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東門興記手工水餃港式點心 中正

東門興記手工水餃港式點心 中正 這家是真的老字號了,打我來台北讀書開始騎車到處亂跑起,就見過它釘在東門市場的入口處。它除了在入口處之外,門口正好是個斑馬線的紅綠燈,顯得這家生意好到個是車水馬龍。以往經過每每都讚嘆其生意之好,同時也十分訝異其為何生意能如此之火紅?這總想起以前地理課本上解釋著「地點」與「位置」的差異,我想這家店是占據了這兩項優勢了。 逢年過節前,只要路過金山南路,這家的生意那簡直是嚇人,好像東西不要前似地,只見人群中不斷伸出手來撈檯面上已經包好的現成食物。有兩年期間天天出沒在東門市場附近,從來沒買過,光看到那人群的景象就讓我卻步了。至於口味?這麼些年完全沒買過,不知道!但是,高中同學表示他們一家人很喜歡這家的珍珠丸子。對於類似這樣小籠的點心,多半都沒啥興趣,主因是大量製作,都變得粗製濫造般,只求外觀還像原本品項的模樣,至於口味是否遵循或接近原本該有的口味,已然不是重點了。 有日終於在朋友詢問下經過這附近時,順手買了燒賣與珍珠丸子各一盒。回去之後,加熱吃了吃,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這口味甚至比很多不港式口味的港式點心做得還不怎麼樣啊!怎麼生意好成這樣,這麼多人絡繹不絕地前去購買?吃完就是滿臉黑人的問號。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37hmuDLJWRuT8koMehnk6yH4K9bZVkVtaf78xY3ibB3QdgceTi8WqBWeBn7RnnGtel&id=1912740012343885

2021年7月30日 星期五

What I saw: Dilemma

What I saw: Dilemma 搭高中同學的車,前往老家位於三星鄉的另一同班同學老家,前去向他家大人拈香致意。也因疫情,即便是注重傳統儀式的鄉下地區,儀式也簡化許多。苫次中的同學事前也勸說大家不要麻煩,但我仨還是趁著稍微降級的情況下,加上都已打過第一劑疫苗壯了膽,於是稍稍盡點禮數。 這之中只有我知道同學老家的正確位置,因此開啟人體GPS,由我帶路(鄉下人是沒在記地址這回事,去了同學家無論多少次,有時甚至連門前的路名都不知道,所以難以事前 Google 正確位子,但到了當地一見即知。)之前幾次都走固定路線,加上都是晚上前往,這回開車的繞了點路走了條沒走過的巷子,反而在最後一個丁字路口前停下來,問我該左轉還是右轉。 探了頭左瞧右盼,依然無法肯定。又問我,到底是左,還是右?躑躅一會兒,決定左轉。但就在車頭一轉過去後,立刻發覺錯了,要他調頭回來。 到了前方三星國中門口這才方便回轉後,他若有所思、意味深長地說:很奇怪,就只有左轉、右轉,二選一也能錯?我立刻懟說:你買股票就是漲和跌,不也是常買錯? 賭博不就是這樣一翻兩瞪眼的事,選錯邊也是種日常,包含國家政策在內。


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味珍香卜肉店 三星

味珍香卜肉店 三星 某日一早臨時意外得知高中同學父親高齡仙逝,幾經聯繫確認,甚至聯繫在地鄉下的同學到村長那前去打探;聽聞他提到「村長」時,頓時給我種時光拉回到百年前的景象。畢竟這麼多年來,不論是在小鎮,還是這座城市,我連里長是誰我都不知道了,還真沒想到村長能得知此事──原來鄉下地方還是有著眾多的建落在農田之中,真要繞過曲里拐彎、自行修建的小徑才能抵達的真農舍。每當有婚喪喜慶等活動時,便會在其與要道路口上掛上各種喜或喪燈籠來告知。 疫情稍稍緩解,依然不建議多人聚集,因此同學只有簡單的家祭告別式,我仨還是約了約前去致意。簡單行禮之後,仨也不知能去哪吃飯,畢竟降級雖降級,但內用依然未開放,只能外帶。 商量後來到了這家店。我都不知道多少年沒來這家店了?這應該是整個三星鄉最有名的店,也是諸多觀光客必來的景點。結論就是,來當一次外地傻屄或許還可以,不去也完全不會有遺憾。 這家店早年是間在路邊緊挨著大樹的木造違建,極其破爛與不潔,當年只有溪南本地人會去吧!生意不壞,但沒到瘋狂的程度。後來愈來愈好,搬到農會下一間類似廠房的地方營業,還有停車位,那生意簡直是用川流不息來形容吧?再來遷至現址,應該是自購自建的樓房,甚至還有電梯。看似門面不寬,但縱深極深,一層是可以容納數十人的空間。其實從搬到農會廠房那之後,每次前來都是陪外地朋友去當傻屄的。因為搬家之後,品質愈來愈差,價格倒是出奇地不斷往上翻。外地觀光客並不會覺得特別高,甚至認為算是便宜吧?但跟過往相比,不論口味、份量、食材都是每況愈下。那日見到這麼小一份,然後得知價格時,仨都覺得太扯了。





