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 saw: 閱讀明清的幾種方法:蔣竹山《裸體抗砲》與吳政緯《眷眷明朝》對談會
題外話:
前者的作者蔣竹山先生提到大學入學推甄的學生在面試時,總會被問到在高中時讀過深受影響(啟發)的歷史書籍。學生居然會回答一本三四十秊前出版的名著:《萬曆十五年》——肯定是高中歷史老師的推薦!並表示可以不要再拿那麼老舊的書籍來搪塞,可以換換如卜正民的《維梅爾的帽子》,比較新近一點的好書——他開玩笑地說他沒有那麼惡劣再追問:「萬曆十五年是公元哪一年?」因為該書《1578,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是黃仁宇先生先用英文寫成,再自己翻成中文。因此公元紀秊是明擺著的。不過,當他再問學生:「那萬曆十五年發生了什麼大事?」其實,在明朝帝都的角度而言,也沒發生什麼大事。想當然耳,學生根本答不出個所以然,因為沒看過。
或有學生會答《槍砲、病菌與鋼鐵》。然而再追問下去,這本書的重點在哪?也就只能就書名無內容地鬼扯。一聽就知道為了應付口試而隨便挑些有名的著作,試圖矇騙老師。
班門弄斧也是常情,書沒讀完沒關係,甚至沒讀過也不要緊,好歹上網搜尋一下拿來吹噓之書的心得報告之類的。
PS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734503001&fref=nf
「原來是國文老師指定的閱讀書籍。我高中時的國文老師也被指定閱讀這三本書。這是非常恐怖的閱讀因襲和惰性,坊間可以選擇的好書那麼多,為什麼幾十年了,全台灣的中學生讀來讀去,還是只讀這三本書?上帝保佑我們的孩子。」
焦桐原文:
第一次評審作文大賽,相當震撼。
剛開始閱讀,很驚訝孩子們的行文結構如此縝密,如此信手援引名人觀點,我被他們敘述能力:破題,引用名人佳句,末段提升到心靈層次……等等招式震撼到了,自付我不可能在50分鐘內寫出如此文章。讀著讀著,慢慢發現他們的邏輯思維、修辭、敘述、引用、布局如此雷同,都大量使用成語,幾乎出自同一個人手筆。這似乎意謂著絕大部分的孩子思考一樣,情感相同,有共性而乏個性。我覺得我應該去收驚。
兩個女兒求學過程都被要求認真背成語,並運用到作文中。聽說補習班老師更厲害,深諳閱卷者的品味,知道用什麼手段能有效吸睛,獲取高分。
我想起珊珊剛上高中時,那個暑假,我接到她好幾個同學的電話,要借閱蔣夢麟的《西潮》、羅家倫的《新人生觀》和陳之藩《劍河倒影》,我表示這三本書是高中時所購,早已忘記被誰借走未還。不過,為什麼大家都同時要閱讀這三本書呢?
原來是國文老師指定的閱讀書籍。我高中時的國文老師也被指定閱讀這三本書。這是非常恐怖的閱讀因襲和惰性,坊間可以選擇的好書那麼多,為什麼幾十年了,全台灣的中學生讀來讀去,還是只讀這三本書?上帝保佑我們的孩子。
我常有機會參與文學獎評審,接觸許多年輕寫手的作品,令我憂慮的並非作品的青澀,而是對文學表現手法的無知,字裡行間充斥著惰性修辭,有的甚至放心大膽地抄襲流行歌詞。他們自然都是對文學充滿熱情的人,卻絕大多數不讀文學作品。
品味是一種修養,必需靠日積月累的功夫。教書後,我驚訝大學生人文素養之普遍低落,以文學來講,他們大多對台灣現代文學陌生,更別提臺灣之外的文學了。欠缺文學訓練,直接顯現文字能力的差勁,經常連一封信也寫不好。路人皆知,多讀文學作品才能增進表達能力。
我任教的學校要求大一國文要教授寫作,聽了覺得背脊發涼。怎麼教?除了補習班,誰敢教人家寫作技巧?
本屆晉入決賽第二階段決選的兩百多篇賽作品中,當然有優秀的作品;然則同質性竟如此高,代表了什麼?我明白教導學生在聯考作文中爭取高分的訣竅,乃必要之惡;然則作文考試並不能測驗出人文素養、語文能力。我看到的是人文教育,不能以考試為導向。爭取作文分數之外,更應該培養孩子們廣泛的閱讀興趣,以免誤入歧途。
現今拯救人文涵養,亟待開發智慧,開發創意,開發想像力和思辨力;鼓勵孩子發掘自己內在的驅力。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What I saw: 閱讀明清的幾種方法:蔣竹山《裸體抗砲》與吳政緯《眷眷明朝》對談會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