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京都隨便吃(五) スシロー 京都

京都隨便吃(五) スシロー 京都 緣起: 一直想把多年前去京都吃過的東西給紀錄下來,實在因為過於疏懶,因此連照片都沒整理,任由它留在 Google Photo 之中。日前動態回顧功能又提醒了一回,加上因此可以取得正確的名稱,就當作是多年之後寫日記吧? 這是第二天的晚餐。到了日本不吃點壽司似乎說不過去?但是真正高檔的壽司料亭又不屬於我此行的範疇,所以找了間平價的迴轉壽司店。因為其特性,所以離鬧區是有點遠。 走了一整天之後,本以為會大吃忒吃個幾十盤。未忖戰力實在太薄弱了,才吃了十來盤。這數量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哈哈哈。要結帳起身時,才發現四周的日本人比我吃得多的人,比比皆是啊!甚至看到有幾個女性所堆起的盤數,是遠遠高於我的。心想自己實在太弱了!明明我就很愛吃壽司和生魚片的。 雖是有名的平價壽司,店內鮮有觀光客的模樣。而且遇到不會日文的觀光客如我,服務人員依然很熱心、親切地用簡單的英文跟我解釋用餐的流程。這讓我對日本人的印象大為改觀不少,哈哈。 我覺得味道是還不錯的,有很多魚類或是食材因為都寫著日文,所以不少盤我是純憑運氣亂抓下來吃。印象中幾乎沒吃到雷的口味,而且結帳時,發覺真的是很實在、務實的一餐。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a24wUkoKBdCewEFu1BLaEfyv423SLR3k32nt8pr4s97e1nYcdcaeesmy5GajAyt6l&id=1912740012343885

泰式小吃店 新店

泰式小吃店 新店

這家店其實來過好幾回,當時是常經過中興路時發現到的。台灣隨著東南亞的新住民愈來愈多,越南與泰國口味的餐廳也隨之增加。我本來就喜歡酸辣口味的東西,中南半島的口味多半都符合這個走向,在還沒那麼多新住民來台之前,只能吃吃可能是華僑之類帶回來的口味。沒去過中南半島,無法與當地口味做個比較,但我想愈來愈多的新住民的餐廳,應該更有機會吃到接近他們口味的料理才是。

我其實也不知道這家口味是不是真的很泰國?不過,起碼人和擺設真的很泰國。老闆他們看起來真的像是泰國人,彼此之間也是以泰語交談,老闆娘的漢語還帶著口音,可溝通是沒問題的;店內到處都掛著佛僧的畫像,可以驗證和感受到泰國人對於佛教信仰的虔誠──只能很慶幸天生反宗教又無神論者能不活在這種神的國度。

這家味道應該沒那麼臺,但我想多多少少為了生意持續長久,有些東西還是會被台灣人影響,起碼我就覺得辣椒不夠辣,哈哈。來吃過幾回,總能見到也是泰國人來這吃飯,我想這家口味應該還刑吧?更多見到的是附近上班族,天涼時,生意好到店內座位不足,整個騎樓都滿上好幾張桌子。我覺得味道是過得去,適合附近上班與住家,正常、簡單吃頓飯是還不錯的,專門跑來就沒必要了。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33ATaq4HTyyutFuz8ogsKbCShEh8DrNAoaVMhytteejJ1gRdtEAXp9MKcUxvVvFccl&id=1912740012343885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南園食品店 中正

