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小吃店 宜蘭羅東
寫在前頭:
在宜蘭羅東這個小鎮前前后后住了有20秊,18歲之前對於這個小鎮可以說是熟悉又不熟悉。東南西北各個方向,該去哪辦事,該去哪找同學,穿街巡巷地毫無任何問題。但是一旦路上遇到異地客問路,那就慘了!除了知道兩三條幹道之外,其它的次要一點幹道路名幾乎都會搞混。總是反問對方,你要找哪家店?經過這麼個幾十秊了,依然對羅東的路名能喊得出來的不到兩位數。去台北讀書之后,對於這個小城的認知是愈發的偏狹,除了到以往常去的店家回憶一下味覺之外,幾乎都龜縮在家中不出門的。雪隧開通后,整個宜蘭成了台北人假日可以當日往返的景點,非宜蘭出身的朋友有時問起我某些網路知名的店家、景點等等,多半是連聽聞都不曾聽聞。有時在想,我可能比很多台北居民還不熟悉宜蘭,頂多就是比他們知道更多遇到塞車時,足以繞過該處的小徑而已?
在此先紀錄一下我回老家會吃的幾家小店,有時候會在二十四小時候會掃過一遍。
這是間應該有個五十年的店了!在羅東市場還沒改建時,就在原址未變,位於市場西側出口外。家大人以前根本不吃這家,因為覺得它相當不潔:旁邊就是賣活雞的店,門口擺著一籠一籠的活雞,邊吃還可以見到亂飛的雞毛。小時候對於這樣的現象/畫面是缺乏感受的,大概是當時就是那樣的風貌,一種普遍存在於各個地方市場的景況而已。不過他始終無法融入這樣的氛圍之中,那怕是他當時已經在羅東住了20多秊。
這麼久的店自然是第二代人在經營。第一代老闆有個喜歡談天的個性,總是主動能和客人攀談個幾句,話題都是十分家常,印象中有時候也會罵罵政府,或是吹捧著自己的黑白切品質有多好之類的。我想他可能已經不在了,若不是寫著這篇食記,也不會想起他總是穿著白色紗質棉T-shirt─那種鄉下阿北或是日本毆機桑很愛穿的─邊切菜邊雜念的模樣。第二代夫妻二人多少也遺傳了那樣的模式,在程度上輕微一些。
我喜歡坐在那一鍋米粉前的位置,幾乎每次來都挑那個位子坐。不是喜歡聽老闆嘴碎,單純是再添一碗米粉湯或鹹粥時,方便立刻拿到而已。此外,總覺得這樣的攤,就該為在爐旁邊,才有那種傳統的滋味。其實無它忒色,不過就是維持著老旧、簡單的做法而已,搭配過去口味的醬油與甜辣醬,濃后的往日滋味。
初篇:http://bit.ly/34JYBDY (本篇)
貳篇:http://bit.ly/348LRvH
續篇:http://bit.ly/3k7yDo5
補篇:http://bit.ly/3gjTbXG
又篇:http://bit.ly/45w3UH3
再篇:http://bit.ly/48GDI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