2021年7月27日 星期二

周家油飯 大安

周家油飯 大安 不知道為何,有些傳統口味的小東西,在台北你就是很找到那種傳統、旧式滋味。這些傳統小吃也算是在台北隨處可見,但普遍的味道就是那樣子了,跟想像或認知中那足以到吸引人的程度似乎總有段距離。愈是鄉下來的朋友愈有這樣的感受,尤其是南部來的朋友總表示台北這些東西的口味不成。 別的不說,台北的碗粿那是真的屬於悲劇的程度。如果與台南知名的店家相比,台北許多小攤的水平就是泔水了! 油飯或米糕──在小鎮上吃這東西時,始終無法區分這些差異。發覺本地人也是隨便亂叫,相互混淆稱呼它──這也是其中一個現象。本著很愛吃油飯的習性,在夜市或路邊攤見到這東西時,總會叫上一碗吃看看。但是經歷在台北多年踩過不知多少雷的痛楚之後,現在連見到網友推薦,抑或在 Google Map 上隨意看到分數頗高的油飯,在是否前去一試上感到十分躊躇。 這家現場吃過兩回,覺得在糯米的彈性上表現不錯,吃起來頗有油飯該有的韌性,不會過於軟糯。味道也有傳統的滋味,有著豬油攪拌的氣息。因此在疫情期間,有日正好經過這,還刻意停下車來去買份外帶。不過,不知是不是悶著比較久?那味道和口感與現場吃的印象差距有點大了,心中冒出許多問號,心想怎麼會這樣?



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這裡有便當 大安 歇業

這裡有便當 大安 歇業 疫情限外帶期間,便當是最便利的選項了,點好拿了就走,基本上也不會因為外帶口味就變得特別差。如果還能吃到不錯的便當,那可都算撿到寶了。 從木柵往市區東邊走,出了辛亥隧道,右轉辛亥路三段157巷,接著走臥龍街151巷,再走和平東路三段228巷,會是條捷徑──最有趣的是這條路幾乎可以說是條西南東北走向的直通道,但硬是切成了三條路不說,還都是巷道;等到穿過了和平東路又成了信安街。這分段法真是鬼才懂──因為常走這條路,才發現這家不怎麼起眼的店,而之所以會注意到它,卻是騎樓下總停著數輛紅黃重機,覺得甚是不對稱。 有日買了個便當瞧瞧,心想看起來新開幕,又顯得乾乾淨淨地,就試看看吧?雖然也是圓型便當,但是上下兩層徹底分隔,除次之外,上層裝菜的部分也有區隔,亦能不至於造成食物間相互影響口味,或造成醬汁橫流。打開之後覺得與店內注意乾淨的風格也十分相符,看起來就還滿舒服的。 提供藜麥飯,這應該是受到當前文青、健康與環保主流議題宣傳的結果,但也沒啥不好的。藜麥本身的口感還可以,味道也很淡,應該不至於造成啥反感。所有的配菜都是走健康取向,這點很妙,跟自助餐的配菜全然不同,充滿花青素和多元膳食纖維。基本上是很健康的便當,這其實滿難得的。而且主食的口味做得也不壞,並未因為標榜健康就弄得寡味。我想能有這樣乾淨的便當──蔬菜真的都是洗過的口感,不是隨便沖水了事的那種──真是不錯的事。 之後買了兩三回,有幾回經過那都沒見到其開門營業,心想該不會就……