南園食品店 中正 住在西藏路與中華路那附近時,南門市場是常來的地方,就算不來買吃的,也偶而要在這搭捷運去淡水上課。在這麼多攤家中,過年前是一樓的億長御坊與快車兩家最驚人,尤其是前者採辦年貨簡直就是得搶,動作稍慢一點,就得等下一鍋出爐──還好我沒啥過節的習慣,因此快要20年沒去擠過了。但每年過年年前必須去擠的老爸,買不了太多東西,依然有種樂此不疲地專門去擠個一回才甘心。 再來就是南園這家賣粽子的了!每到端午前夕,只要是節前最後一個周末,那排隊的人龍都能嚇死人的。來排隊的往往都有點年紀,我這種歲數在裡面往往都屬於入門等級。都不禁在想,他們怎麼撐得住排這麼久?排隊的人群中,那種20歲出頭的,真得不多見了。 南門市場還沒搬遷至位於杭州南路上的中轉站之前幾年,我就不來買粽子了──因為我根本不愛吃粽子,以往過節就是象徵性地吃一顆湖州棗泥粽,其它不管啥口味都不吃。這些年去排過兩次隊,還都不是趕上人最多的時候,就已經被人龍給嚇到。第一回來時是為了給人過節送禮,朋友剛搬來台北自然不知道這家大名鼎鼎的湖州粽子,所以只能去排隊看看。第一回去的時候,見要從地下一樓往樓梯上排,然後還能繞上一圈到屁股後頭──回家後和家大人說起這景況,他還笑蜀犬吠日少見多怪了!他說見過更離譜的。 隔了兩年又來買粽子,到了南海路口停車時,沒見到樓梯上站著人,我就開心地以為自己運氣好,沒遇上排隊的人潮。等到停好機車後走過來,一瞅才知道這回是從後頭排起,依然是排了一堆人。人都來了,也只好認命排隊,大概等了十來分鐘也沒消化幾個客人時,身後的隊伍已經蔓延到前門口的台階那。等到快輪到我的時,終於發現為何隊伍推進的如此之慢,原來真的有人一買就是上百個,就在我前面有位阿姨,當我聽到她說總量時,我都想怎麼就不是排在我身後的呢?因為她一開口就是300個,我才買幾個,不知道排到猴年馬月去了?再多的人手都支應不過來這樣的應景人潮啊! 但,看起來平凡無奇的湖州肉粽,吃過台北幾家外省人做的,很多還真的很不怎樣,這家算是口味過得去了。可,不知道怎麼能排成這樣?隔壁一樣是賣粽子的,那生意還差得真遠。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WwAdMjbGrVNZvXvWNA6Mos1JKPMZiFDJkK1pAxeZxWdzp4wjRPum86Cvs6KYK3Cal&id=1912740012343885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歧路亡羊 通化老師傅牛雜湯牛肉麵 內湖

歧路亡羊 通化老師傅牛雜湯牛肉麵 內湖 受邀到內湖朋友家中用晚餐。他們家習慣晚餐約莫都要七點半才開吃,這與我腸胃慣性差異太大。那日正巧太早出發,加上又走錯路亂繞,心想方向對了,多繞個一兩條街也不是甚麼壞事,就當看看路邊風景。 經過這家店時,看到簡直就是人滿為患的場景,裡裡外外都是人。心想這家店怎麼這麼厲害?在朋友慫恿之下,繞回頭去吃看看,反正覺得只是先吃碗麵墊墊肚子,不佔空間的。 進去之後發現內部空間很大,可以擠入好幾十人,正巧遇上有人起身離去,撿到個空位還感到運氣不錯,殊不知這是悲劇的開始。 雖然內用與外帶的人數不少,但出麵的速度還滿快的。東西上來之後,我就有種不妙的預感。果不其然,那湯頭味道真不行,麵條也煮過頭,可能是人多生意好,先煮一大鍋擺在那,等著人來就撈。看到這種連煮麵都不注意適度口感的麵店,只有給我一種感覺,他們只是端一盆泔水上桌而已。 花甘如果沒有了醬油或辣椒,那根本算不上滷過或調味過,感覺像是把買來的花甘再加熱一次,就端給你了。 走過錯過時,就甭回頭了,錯過就是一切最好的安排!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MihsZ31hx7sidTvyc5PAmU5rT7jTysbUw2REg5SmdHQMMPgMuV1R9F6v7kkxPTHzl&id=1912740012343885

天府麵庄 大安

天府麵庄 大安 知道這家時,台北還沒那麼多主打或偏地道川味的小麵館,印象中應該是在某個報導中看到介紹這家的?因為那時沒那麼多四川人在台北開麵店,看到了是真正的蜀人,心想應該味道不容易離譜,因此按圖索驥而去。 店內空間狹小,坐不了多少人,那天也是等翻了一桌之後,才有位子。雖然落坐人數有限,店家人手也不多,依然前後招呼忙得很,態度還挺溫和的。 當時對這家的印象很不錯,味道沒有適應本地人口味而大改,該有的香、麻基調都維持著,辣度有些是可以調整的。 這幾年台北多了很多川味小館,有的真是來自巴蜀的新住民,也有是學著口味而來的,不管味道是否地道,能增添在地的多元風味總是件樂事。「武學千年,煙消雲散的事兒,我們見的還少嗎,憑什麼宮家的就不能絕。」宮若梅在《一代宗師》的這句台詞正適合解釋味覺與廚藝這事,都是經歷時間的淬鍊與淘洗,只有適合市場一說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