先生,你是在跟情人傳甚麼呦?(他們都操持台語)她白了他一眼說到,我一個人自由自在,要男人是要「呷洨」? 聽到這句正在轉鑰匙要發動機車的我笑了出來,把目光轉向老先生。他一臉不知該如何自處的模樣。我心想會不會其實他想回答,對啊!就是呷洨。哈哈哈~ 因此我又停了下來,聽聽他們到底在聊些甚麼?他們應該都是重度重聽的老人家,對話像是雞同鴨講般,沒能有幾句是能對上焦的。就是不知道老先生是否是孤家寡人在等著有人呷洨。

3.3 阿昌麵線臭豆腐 文山

3.3 阿昌麵線臭豆腐 文山 一直覺得所謂的景美夜市是我在台北吃過的夜市中環境最糟糕的,而且沒有之二。但在這住了好段時日,還是會來這吃點東西的。這家算是會來買臭豆腐的,至於麵線嗎……吃過一回,就沒再想吃了。不是麵線很難吃,而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味道。喝杯飲料來配臭豆腐,都要比麵線強。 還滿喜歡吃臭豆腐的,雖然現在的臭豆腐真的沒有以前那股強烈的臭味,頂多就只剩下一點點發酵後的特殊味道,或許對於外國人來說那是真的很噁心的味道?可是十之八九的臭豆腐,都只殘存皮毛般的味道了。這家味道還可以,炸得也還可以,我覺得是調味料比較厲害。在醬油與醋、蒜汁的比例上很不錯,有股酸甜綜合感。至於說要到多了不起,那也沒有,可在夜市應付個零食吃,那是沒毛病的。價格與份量也很過得去,喜歡吃泡菜還可以多買一份,那30元一份的量有點驚人的多就是了。 之所以都選擇外帶,是因為這家環境實在太糟糕了,景美夜市的髒亂已經很明顯,這家幾個二代般年輕人在經營,臉臭和態度差那真是個到了很不容易的境界。或許承了祖蔭,有了個日進斗金的機會,臉臭其實是他個人的選擇,但不知道為何環境非要維持地這麼髒?在五百多則的評價中,平均 3.3 這算是件不容易的事。稍微看了一下低分的原因,果不其然都是這些,但我想他們可能不在乎,反正客人也是絡繹不絕。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遇到了「高級」才知道自己吃麵包的眼界有多低級 高級生吐司專門店TreesBread古亭店 中正

遇到了「高級」才知道自己吃麵包的眼界有多低級 高級生吐司專門店TreesBread古亭店 中正

在社團網友的分享中見過這家,不能說她把這家「連鎖」麵包店說得天花亂墜嗎,也該說她形容地是神乎其技一般吧?我吃麵包算是到了隨便的境界,難吃、廉價的也吃,好吃、昂貴的也買,與價格無關,單純合不合口味而已。

那日因為準備到汀洲路上買個包子,心想反正是順路沒特別注意營業時間,未忖就撞上沒開門。突然想起網友說這家麵包店在這附近,所以就騎過來瞧瞧。到了門口就有種不祥之感,說不上來,有時你就是對某些店家一看就知道彼此犯沖相剋,有的嚴重一點算是轉世投胎來的冤親債主吧?

我一向是到了就敢進去的個性。看了吐司,心想不就是吐司嗎,半條都賣到百元了,我快成了沒看過豬走路的貨色了?但還是買了半條嘗嘗味道和口感,還有我要看看法式單片能有多法式。

吃了吐司之後,只能說,原來這就是所謂的「高級」。讓我想起《讓子彈飛》中,張麻子與黃四郎在大雨的半夜於鵝城縣城大街上要拚個你死我活之後,張麻子救回湯師爺,要他幫忙解讀黃四郎的口中的「驚喜」,最後說到:給我他媽的翻譯一下,他媽的到底什麼是他媽的驚喜?遇到店家所謂的高級之後,才知道原來可能比早餐店阿姨口中的美女/妹妹還要他媽的是種驚喜。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Not the One any more. TheOneCalzone專賣店 宜蘭羅東/蘇澳

