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式拉麵店吃碗牛肉麵是個甚麼樣的體驗? 烹星/仁王家 中山
看到店家粉絲專頁上推文寫著推出限定版的牛肉麵拉麵!一個其實是很喜歡吃各種牛肉麵的人,見到這樣的宣傳是不可能不中槍的。去年這時去的時候,店名還是「勝王」,忘記今年何時改成了「仁王家」了?照片上店面招牌還是勝王的字樣。它其實滿常有新菜單的,當然也會有固定品項才是?但是,我沒那麼常吃,也搞不清楚店家的走向,但總覺得菜單時常有變化,多到我以為是不是拉麵也嚮往著米其林星級餐廳那樣,需要按照季節更換菜品,並依據所在地域選用食材之類的追求了?不過,我總覺得台北有幾家拉麵店老闆真的很用力勞心,時不時推陳出新的,我當吃客的話都覺得都要吃過會很累了,他們豈不更累?
純粹出於好奇才去吃這碗麵。它的確是牛肉麵,湯頭是有紅燒味的感覺,但也不強烈,店家有自己的調味方式,而且還有紅白蘿蔔入湯──不論紅白蘿蔔燒牛肉,對我而言,那都是個搭。兩片不薄的牛腱子肉吧,燒得挺嫩的,不像有些牛肉麵把牛腱子燒得過硬,或是一碰就斷碎,這火候算是適當──只是我還是希望能吃到牛腩口味的。有趣的是,還有兩片日式風味的叉燒肉。這與牛肉麵倒也不是不搭,但口感與風味和湯頭有兩種世界的感覺,吃著日式叉燒肉配著紅燒牛肉湯,那味覺感受很不相同。就在想,如果把粵式叉燒肉配成紅燒或清燉的牛肉湯麵上,不知會是怎樣的口感呢?哈哈哈~配菜是菠菜,這很不一樣的感受,傳統牛肉麵多半是小白菜,或偶有空心菜,最糟糕的就是沒有綠葉子菜搭配,真心覺得只有蔥花的都不是牛肉麵。店家的波菜煮得很好,保有嫩順的口感,少了那股很容易過澀的口感,很不一樣。
店家提供杜蘭小麥的手揉麵(粗麵)的選項,這也是我來吃這碗的主要驅策力。這麵真的很有麵該有的筋道和彈性口感,可以要求偏硬的口感,那更符合喜歡吃硬麵人的喜好了。還好因為上次老闆交代過,可以加麵時再選擇粗麵,讓我一口氣吃兩球粗麵麵。刻意把配料全都吃完之後,再加麵,想吃看看單純吃粗麵湯麵的口感。這樣一碗的兩坨麵確實把人給吃飽了,但是真想搦戰一下吃兩碗四球麵,一口氣飽到喉頭的感受,畢竟這樣水平的粗麵著實難得。我記不清當時這碗牛肉麵售價多少,好像是230以內吧?覺得在拉麵店吃碗這樣的口味綜合的牛肉麵,不但麵夠,蛋白質也算多的情況,這信價比也是很高了。只是這是限定版而已……
2023年6月14日 星期三
在日式拉麵店吃碗牛肉麵是個甚麼樣的體驗? 烹星/仁王家 中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