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好時光傳統美食 中正

好時光傳統美食 中正 相對於像是三明治、漢堡與薯條等西式早餐,我更鍾情於傳統的中式口味,飯糰、肉包與鹹豆漿之流。但是本著沒吃早餐的習慣,只剩下周末時一口氣吃個兩三分早餐的量,權充是早午餐解決。在尋找飯糰的過程,一如在台北要找到好吃(合自己口味)的油飯/米糕,是同樣地艱辛。最害怕的飯糰就是永和豆漿系的飯糰,硬生生地把飯捲成韓國海苔捲或日本壽司捲的模樣,裡面用著當天炸的油條,然後像是被壓路機壓過一樣捲在裡面,一丁點口感也沒有!甚至還可以把它給抽出來,模樣像極了用過的保險套。加上糯米本身煮得難吃,往往都是黏呼呼的一團,就算沒成粘呼呼地,也被他們給捲成該死的口感。 必須說這家的飯糰那就是全然兩個世界,整分大小適中,外層糯米不會過厚,每口咬下去都可以吃到內餡。油條長度的大小也剛好,第一口大口一點肯定就能咬到油條,糯米的軟彈特性搭配酥脆的油條,一軟一硬的綜合口感,在口腔中就是種奇妙的組合。蘿蔔乾與酸菜的口味見仁見智,我比較喜歡裡面加上半熟,咬了會如一口流油般的荷包蛋,其次就是滷蛋。此外,它有多種口味的內餡,我是偏好傳統的肉鬆或魚鬆。我只能說這家的飯糰是我在台北目前吃到最合意的,之前覺得杭州南路上的「劉媽媽飯糰」或新店北新路上「宗品早餐」,也都還可以,但吃過這家後,已經全面改換門庭了。 另外,這家還有個品項是我還會買的,就是桔醬涼麵。基本上所有市售的這類型簡單涼麵,在我看來都是「拉基」,不管多有名(比方像是阿春媽媽涼麵店或小慧涼麵)我都不喜歡,因為都是這種無料涼麵。過去在老家吃碗涼麵,那可是件講究事,家大人為了中午吃碗涼麵,大概要折騰快兩個小時備料與處理。長大之後,很勉強在當年最早還在仁愛路上的「朱記餡餅粥」吃過類似水平的口味──廿多年前一盤涼麵要價百來元。不過,這家的涼麵也是與市售的差異無幾,唯獨那桔醬口味很特別,那股酸甜桔醬味道特別適合夏天開胃解膩,這與其它「拉基」就有了區隔,我會特別去買份吃吃。



2021年7月14日 星期三

海貓亭拉麵うみねこ亭 新北新店

海貓亭拉麵うみねこ亭 新北新店 疫情期間去吃碗拉麵是件麻煩事。除了店家本身堅持不外帶之外(今天在全家便利店居然還看到頗為知名的拉麵店「麵屋武藏」的常溫保存拉麵包,不進步就會被市場淘汰,我就不信所謂的百年老店能堅持百年前的營運模式!哈哈哈)就算能外帶者,口味上的差異也是考慮點之一。 一般的湯麵,不論是哪種形式,外帶之後原本的風味真的會變化,但應該都只有變壞的份而已。不過,乾拌麵的狀況會好些;但中式有澆頭或醬湯的,往往拿回去開吃時就會坨在一塊,那口感就只能圈圈叉叉了。知道這家拉麵可以外帶,所以在疫情禁止內用期間跑來買碗扮麵外帶,想要試看看到底有多少落差? 到家開吃之後,發現麵多多少少會坨在一起,但真的不嚴重,還能拌得開。雖然是自帶比較大一點的便當盒去裝,店家也能從容地排得整整齊齊;但我相信,就算店家自備的紙餐盒,應該也會擺置地相當整齊。麵條的筋道還是維持下來,這點真是不錯。至於配料與叉燒肉等等,那更是幾乎與店內用餐無異的感覺。炸雞畢竟悶著起,偏軟的口感是沒法子的事。整體而言,這樣的還原度是相當好的了。只是不知道為何,在店內用餐覺得這碗吃了有八分飽,到家之後只能剩個六分?或許是覺得還能吃到一碗好拉麵,所以三下五除二就速速嗑化光了!