Not the One any more. TheOneCalzone專賣店 宜蘭羅東/蘇澳

這家店之前開在羅東衛生所側面的對面,不過,那位置算不上熱鬧,雖然已經離夜市一帶很近了,但是過路客是不怎麼多的地方。當時無意間發現這間店,覺得在羅東的水平來說,主打的 Calzone 那算是天上人間了吧?老實說小城中的西式餐點,如果不說是東施效顰的話,也算是邯鄲學步了。因此能吃到夠水平的口味,那算是求爺爺告奶奶來著。那段時間回到羅東時,總會去買個吃吃墊墊肚子。

之後突然沒在那個位置營業了,原因不明,更久之後才聽聞搬遷到蘇澳鎮上。雖然時不時會回羅東,但跑到那去吃這個,有點過拚了。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那日提早到了這,還等了半個小時才開門。去之前才發現,現在一周只開三天,在文山區遇過幾家一周只賣四天的店家,我想那幾位老闆都是富裕人家,哈哈。沒想到在這有如窮鄉僻壤的地方,還能有如此出奇的店家。

買了兩個,同行的人都不愛吃這種東西,正好,都能進到我的肚囊之中。當下趁熱就吃了一個,咬了一口之後發覺味道變了,少了以往的暨單純又馥郁的地中海風味,而是多了股說不上來像是我頗厭惡的香料:肉桂。沒辦法,硬著頭皮把它給吃完,心中還多了股怨氣,哈哈哈。事後看到 Google Map 上的評價,再次刷新我的驚嚇觀感──當人們出遊時,對於異地的美食寬容度真的很高!相較於台北某些店家而言,我只能說你們在台北遇到澳洲客人的機率高太多了。這個味道真的給不了五顆星。回家加熱另一個口味的,稍微彌補一點之前的感傷,但至少麵皮發得還可以。









初篇:http://bit.ly/3IRQA6q (本篇)

What I saw: 蘇澳區漁會祝大漁物產文創館 宜蘭蘇澳

What I saw: 蘇澳區漁會祝大漁物產文創館 宜蘭蘇澳 我是當個外地觀光俗,跟著眾多業配般的網文來到這裡。主要也是讓朋友當盤子,盡個觀光客的義務:當盤子。事後發現,這真的是當盤子的地方。裡面除了商品之外,看不到其它屬於文化創新的部分。看到居然有「老船長」的魚罐頭,還刻意拍下來傳給同學(這是他們家的品牌),居然是辣味魚醬,出於對辣椒的興趣買了三罐一組的。然後在電子支付愈來愈普及的台灣(其實我很少使用真正的電子支付,刷卡不算電子支付)居然來刷卡都沒有;以往知道只收現金的地方,除了攤販之外,就是幫地下錢莊兼營洗錢的門市。想必蘇澳漁會有其特殊不願示人的原因啊!哈哈哈~ 那個罐頭帶回來之後,隔了好一陣子才開吃。直接說結論:真的是我吃過最難吃的罐頭,不管是啥種口味的罐頭,都無法超越它難吃的程度。我實在很難想像,商家在做出來之前都不適吃的嗎?還是老闆覺得這味道是好吃的?難吃到我把其它兩罐硬塞給朋友,硬說是分享當觀光客的隨喜──果然之後被朋友罵個臭頭,還說這麼難吃的東西你也買?我只好實話告訴他,我事前要知道還會當冤大頭嗎?不要吃到難吃的,也來噁心你一下!哈哈哈~ 原來祝大漁還有英文名稱,還掛上Culture(文化)這個字,我看到都快昏死過去──台灣人搞假文創,真賣商品的程度都已經到了只剩下店名有文創就夠了,至於內部是甚麼,根本不重要。這種淺碟的作法,說不算是殺雞取卵的話?也應該算是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了!沒創意到了可悲又可鄙的境界,這在鄉下觀光小鎮如羅東,那也是種日常。與其這些新穎、都會,充斥著布爾喬亞風格的字眼,還不如乖乖弄些在地、樸實,滿滿接地氣的人間煙火味。 我想一個地點在 Google Map 上能有近乎 3600 則評論,分數低到 3.6,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蘇澳區漁會真的很強!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230423193908887&id=1912740012343885

