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t la guerre? 是否終需一戰?! 今年無意間看了三本看似毫無相干係的書,前後時空差距也相差了三個半世紀強,而碰巧先後順序是逆時光軸線閱讀。其中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發生在「朝鮮半島」上!中國人於五個世紀內在這個南北長達一千一百公里,寬兩百公里的半島上「進出」四次(比較廣為華人世界所熟悉的是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朝鮮之役」、「甲午戰爭」以及「韓戰」,前後動員絕對是破百萬的兵力,傷亡數十萬人)──這中間只有女真人入侵朝鮮的戰爭是真的入侵朝鮮人:一六二三年「丁卯戰爭」與一六三七年的「丙子戰爭」。其它都是中國人命在這片土地上的虛擲與浪費。 從最近的《朝鮮戰爭》也就是通稱的「韓戰」這本書開始閱讀,其主題是清楚而明確的,正是那短短的四年戰爭;戰爭初期的南北界線經過死傷幾百萬人之後,最後還是回到原點!(而北緯三十八度線也曾經是明日之間的停戰線附近,歷史上的重複特質真是有趣)──其實本質上是朝鮮的內戰,但是卻是東亞最國際化的戰爭;將一場民族自決式的內戰打成冷戰開端最猛烈熱衝突的戰役。不過,其中死傷最大的絕對不是直接死砲火下的各國部隊,反而是這個半島上南北兩個同種同族人因為意識形態上的差距所造成的屠殺最為兇殘與猛烈。其實內戰最弔詭之處,也是最無妄之點就是在於出自於自身對「善終」(願景)的認知差異,而更能肆無忌憚地去屠殺同族同種,其戕害程度甚至能超越殺戮異族的戰爭。然而美軍(就算是盟軍好了?)在這場戰役中,在只有廿二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投下的炸彈總量甚至遠多於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總數。 中國人(兩岸雙方)都在這場戰爭中投入了人力物力,當然,出力最大的還是以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撈到的好處就是在東北亞建立一個堅強的緩衝區──至少都比明清兩朝時期的朝鮮王國要來得強大,而友好程度應該不遜於藩屬時期。 《晚清二十年》,書中第一章就是直接從甲午戰爭(一八九四年)切入,很完整地把這場戰爭的前因後果交代完整──因為對於這個主題算是相當熟悉,所以能很快地瀏覽過去。不過,很有趣地可以發現到,朝鮮這個國家在日本入侵迫在眉睫之時,不論是三百年前的明朝末期還是此時,他們國家唯一不變的就是「黨爭」。果然是深受儒家政治薰陶的國度!徹底貫徹了一個教條,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要拼個魚死網破,也要寧與外人。只要讀過國中歷史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這場決定東亞誰屬一百年的戰爭(畢竟,教科書上都把這個列為恥辱式的項目,不談不可。)而這本書之所以從這個時點上切入,而不是更早的鴉片戰爭來描述衰落的中國王朝,是因為同治中興洋務運動徹底的失敗標記就是這場戰爭。 其實,這本書有個另外一個優點,對於慈禧與光緒,還有光緒和康有為之間的互動提供明確而到位的解釋。前者兩人之間沒有那麼多的紛爭和歧見,後者兩人之間也絕無康南海所吹噓的緊要和關鍵。後繼政權往往為了強調其有理、正當和合法性,對於前朝極度具有爭議性的人物總是忙不停地把大便往他們的臉上抹,還深恐塗得不夠臭。 《帝國最後的榮耀》──光看書名一定無法看透到底這本書在說些甚麼?當初無意間發現到這本書,發現是天下文化出版的(通常都是直接忽略過這家出版社的圖書!)原本也是要跳過的,隨手翻了內頁一看,居然是我最有興趣的主題之一:明朝。也是毫無懸念地買了下來。 在看《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才知道明朝居然在末期除了打自家的流寇不遺餘力,以及對付滿州人更是頃國之力在對付之外,居然還能抽手和太閣豐臣秀吉以少擊多結結實實地打了一仗。明朝人為了這個一直乖順的藩屬國,耗了不少國力。打從萬曆廿年(一五九二年)起打了七年,雖然中間真正開打的時間只有兩年,卻是動用了八百多萬兩白銀(這是報上來的軍費開銷而已!還有許多隱藏的缺口),其它口糧與軍馬之類都不算在內。 在賴建誠教授的《邊政糧餉》一書中參考了《萬曆會計錄》,其中提到和后金戰事共耗費了六千萬兩(看樣子我真該把這本書好好拿出來再重讀一次?)。從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年)後金建國起計算到明亡的崇禎十七年(一六四四年)。平均一年要花近兩百零六萬兩。根據朝鮮人的《燃藜室記敘》中,兩次爭戰中共耗銀「糧銀五百八十三萬兩,交易米豆三百萬兩,本色米數百萬斛」(一石為兩斛,而明朝中葉起的米價一石已經超過一兩),七年的戰爭期間,只有一五九二年和一五九七年真的有在進行戰事,其它五年明日雙方都在談判。而在《萬曆會計錄》中記載著於張居正柄國最盛時期的萬曆五年,歲入四百三十五萬已經出現盈餘,出現八十萬的盈餘;到了萬曆九年,歲出歲入還能兩平(萬曆之前的隆慶朝的六年期間,明政府還是處於入不敷出的,甚至在萬曆元年張居正剛剛當國時期,政府拿不出現銀發放薪餉,還拿太倉內的胡椒蘇木來折俸!)。因此兩年的戰事約用去超過九百萬兩的白銀!這場戰爭帳面上就耗去明政府兩年的歲入(也就是明朝政府的歲入對所有公務員也不發餉,天災人禍也都不處理,要整整兩年!?)會認為這樣還不驚人嗎?而這些都是報兵部直接核銷軍費開支的,而實際上消耗的費用通常都是帳面的數倍之多。 朱家王朝在這裡掏了這麼多庫銀,有撈到甚麼好處嗎?實質上的應該沒有,頂多就是滿州人在征服朝鮮之後,要他們一同去打明朝人時(當時後金沒有火砲建置,而朝鮮人從明朝那裡學會了熱兵器的製作)他們對明朝守軍發射空包彈,以及明亡之後朝鮮王朝還偷偷幫他們祭祀明朝皇帝的神位而已。 中日之間從十六世紀末起在東亞打了四次戰爭,似乎在他們之間極端份子的眼中尚未尋出個解決之道?隨著中國當前經濟持續增長,繼外匯存底之後,GDP總值也已經超過日本,加上目前中國境內的民族主義高漲,軍事上的擴張更是自不待言的。而日本右派安倍晉三總理大臣動作不斷,除了要入聯合國常務安理會之外,加上準航母等等軍備的擴張,加上美國重返亞太要圍堵中國的局勢。難道在這個世紀內,中日會也要透過非經濟戰以外的來進行最終解決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