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華娜飯盒 文山

華娜飯盒 文山 疫情限內用期間,去買麵外帶不是高明的選項──除了牛肉麵(帶生麵自己回家煮)或涼麵之外,多半的麵還真不適合外帶,畢竟那口味真的差太遠了。這時候就剩下便當是最方便的選項。 本於不愛吃米飯的緣故,平日吃便當主要是因為不知道該吃啥,將就一頓飯時,就買個便當應付一下。那日又是不知該吃啥的時候,在木新路上瞅到了這家,見到有人排隊,這才想起之前來吃過的。於是也跟著其他人開始排起隊伍等著買便當。 發現居然有梅乾菜炕肉口味,那二話不說必須得買梅乾菜口味的!梅乾菜燒肉或是燒五花肉,那算是頂好的了,但是如果這時候再加點魚乾或是魷魚乾一起燒,那真是下飯神器。大學時常去同學家蹭飯,他們是舟山群島的人,天天都有類似這樣口味的菜色,每次去吃總是吃個不亦樂乎。不愛吃米飯的我都可以連嗑好幾碗白飯,對這道菜的味道可真是念念不忘。 能在自助餐店看到梅乾菜燒肉就是種運氣,算該偷笑了。我其實很想跟老闆說,肉可以不要,價錢照算,但都給我梅乾菜就好嗎?這家便當也是個圓盒,之前更慘,上下還沒分層,底下裝飯上層疊菜。加上自助餐的菜總是炒得油膩膩、水漬漬地,等到開吃時,下面的飯早就不成模樣了,但我又不是要吃勾芡的燴飯?現在終於上下分家了,菜歸菜、飯是飯。這家生意真的滿好的,以便當而言算是分量給得多,同時口味還不會糟。


貳篇:http://bit.ly/3P3Tztb (本篇)

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總匯更好AlwaysBetter 文山

總匯更好AlwaysBetter 文山 多年養成不怎麼吃早餐的惡習,只有周末偶而會去吃個早餐。這家是我在文山、新店兩區中會去的店家。這家早餐供應的沙拉是真的富有蔬菜的,而不是小貓兩三根純點綴用。平日外食要吃到適量的蔬菜比較困難,所以會欺騙自己偶而來補充一下。 那時還處於疫情緊張時期,禁制內用。知道它有提供午餐,這回過了早餐時間,便來看看有啥午餐可供應的?到了才發現,菜單有所更動,感覺午餐的品項增加了許多?還是我之前不曾注意,我也不確定。 遇到久違的老闆,閒聊一下疫情對他們的衝擊,這才知他休息了幾個月,因為打籃球斷了韌帶──只有年輕人才有辦法去打籃球還傷了韌帶──這波疫情果然對餐飲業衝擊相當大,聽到營業額跌落的幅度都不只是雪崩式的了。 買回家之後,打開一看,覺得配色與模樣還成,至少沒能成溼答答的麼樣,起碼沒有一種在吃腐屍感。那雞腿的口感與調味是很成熟的,大小也不錯。煎蛋與配菜都不會因為熱氣在飯盒內悶著起變得特別軟趴趴,一點口感也沒有。以個外帶食盒而言,我覺得是個外帶之後還能吃的飯盒。




Ignorance is strength

Ignorance is strength 1984, George Orwell 中國有不少作科普影片很強的高手,尤其在理工方面。當然,很大程度上也與我文組背景的因素,更缺乏相關的普吉常識,才更覺得他們在這方面的投入與努力完全甩開台灣的Youtuber。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低俗又無聊的影片,相反地一定也更多。 「科學火箭叔」是我追蹤一陣子的油管頻道,一開始覺得他介紹了許多關於工程、科學的ABC,的確有不少是素質相當不錯的。在內容中難免有幫趙家(CCP)那種祖國偉大的宣傳(吹噓),但程度上還都算是可以接受的,或忽略不計的。 前兩天貼了這條文,包涵影片連接。光看標題我就想噴他,很有耐心不動氣地看完影片後,那真是覺得悲哀。連正經的科普影片都要替中共宣傳,那也就算了!最悲哀的地方是,用這種極其粗糙、反智、民粹言語來幫襯,連欺騙都不肯精緻,就知道中宣部對割韭菜一事有多自信了。 因為他們都是喬治歐威爾的信徒,知道《1984》的三格言之一,無知就是力量! 影片連結 人民幣與美元脫鉤不可逆轉? https://youtu.be/I2fmDKncBMk
PS 人民幣啥時候曾經掛鉤過美元不說?人民銀行敢與港幣一樣,死守美金的聯繫匯率嗎?笑死了……