南方澳南天宮早餐 宜蘭蘇澳

南方澳南天宮早餐 宜蘭蘇澳 南方澳是蘇澳鎮上的一個行政區,但是熱鬧密集的程度遠遠超過行政中心本身那一地帶;小時候單看人流,還以為南方澳才是行政中心,認為蘇澳荒涼得很。離開漁市場後來到這裡的信仰中心南天宮,南方有港口的地方就有廟,主廟我猜十之八九都是媽祖廟。朋友們進去參拜,我是到哪遇廟不拜,把教堂或寺廟頂多當古蹟瀏覽一番的人。既然多年前在這廟的外圍巡禮過,也算到此一由即可,因此停好車在那等他們。 這時發現眼前的這家早餐店,看到不少人在排隊,心想這麼個破地方般的小攤都能排隊,難道很厲害?於是下車去跟著買看看了!蛋餅就是軟麵糊煎的那種,在宜蘭算是常見,可到外地很少見(難怪台北有開幾家賣這種難吃蛋餅的店,來騙台北的盤子)反正我很討厭這種餅皮,也不會想吃,但買了個給朋友吃看看。點了個飯糰蛋。 表定結束營業時間還沒到,在我之後有人來買,老闆說沒米了,竟然生意好到售罄,當下心想這樣口味應該還不壞吧?但有時會很肚爛自己對吃的太好奇,看到排隊就想跟風。只能說那飯糰真是糟糕的難吃,內餡和米的口味都太差了,甚至不如連鎖永和豆漿的,真替南方澳人感到可憐。朋友說蛋餅味道還不壞,我是不信,因為單看到那種又黏又軟,毫無口感可言的餅皮,我就放棄,哈哈哈。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229678723983334&id=1912740012343885

What I saw: 南方澳漁市場 宜蘭蘇澳

What I saw: 南方澳漁市場 宜蘭蘇澳 在宜蘭住了有個快20年,但來到南方澳的次數真是屈指可數。第一次去還是高二時,去同學家吃蘇澳鎮上的大拜拜,那種開流水席的方式,隨到隨吃。或許更小的時候被家大人抓去搭公車去過一次?但印象已經十分渺茫。在那之後,可能只又去過一兩次吧?只知道讀高中時,南方澳走私中國各類產品非常多,對其價格與台灣的對比感到誇張的便宜;現如今想想,當年那些犯私貨的漁民可真跟古代私鹽販子一樣,訛錢訛海了! 這回帶朋友前去當觀光客,我這標準在地土包子在出發前還刻意打電話問了在地魚肉鄉民多年的電視台記者,漁市場是不是我印象中的地點,抑或有其它地方? 以往聽本地人談起當地店家會坑殺外地盤子觀光客,所以不太相信這裡的漁市場,心想可能也會與外面海鮮店家有著類似的習性?進到漁市後,一如過去的印象,又髒、又濕,滿滿的海水味,因為就在港邊。這是個陳年不堪的老建築,感覺有點像是危樓般。就在港的對面新建了棟兩三層樓的市場,當時還沒正式營業,現在可能已經開張了?這棟旧市場著實該更新或拆除,實在是又破又髒,怎麼都不能稱之為觀光點。 不過,有幾攤賣的剛回港下船的漁貨,價格確實相對便宜許多──我對魚是外行,但是喜歡看某個在夜市賣魚貨的粉絲團,多少對於價格有了個底。在那發現數名越南籍漁工幫忙店家在賣魚,結果老闆娘也是越南新住民,很有意思是他們真的很厲害,入境問俗地都能操持台語與漢語!雖然帶著口音,但已經能與買魚的觀光客溝通了。多年前就知道當地已經聘僱不到本地人上船了,多半是越南或印尼籍漁工,這回親眼見識到漁工上岸賣魚。買了不少魚之後,還都會提供保麗龍與冰塊;沒想到大熱天氣溫高達35度的,幾個小時那冰塊在車廂的保麗龍內幾乎沒啥融化成水,魚的鮮度應該能保持得不錯。有機會去到南方澳,還是可以去其漁市場走走買買──當然也看到一兩家價格挺黑的攤販,哈哈哈。






