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郎 文山 寫在前面: 在文山區生活了好幾秊,總是會為了吃的傷腦筋,再好吃的店家固然可以常常去吃,但是無法天天去吃,成癮和變膩似乎是身體內兩種,但是相同的渠道和機制?前者的作用不知何時就轉化成後者了?參加某個貪吃者聚集的社宭,見到不少網友皆言文山區的美食比例算是相當稀少;我猜美食定義的主觀性可能比對美女的判斷還要來得更為多樣與嚴苛吧?在此區混了一段時光,那麼也來說說在此區的小發現。 在還沒搬來文山區之前,無意間來吃過這家小店,當時對它的許多印象極不深刻,只記得價格便宜、分量不少。住到此區之后,倒是來了許多趟,這才真正領略了這家店的忒色:老闆娘奇妙的冷臉與態度,哈哈。 說寔話,扣除了那點之外,以價格、整潔、口味等其它因素來衡量的話,這家很適合學生吃的小店,是沒啥好挑剔的。點一分主食用餐會有兩分幾乎是固定口味的小菜:小魚乾和泡菜;每多一道主食,就多一分小菜。但也就不超過四五種不同口味,頂多就是醬油豆腐、泡菜蘿蔔等等。吃過太多回,吃過許多不同的主食,已經變成只會固定吃某兩樣主食:辣炒五花肉(其寔有點偏甜)和炒牛雜。不過,我不認為這家店的許多食物是很地道的,應該都適應了我們本地人的口味。 常常見到住在附近的家庭來此用餐,尤其是周末的晚餐時段。我通常會錯過這兩天晚餐時間,因為廚房似乎只有一人在處理?外場也只有老闆娘一人。有時客滿時,她一人在外場處理真是忙翻了。 去過韓國讀書的朋友告訴我,韓國人就是這種態度,這樣算是「正常」。囸后朋友推薦我去另外一家韓國料理,服務人員都是韓國來台的留學生在那打工,臉色也是那種你可以說的「死樣子」──和我們在台灣普遍已經習慣的方式就是南轅北轍──我那朋友的韓國同學告訴他,那家店的臭臉讓他很開心,因為南韓餐廳內的大媽就是那個模樣。 阿里郎的老闆娘也不惶多讓!每回臉上的表情都是一張比撲克牌上黑桃十三的撲克臉還要硬,客人稍有不合她的意,如坐錯桌(人少坐大桌之類),換桌子等等,她那臉就整個垮下來了。不過來此這麼多回,還是見過她兩次笑臉迎人:都是和韓國人在用韓文聊天時,才有那種真心流露的笑容,但是一轉身面對我們的時候,又回到那張制式化的臉了。哈哈哈。我想她應該很孤寂,在異國這麼多年,雖然我想在台灣的韓國人應該不會太少,但是還是鮮於能與同胞交流對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