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What I read: 紅色沙皇史達林

What I read: 紅色沙皇史達林 俄國作家 Radzinsky 在其1997年出版,以1991解密的前蘇聯檔案資料而完成的《史達林:基於以俄羅斯秘密檔案中爆炸性新文件的首部深度傳記》(暫譯)中提到:在1934年蘇聯「農業集體化」失敗,造成估計可能多達千萬人餓死的隔年,他回到喬治亞老家。他的母親問他現在做什麼工作?史達林回答:你還記得我們的沙皇嗎?那麼我想我像是個沙皇了。 但是,作者這句話的出處並未指出確切的出處,尚有爭議。不過,在《雅爾達:改變世界的八日會議》一書中作者 Plokhy 提到,他甚至跟美國代表團介紹貝利亞時,笑著說「這是我們國家的希姆萊」——執行希特勒消滅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的德國祕密警察「蓋世太保」首領——對於盟友都能當眾說出這樣刻意令對手為之一驚的「笑話」,以史達林諸多「專斷權力」的發言,說出這樣的話應該不算離譜。 PS 書中還提到KGB頭子,那惡名昭彰貝利亞(Beria)的令人髮指的惡行劣跡。史達林用他,但並不信任他。有回當他得知其女兒與貝利亞單獨在一起時,他立刻打電話給她,要她離開貝利亞。因為蘇共政治局成員都知道,貝利亞會任意逮捕未成年少女,再加以強姦,之後埋在其玫瑰花園之內。


2021年7月4日 星期日

What I ate: 揚振府城蔥肉酥餅

What I ate: 揚振府城蔥肉酥餅 打小就喜歡吃麵食,對我來說隨便一碗麵那都要強過滷肉飯。而餅食這東西,應該是最簡單的麵食了(饅頭我不吃,所以它在我眼中不算是麵食,哈哈。) 以前在羅東羽球館旁邊有攤賣蔥餅的攤販,那是過去打完球後,讓人感到最爽快的點心。除了是因為麵食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以學生的荷包是能負擔得起的。它是長條狀,約有十幾公分長,五公分寬,兩公分厚的麵體。把麵和成一大長條,捲入許多青蔥,還有明顯的鹽,再切成一塊一塊的放入鍋中去油水煎熟。這是原味的,還有包玉米或肉末的。這東西要吃熱呼呼剛出爐,最好是那種吃起來還能燙嘴的,手有點無法捏拿的才最過癮。 日後也喜歡吃北方餡餅,但總有種過於油膩感,偏偏又不愛喝小米粥來解膩,因此每次吃牛肉餡餅都有種無法大快朵頤般海吃猛吃。後來吃到有種類似蔥油餅,但其中夾有少許調過味的肉末,大小又不如一般蔥油餅大,約莫比掌心再大一些,吃一個肯定覺得有點欠,兩個算是沒問題,三個就接近膩口的程度了。 但這種推車賣的東西已經很難在市區還能見著,頂多都是路邊那種賣很難吃的大張蔥油餅。疫情這段時間在全聯發現這東西,買回家煎過之後,發覺味道與口感竟然還不壞!雖然還是大了點,大概有手掌攤開來的大小。調味與筋道都還成,比純粹蔥油餅又多了點餡料,吃起來也沒那麼寡。再鋪個蛋,撒點九層塔葉,應付點心或早餐也還不壞。


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

What I saw: 國際在地化

What I saw: 國際在地化 疫情高峰往下走的時候,回老家時來到了夜市去買東西,在掃 QR Code 場所代碼時,發現另外一張實聯制說明,吸引了我的注意。 稍微看了一下,才知道上面印有四種外語。排在第一個的自然還是英文,其次是印尼、越南與泰國。在沒特別注意前,會猜想可能是日、韓文才是。不過隨著觀光客的消退與近乎絕跡,告示上的外語也展現了在地的「國際化」真正需求與應對。 其實,平日見不到類似友善東南亞移工的告示,不也是見證某種所謂「台灣最美麗的風景」下真友善的環境其實是很有針對性的,單從告示牌這點來說,就足以驗證了部分真實狀況。畢竟小鎮不是首善之區,不可能在公眾服務或運輸上出示多國外語。只有在疫情極其緊繃時,才能見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方式做了調整。服務到位與否不就是在留心在既有的不足之處?小鎮一如南部某些鄉鎮般有著愈來愈多的東南亞新住民或移工,國際化的同時更需要的某種內化下的在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