What I saw: 南方澳跨港大橋

What I saw: 南方澳跨港大橋 我這假宜蘭人,對物理上的故鄉根本不熟,很多地方連去都沒去過。但知道這有座橋的印象很深刻,那是在2008年去了中國玩樂幾十天回國後和老友相約吃飯,他們帶我去了趟南澳吃蘇花公路上有名的烏醋麵和冰。回程停在蘇花公路上的觀景台,可以俯瞰整個南方澳,我這才驚覺港區居然有這麼座橋,像是蜀犬吠日般地驚訝,被他們倆老友嘲笑。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這座橋。 第二次知道它,就是它斷了,造成不少死傷,成了個大新聞。20年雖不能說是座新橋嗎?但能就這麼斷了,屁眼都用不上,就能猜出原因了。老在嘲笑別人豆腐渣工程,當自家出事時,全都忘了這回事似的。 在祝大漁這停車時,看到圍籬和部分橋基,這才發現這該不會是那座橋吧?於是開往更前方的工地,這才確認原來這座橋的上橋處在這。見證我這土包子,橋蓋好20年連在哪都不知道,垮了3年後,才發現地點。 維基百科:「施工期間地方政府歷經……宜蘭縣縣長游錫堃與劉守成……調查報告中也指出,宜蘭縣政府遺失銷毀橋梁設計圖、竣工圖及施工合約,致使調查困難。」 呵呵……一切都既如往常般正常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231141153837091&id=1912740012343885

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弘大歐吧 文山

弘大歐吧 文山

在指南路上亂轉時,看到這家的。單純因為發現它是新開的店,出於好奇所以進去吃看看。雖然當時已經開放內用了,但店家那時只能外帶。

既然是主打飯捲,自然要買個來吃吃看。通常對於新開又沒吃過的店,點餐時皆比較謹小慎微些,因為過往的經驗往往會出現意料之外的作法或口味。這家的味道吃起來還不錯,挺清新的口感,明顯有種菜是洗過的感覺。包裹著韓式的辣椒醬,那種味道有點甜辣,但與台灣傳統的甜辣醬又很不同,稍微辣一些,刺激感也比較重。口味是可以吃的,就是一份賣90,我想那份量是賣給小貓的吧?吃過一次就掰掰。辣豬肉拌飯也是差不多的口感,畢竟那個辣椒醬很搶戲,其它味道都會被壓抑,更別說是蔬菜類的味道不可能超越它。至於那份年糕嗎!實在沒啥吃的必要,醬汁味道還不壞,可是份量簡直是個笑話。

老闆娘是韓國人,沒做過生意,動作不太麻利,加上另外名廚師,兩個都是新手,有點手忙腳亂卻又理不出個頭緒來的感覺。我覺得味道是OK,但是跟附近其它如同在指南路上的「阿里郎」,或是新店光明街上的「韓宮麵」相比,那簡直沒吃的必要了。








初篇:http://bit.ly/3QJuiWB (本篇)

貳篇:http://bit.ly/3kDWAWF 

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戴記扁食 花蓮

戴記扁食 花蓮 打小起就喜歡吃餛飩,對其鍾好的程度遠遠勝過幾乎是放大版的餃子與鍋貼。也不知為何,一項不喝湯的習慣,在吃餛飩時都會撒入極大量的胡椒,再淋上好幾圈的白醋;其實那碗湯底根本都是嚴與味精的結合而已(廿年前去趟南投時,來到水里,吃了家市場的阿婆慢慢麵。因為阿婆還在用傳統的爐竈以木柴為燃料在煮麵,所以速度很慢,我猜才有所謂慢慢麵的稱號?阿婆的餛飩湯就是骨頭湯去熬煮的,對那碗湯的印象十分深刻!還有每套桌椅全都不同,看得出來是有歲月的痕跡。只是不知道這家還在不在了?)但就是能喝完整碗十分發汗的湯。可那重點還是在餛飩身上。 在雙北地區範圍內,還可以為了碗餛飩四處跑,但跨縣市,那就太拼命了,著實沒那個必要。因此看到團購知名(其實沒看到團購之前根本都沒聽過)餛飩時,總忍不住要訂各兩盒試試味道。目前為止幾無例外,不論名氣多大,其實多半是屬於等而下之的水平,每當再去看看其知名度時,都是浮現額頭三條線的狀態。 這家餛飩外裝盒算是個頭大的,餛飩本身也比較大一點。不過,那肉餡吃起來口感欠佳,有點坨成一團,欠缺彈性,同時還有肉羶氣。最奇妙的是,算算每顆餛飩的均價往往都比冷凍水餃還貴,但口味卻往往不如水餃。要不是看在愛吃餛飩的份上,才不會時常來踩雷。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kkwDRTaW4saiNAD3JzGuitfaZFeh9CYKHsgzWxJzbJRDVMrd9HYqeFgSzAifrGkBl&id=191274001234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