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What I saw: 王牌業務員

What I saw: 王牌業務員
itler ist tot, aber wir liben noch! 希特勒已死,但是我們還活著! 《王牌業務員》,中文片名很難理解電影真正的軸線,沒有原電影名稱來得直觀、清楚——外文電影進入台灣,中文片名都是出自商業考量,往往會出現與電影原意或原片名有著南轅北轍的差距。有些固然很難翻譯,我認為比方說《Top Gun》(不論台港中都沒能既貼近原片名,又咬中電影主軸),也有確寔翻譯得很非常糟糕的《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猶太人、納粹、德國,這個有如三位一體的「問題」一直都是德國人、猶太人、美國猶太人在電影上「經常」處理的議題。我不喜歡充滿猶太本位十足、處處煽情的《辛德勒的名單》。美國人(猶太裔)所拍攝納粹屠戮猶太人,肯定無法脫離直指納粹意識形態的醜陋面與殘暴的忒質。 這片讓我想起另外兩部二三十秊前看過的電影:法國導演的《童秊再見 Au revoir, les enfants》與義大利導演的《美麗人生 La vita è bella》。集中營的殘酷固然是有希特勒的殘暴與瘋狂的想法,才造成這樣泯滅人性的結果,但也有著大量的德國人民在默許——沉默就是種共犯。可是,透過血腥、煽情的方式來暴露、煽動暴力和殘忍,其心態也是脫離不了那種隱藏背後的暴虐可能性——畢竟以牙還牙一直都是猶太教的傳統。這電影和前兩部法、義電影都不是靠著畫面的血腥來描述猶太人悲苦的境遇。 導演/編劇對納粹的指摘(我不覺得有過度控訴的程度)也浮露漢娜鄂蘭《平庸的邪惡》的說法:當片接近尾聲時,戲中女主角 Sara Simon 跟男主角 David Bermann 表述,她也是奉命行事。他回答得很妙,告訴她,納粹官員也是如此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